【設計理念】
這節班會課圍繞高中心理核心素養“堅韌”展開,具體的切入點是“突破極限”。所謂“堅韌”,是“堅強”與“韌性”的合璧,這是學生在高中階段人格塑造中的重要內容和必備品格,而突破極限”又是培育“堅韌”這一人格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維度。“突破極限”意味著在努力的過程中,當遇到類似體育運動中的“極點”情況時,也能以意志和智慧為主導,承受緊張和痛苦,并“再努力堅持一下”,最終使潛力得到發揮并達到當下的“最佳狀態”。當代高中生正面臨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對于他們來說,未來是一個新的拓展空間,他們需要自我的實現,只有學會不斷超越自我、突破極限,才能最終實現夢想。因此,“突破極限”是一種成長性的需要,它使我們有勇氣面對平時自認為不可超越的事情,使我們既看到人生已經努力的成果,又看到未來可以拓展的希望。
【活動過程】
教師給每個學生發放了一塊號碼布,告知學生即將舉行一場5公里越野賽,并將通過抽簽選5位幸運學生代表班級去參加比賽。教師按下鼠標,隨機選出5個號碼。
教師分別提問5位學生的感受和參賽目標。
教師:同學們,剛才我近距離觀察了這幾位幸運同學臉上的表情,有興奮,也有緊張。一場5公里的越野賽尚且如此,現在還有另一場要連續跑24小時的比賽,這又會是一場怎么樣的比賽呢?我們一起來看一個視頻。
設計意圖:課堂熱身活動導入,利用電腦小程序“幸運抽簽”的方式,將學生瞬間帶入情境,為下面幾個環節營造良好氛圍。
播放視頻片段A:在一場世界級的24小時馬拉松比賽中,毫不起眼的中國臺灣大學生選手林義杰,在面對世界頂級選手時,從最初的“希望跑完全程”到“不想輸給外國人”,再到“要拿下冠軍”,不斷調整目標,向著目標努力前進。
教師提問:林義杰最初的目標是什么?看到其他選手紛紛退出時,林義杰是怎么想的?
學生的看法可能會有:他更有信心了,因為他覺得別人退出了可自己還能繼續堅持;他感到了壓力,因為如果他不堅持,就會像那些退出的選手一樣失去贏得比賽的機會。
教師可做如下引導:看到他人的放棄,林義杰選擇的是靈活地調整自己的目標。
教師還可追問:他從最初的“希望跑完全程”,到后來的超過扎巴洛夫向著冠軍前進,大家覺得這樣的改變發生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的看法可能會有:他在比賽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潛力,所以他提高了自己的目標;他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
教師可做如下引導:是的,在向終點沖刺的道路上制定合適的目標,并且能在不同階段靈活地調整目標尤為關鍵。
設計意圖:比較兩次比賽,讓學生有比較直觀的情感體驗。通過視頻設定相應問題,緊扣目標制定、突破極限、超越自我的主題。引導學生感悟目標是靈活可變的,自我定位也會隨著對自我能力和客觀環境的進一步了解而改變。
播放視頻片段B:隨著比賽的進行,林義杰的體力消耗越來越大。他感到筋疲力盡,到了自己的極限。他也想到了放棄,可是最終咬牙堅持了下來。
教師提問:林義杰為什么會重新燃起斗志、咬牙堅持?
學生的看法可能會有:因為林義杰被另一個選手胡穎兒超過了,激發了他的斗志,他想反超胡穎兒;因為林義杰有頑強的意志力,這使得他能夠咬牙堅持,堅定地向目標前進;因為林義杰已經堅持了很久,而且離終點已經很近了。如果現在放棄,他就前功盡棄了。
教師可做如下引導:的確,咬牙堅持讓人欽佩,前功盡棄讓人惋惜。同學們,我不禁想起馬云曾說的一句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會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的確,很多時候成功離你只有一步之遙。所以,堅持就是勝利!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形象地體會堅持和勇于超越自我對于實現夢想的重要性。通過對故事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分析,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辯證思維的能力,引導學生探究突破極限、超越自我需具備的人格特質。
播放視頻片段C:筋疲力盡的林義杰看到對手胡穎兒停了下來。在短暫的停頓后,林義杰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返回去拉著胡穎兒一起跑。最終,兩人攜手跑過了終點線。林義杰也以220公里的路程奪得了24小時超級馬拉松比賽的冠軍。
教師:林義杰為什么會有這么出人意料的舉動?
