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雷郭霏霏
1994年,國務院頒發了《教學成果獎勵條例》,教學成果獎與自然科學獎、科學技術進步獎、技術發明獎、哲學社會科學獎并列為國家級五大獎項。2014年以前,教學成果獎評選主要在高等教育領域進行,其后開始分為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類別。其中,基礎教育包括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職業教育包括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包括高等教育階段的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
教學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學規律,具有獨創性、新穎性、實用性,對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產生明顯效果的教育教學方案。教學成果的主要形式包括有關教育教學研究成果的實施方案、研究報告、教材、課件(軟件)、論文、著作等。教學成果的申報主體是指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和教育教學研究工作的集體和個人,包括各級各類學校、學術團體和其他社會組織、教師及其他個人。按其對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產生的效果,教學成果分為國家級和省(部)級獎,設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類獎項。申報教學成果獎的相關成果要求經過兩年以上的教育教學實踐檢驗,申報特等獎的要求經過不少于4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檢驗。
2018年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共451項,來自于31個推薦單位。特等獎2項,分別由廣東省教育廳和山東省教育廳推薦,一等獎50項,二等獎399項。其中,北京市教委、江蘇省教育廳、山東省教育廳、廣東省教育廳、浙江省教育廳推薦的項目質量較高、數量較多,這5個省市推薦的項目數之和約占總獲獎項目的50%。另外,天津(推薦項目14項、獲獎項目13項)與上海(推薦項目18項、獲獎項目16項)兩市的獲獎比例最高。
2018年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高職項目共有294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32項,二等獎261項。對第一完成單位所在省份進行了統計和分析發現,江蘇高職獲獎最多,獲獎總數達40項。山東高職獲獎總數38項,廣東高職獲獎總數34項,浙江高職獲獎總數21項,陜西高職獲獎總數14項,分別位列二、三、四、五名,前五名獲獎數量之和占所有獲獎成果的比重達到50%,而排名靠后的基本是中西部省份。高職唯一的特等獎花落廣東省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2018年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中職和其他單位獲獎項目有136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15項,二等獎120項。對成果第一完成單位所在省份進行了統計和分析后發現,江蘇中職獲獎最多,獲獎總數達21項。浙江中職獲獎總數18項,北京中職獲獎總數12項,分別位列全國第二、三名。中職唯一的特等獎花落山東省平度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類型 數量 占比人才培養模式 89 19.69%專業建設 23 5.09%課程改革與建設 17 3.76%師資隊伍建設 14 3.10%教育教學改革 208 46.02%教學質量保障 16 3.54%文化與文化育人 23 5.09%創新創業 16 3.54%教育信息化 11 2.43%其他 35 7.74%
不同于課題申報,教學成果是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產生良好效應的成果。因此,教學成果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培育。
教學成果培育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國家教學成果獎申報書要明確說明所解決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的價值就在于能夠針對不同問題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法和策略,并在實踐中取得相應的成效。
教學成果培育必須堅持項目依托。申報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必須以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為依托,而且經過改革實踐取得成效。如果是教育科學規劃項目的課題研究成果經過實踐取得成效,可以作為教學成果的依托。其他一般的課題研究成果不能作為成果獎申報,但可以作為相關申報成果的支撐材料。
教學成果培育必須堅持成果實踐。申報教學成果獎的成果是基于教改項目而形成的教改方案,它必須指導實踐并通過實踐取得實效。成果實踐一般要經歷“研究與探索、分析與應用、成效與推廣”等階段。
教學成果培育必須堅持成效推廣。《教學成果獎勵條例》規定:申報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成果必須在全國產生一定影響。當然申報省級教學成果獎也要在全省產生一定的影響,成果的影響范圍決定成果的價值。要通過發表論文、召開專題研討會、借助區域乃至全國的交流平臺和新聞媒體等途徑進行成效推廣。
教學成果培育必須堅持總結積淀。教學成果是經過實踐檢驗取得成效的成果,時間跨度較長,在成果形成與應用的過程中要及時地進行總結提煉,特別是成果的特色與創新點要在實踐中得到積淀。同時,與成果相關的論文、課題、獲獎及相關制度建設等都要及時總結。只有這樣,在成果申報時才能更好地組織材料,形成完整的申報體系。
教學成果培育必須堅持優化團隊,形成合力。一般來說個人申報教學成果獎(除論文、著作外)很難獲獎。項目主持人很重要,他(她)既要有研究能力,又要有組織協調能力,特別是主持綜合性、全校性和區域性的項目,這個方面的能力就更為必要。研究團隊的結構要合理,既要有設計者,又要有實施者。一般由學校教師、企業技術人員和教育教學研究人員等組成的團隊結構更為合適。
