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頌耀,李展新,尹優,溫金偉,劉劍輝,翁麗榮,田惠芳,方健燊,余松
(惠陽正骨醫院,廣東 惠州 516211)
斷肢再植的基礎研究是從60年代初開始的。1963年1月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成功地完成了世界首例斷肢再植術[1],在當時被稱為人類醫學史上的奇跡。60年代后期,技術操作更為精細的斷指再植又獲得成功。經過60多年的努力,斷肢、斷指再植術在國內外得以廣泛開展,成活率不斷提高,一般可達85%以上,國內一些醫院的成活率達到90%以上。目前的研究重點,是在繼續提高再植成活率的同時,如何爭取良好的功能恢復。因為斷肢及斷指再植的目的,是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前提下,不僅讓肢體成活,還要使被挽救的肢體盡可能地恢復功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要達到這一目的并非容易,因為斷肢、斷指再植是一項復雜精細的技術操作,術者應具備全面、扎實的理論知識,并熟練掌握各項基本操作技術和顯微外科技術。末節斷指分為三型,Ⅰ型:離斷部位自遠節指間關節橫紋至甲根部;Ⅱ型:甲根部至指腹螺紋中心(包括斜面離斷);Ⅲ型:指腹螺紋中心以遠。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提高,末節斷指再植成活率達95%以上[2],且功能及外觀良好。2008-2017年我院采用多種方法行末節斷指再植1 560例1 800指,其他術式覆蓋治療創面720例1 200指,增加了末節斷指再植的成活機會[3],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本組共2 280例3 000指,其中再植處理1 560例1 800指,男1 238例,女322例;年齡3~66歲。分型:Ⅰ型460指,Ⅱ型410指,Ⅲ型930指。致傷原因:機器沖軋傷1 180例,電鋸傷180例,切割傷30例,皮帶撕脫傷170例。其他術式覆蓋治療創面720例1 200指。
腕部行神經阻滯麻醉或指根神經阻滯麻醉,上臂上氣囊止血帶(備用),常規指根部橡皮筋止血。在手術顯微鏡下清創,尋找并標識指動脈、指神經、指背靜脈或指掌側淺靜脈。根據血管損傷情況,分別采用以下再植方法。
⑴常規再植[4]:離斷指體斷端能找到指動脈、指神經、指背靜脈或指掌側淺靜脈的病例,Ⅰ型430指及部分Ⅱ型56指,甚至極少數Ⅲ型10指,此類采用常規方法吻接指動、靜脈[5]、指神經。吻合的動脈和靜脈比例不固定,會出現 2:1、2:2、1:1、1:2 不等,此類病例成活良好。
⑵單純吻合2條指動脈[6]:離斷指體斷端能找到指動脈的病例,大部分Ⅱ型335指和部分Ⅲ型105指,此類病例常出現指體瘀紫,術中常一側部分切開甚至兩側部分切開一個三角口,且不予縫合,減張并增加術后滲血(術后2 d前作用不大,2 d后作用增強),一般可成活。
⑶單純吻合1條指動脈:離斷指體斷端只找到1條動脈的病例,Ⅲ型310指,術中常規一側切開一個三角口,不予縫合,減張并增加術后滲血(術后2 d作用不大,2 d后作用增強),但術后常出現瘀紫,有時因觀察不夠、過度灌注,出現“撐死”現象,最終壞死。
⑷1條指動脈端端吻合和另1條指動脈與指掌側淺靜脈吻合:離斷指體斷端只找到2條動脈的病例,Ⅲ型230指,其中1條動脈直接與近端端端吻合,另1條與掌側淺靜脈吻合。術中常一側部分切開甚至兩側部分切開一個三角口,且不予縫合,減張并增加術后滲血,此類病例一般沒有放血,只是出現輕微瘀紫,此類斷指容易成活。
⑸吻合3條或3條以上動脈:離斷指體斷端找到3條動脈或3條以上動脈,沒有找到靜脈的病例,Ⅲ型185指,每條動脈直接端端吻合,吻合動脈越多出現瘀紫時間越短,此類病例一般沒有放血,只是出現輕微瘀紫,此法斷指容易成活。