學生小組討論后全班分享。
學生的看法可能會有:因為胡穎兒是一個令人欽佩的對手,她也堅持到了最后。林義杰對她有一種惺惺相惜感;因為胡穎兒在林義杰快要放棄的時候超越了他,激勵他堅持了下來,現在他也想幫她一把。
教師可做如下引導:林義杰的舉動出人意料卻讓我們欽佩。有時候一個人可以走得更快,但一群人往往可以走得更遠。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感悟突破極限、超越自我的精神升華境界,產生情感共鳴。
1.學生表演短劇《非常煩惱》。
旁白:張騏、劉浩和王睿是無話不說的好朋友,這天,他們三個吃完飯后坐在一起閑聊,張騏說起了他最近的煩惱。
張騏:化學學了三個月,越考越差,當初“七選三”的選擇是不是錯了?化學真學不好,我該怎么辦?要不調頭去選其他的?
劉浩:得了吧,你當初不是人稱“化學小公舉”嗎?化學成績特棒,現在只是一時的困難,別懷疑人生。我才煩呢,我想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但現在每天學著學著,就感覺“王者榮耀”在向我招手,越發學不進,真想放棄。
張、劉:學霸,你應該沒有煩惱了吧?次次都是年級的NO.1。
王睿:我也有啊。從小學到初中,我成績都還不錯,家里人都希望我考浙大。可現在,就算每次都是第一,浙大對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星星,可望不可即。
2.小組討論和評價:他們煩惱的根源分別是什么?假如你是張騏/劉浩/王睿,你的對策是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并將討論成果寫在彩色KT板上。
觀點歸納:(1)張騏的煩惱根源:對自己的選擇猶豫不決;學習不夠堅持。對策:堅持自己的選擇;把精力放在如何學好化學上。(2)劉浩的煩惱根源:定了目標卻不能堅持;容易受其他事物誘惑。對策:目標定得再具體一些;遠離手機、電腦這些會干擾學習的東西。(3)王睿的煩惱根源:目標和現實有差距;對自己沒有信心。對策:先定低一點的目標,慢慢調整和提高;增強自信心。
3.耐力測試與體驗。
教師:我們接下來進行一個簡單的耐力測試。請全體同學起立,雙手交叉放于雙肩。在我計時開始時進行深蹲,從下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到完全站立為一個深蹲。我們看看哪位同學在30秒鐘內完成的深蹲次數最多。
學生進行30秒深蹲測試與體驗。
教師:感覺怎么樣?
學生的感受可能會有:開始還行,越往后越累;覺得腿很酸,站不起來。
教師引導:同學們,在剛才的測試中大家感到肌肉酸痛,覺得難以繼續的點就是所謂的“極點”。現在我們分組練習一下,看看能不能突破自己的“極點”,取得更好的成績!
學生分組練習,然后重測一次。
教師:很多同學獲得了進步,大家覺得這是為什么呢?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經過練習,我覺得更熟練也更有信心了;我在腿最酸的時候堅持了下來,過了那個點反而不覺得那么酸痛了。
教師引導:同學們,如果在極點這個時刻繼續咬牙堅持,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績。而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極點”,我們要達成一個目標,就需要承受與“極點”相伴隨的緊張、痛苦,需要堅定意志,更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再堅持一下”的努力!
設計意圖:短劇中的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對他們當下學習生活中的相關問題處理有很強的指導意義。通過沉浸于真實場景進行討論,學生的角色從一個“旁觀者”轉換成“參與者”,有利于學生產生情感共鳴。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分享觀點、集思廣益,得出的對策更易被學生接受和學習。最后的耐力測驗中,引導學生體驗“極點”帶來的挑戰與痛苦,理解意志力就是“再堅持一下”的努力與行動。
引導學生思考并制訂“我的超級馬拉松計劃書”。

高中最后一年——我的超級馬拉松我的目標:我現在的自我定位:我現階段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制訂的計劃及措施:我成功達成了目標!我的感悟是:我覺得我能再一次挑戰自我!實現下一個更高的目標!
小組交流后,每組推選一位同學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計劃。
教師:請每個同學在自己的號碼布上寫下一句最能激勵自己的話,引領自己在高中最后一年中,在這場屬于自己的超級馬拉松比賽中勇于挑戰自我、勇于突破極限、勇于超越自我!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將堅韌勇敢、突破極限的品質運用到實踐中去,立足實際,樹立現階段明確的目標,并為之努力堅持。同時,對計劃書的完善使得這節班會課有了延續性。在號碼布上寫下最激勵自己的一句話,既和班會導入環節前后呼應,也是對“突破極限、勇于超越自我”的主題升華。
【教學反思】
本節課將高中最后一年比作學生突破極限的一場超級馬拉松比賽,教學環節層層遞進,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情感,鼓勵學生將感悟到的堅韌品質運用到實踐中。不足之處:一是突破極限的系統方法指導不足;二是課容量比較大,學生討論和內化的時間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