在2014年以前的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中,高職院校申報的不多,獲獎也較少,因此相當一部分職業院校對教學成果的特征理解不到位,影響了教學成果獎的申報。例如2014年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計劃評選特等獎3項,結果只有1項獲評,另2項空缺。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選題趨同、選題深度不夠、項目名稱不規范、成果的證明和支撐材料缺乏、成果總結報告撰寫不規范和精煉程度不夠等。
教學成果獎申報成果的題目是“眼睛”,體現著研究的主題、問題、對象、方法和創新之處。選題的好壞直接決定著教學成果的優劣。選題既要符合國家教育成果之要義,也要瞄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之焦點。較好的選題如2018年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助推縣域三農轉型升級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平度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深職院—華為培養信息通信技術技能人才‘課證共生共長’模式研制與實踐”(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一等獎“城鄉一體化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蘇南模式創新與實踐”(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開發國際化專業教學標準 創設‘魯班工坊’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研究與實踐”(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等等。
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申報的選題主要包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機制,培養工匠精神、職業道德和就業創業能力,加強和改進公共基礎課教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進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改進教學方式方法,促進信息技術應用,推廣應用優質教育資源,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加強教學組織管理,改革教學質量評價模式等方面。建議各職業院校要把教學成果培育、申報獲獎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工作,建立“?!。ㄊ校┖徒讨肝ㄐ兄肝獓摇比壗虒W成果獎申報與評審體系,制定相關政策和制度;將對教學成果的實踐和總結納入學校的績效管理和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中,為教師成長搭建平臺,實現學校與教師共同發展。
申報教學成果獎須提交如下材料: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推薦書,教學成果總結報告,教學成果應用與效果的證明材料;申報一等獎及以上的須提交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鑒定書及成果驗收證明材料(視頻材料光盤),其中以成果總結報告最為關鍵。
總結報告是反映教學成果水平及應用效果的重要材料,建議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成果的基礎與背景,包括成果的背景(問題的提出、項目的來源等),成果的基礎(研究基礎、實踐過程);(2)成果主要內容,包括成果內容概述、成果解決的主要教學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3)成果的創新與特色,包括在理論(理念)方面的創新、在方式方法及手段方面的創新、在實踐應用方面的創新、在其他方面的創新等;(4)成果的應用與推廣,包括應用成效、推廣價值、社會評價、發展前景;5.成果的佐證材料,包括與成果相關的獲獎、課題、論文、媒體報道、政策文件。也可以從成果形成、成果內容、成果創新、成果應用、成果佐證等幾個方面來撰寫成果總結報告。
評審專家可以看到的網評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1.申報成果的基本信息:成果名稱、實踐年限、所屬專業大類、所屬類別、完成人數、代碼。
2.成果簡介:情況簡介、解決的主要教學問題及方法、成果創新點、成果推廣應用效果(以上共計3500字)、成果曾獲獎勵(表格形式)。
3.推薦意見:各?。ㄊ校┗蚪讨肝?、行指委推薦意見。
4.附件目錄:反映成果的總結報告(不超過5000字)、教學成果鑒定書、成果視頻(預覽形式)、成果展示(網站)。
1.成果名稱要精練,不要加一些不必要的修飾。按照《條例》中規定,申報特等獎的成果需要4年以上的實踐檢驗,但2018年教學成果獎評選文件規定,申報一等獎的成果也需要4年以上的實踐檢驗。有些成果實踐年限只有2~3年,評分肯定會受到影響。
2.成果簡介可以參照出版著作簡介的寫法。成果曾獲獎勵要分清主次,突出關鍵成果,建議按時間排序。
3.成果總結不要寫成課題結題報告,也不要照搬推薦書的寫法。按要求申報一等獎和特等獎的要有成果鑒定書,沒有鑒定書的成果最好能附上鑒定材料。成果視頻可參照學校招生宣傳片或學校形象宣傳片的形式。要保障成果展示網站能夠快速打開,展示材料的編輯設計要集中,網站布局要按照網評材料目錄設計。
1.成果上傳材料的質量好壞對網評結果有影響,一定要嚴格把關。
2.充分證明和突顯成果在全國的影響力。
3.成果第一完成單位和第一完成人的影響力也很重要。
4.成果項目要與國家發展戰略相吻合。
2018年職業教育類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共有各?。ㄊ校┘靶兄肝⒔讨肝扑]項目1054項(包括軍隊院校40項),進入會評階段的項目有561項,網評淘汰了46.8%的項目。會評是分組評審,按“小組評審+大會投票表決+成果評獎評審委員會審定”的程序進行。小組按照名額進行評審和推薦,例如各小組推薦7~8個一等獎及1個特等獎候選項目進行大會投票。小組內一般按照名額120%的比例進行答辯后推薦,大會以差額投票形式產生一等獎和特等獎項目,報評審委員會審定。二等獎項目也是由各小組按推薦名額,大會進行等額投票,報評審委員會審定。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所關注的熱點問題主要有: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服務三農(農業、農村、農民),援疆與扶貧,文化傳承與文化育人,創新創業,職業教育國際化,教育教學改革,現代學徒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