⑹單純吻合1條指動脈并結扎部分遠端粗大分支:離斷指體斷端找到1條動脈,沒有找到靜脈斷指的病例,Ⅲ型88指,動脈端端直接吻合并在吻合口遠端找到粗大穿支予結扎[7],術中常一側部分切開甚至兩側部分切開一個三角口,且不予縫合,減張并增加術后滲血,此類斷指術后不出現瘀紫,不需要放血處理,容易成活。
⑺前臂橈動脈掌腕穿支皮瓣移植橋接:離斷指體斷面伴血管及軟組織缺損,Ⅱ型5指,Ⅲ型2指,切取橈動脈掌腕穿支皮瓣游離[8]橋接,皮瓣近端吻合動脈靜脈1:1,皮瓣遠端動脈與斷指吻合,斷指靜脈與皮瓣靜脈吻合,此類病例成活順利。
⑻單純吻合2條指動脈并中節一側結扎[9]:離斷指體斷端找到2條動脈,沒有找到靜脈斷指的病例,Ⅰ型30指,Ⅱ型14指。2條動脈直接端端吻合,并跨越1個關節平面后選取細小動脈的同側結扎[10],此類病例容易成活。
常規拔除指甲,尤其未吻合靜脈的,于斷指三角切口處放血,肝素鹽水棉球濕敷。術中采用1/4計量肝素鈉配40 mL生理鹽水直接沖洗吻合口斷端,術后不用靜脈點滴低分子右旋糖酐,“三抗”、保溫及對癥治療1周,石膏外固定。根據傷指遠端張力情況予肝素鹽水持續濕敷或放血5~10 d,對組織嚴重挫傷有瘀癍者,予全身肝素化[11]:0.9%NS 500 mL+肝素鈉12 500 u持續靜滴,6~8滴/min,觀察1~3 d停用。
創面其他處理:對再植后不通血、離斷體缺失患者,采用其他方法覆蓋創面,腕部行神經阻滯麻醉或指根神經阻滯麻醉,上臂上氣囊止血帶(備用),常規指根部橡皮筋止血。
再植后不通血(斷指內有骨質):此法處理病例130指,剔除掌側軟組織,保留深筋膜組織,0.8 mm克氏針固定骨折斷端,拔甲,切取指動脈側方血管鏈接皮瓣[12]、遠端帶皮下筋膜瓣覆蓋創面。指動脈側方血管鏈接皮瓣覆蓋掌側創面、皮下筋膜瓣覆蓋斷指甲床區。此法適合Ⅰ型、Ⅱ型、Ⅲ型斷指無法再植并要求保留指體長度者,可保留良好外觀,后期隨訪發現遠端皮下筋膜瓣甲化,Ⅰ型病例后期還能長出指甲樣外觀。此法還適合末節軟組織脫套性缺損(其中無甲床組織存留的,筋膜處用皮片覆蓋)。
再植后不通血(斷指內無骨質):掌側“V-Y”皮瓣覆蓋創面[13],并于甲根部行甲床擴大處理,此法處理310指,后期指體長度及外觀滿意;原位回植[14],不需加壓打包,行反取皮植皮[15]處理。此法處理210指,術后指端部分萎縮。
末節離斷指體缺失:根據患者意愿要求,簡單可行各類皮瓣(指動脈側方穿支血管鏈接皮瓣、鄰指皮瓣、遠位交叉皮瓣、各類微型皮瓣)覆蓋創面,此法處理535指。后期對外觀及長度要求強烈者可以考慮修飾性再造[16],本組再造15指,遠期達到患者意愿要求。
再植1 800指成活1 730指,失敗70指,成活率96.11%,術后隨訪6~12個月,成活指指腹飽滿,色澤紅潤,感覺及運動功能恢復良好(表1)。

表1 末節斷指再植各類型及成活情況(指)
創面其他處理方法包括指動脈側方血管鏈接皮瓣、遠端帶皮下筋膜瓣、掌側“V-Y”皮瓣、原位回植、各類皮瓣甚至再造解決創面問題,術后恢復滿意。
末節斷指多為青中年勞動者,其對手指的功能及外觀要求高,都有強烈的再植愿望。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提高,末節斷指再植的成活率越來越高,而且成活后外形及功能恢復良好,因此有條件者均應考慮再植處理。手指離斷的部位越低,再植后其功能恢復越好,不僅再植成活率高,而且神經再生快,感覺恢復及功能較其他高位斷指為優,很有再植的價值。程國良等[2]也認為遠指間關節以遠的末節斷指,只要遠段指體比較完整,遠近端無明顯挫傷,有可供吻合的動脈,均應予以再植,且報道末節斷指的成活率為96.16%。理想的斷指再植當然是采用常規方法,即動靜脈均予吻合,本組采用該法496指,成活488指,失敗8指均有嚴重的組織挫傷,術后出現再灌注損傷,斷指嚴重腫脹;單純吻合2條指動脈440指,壞死5指;單純吻合1條指動脈310指,壞死55指。過度灌注,“撐死”為主,于術后7 d出現壞死。由于末節斷指多因工作操作不當而被機器軋傷,往往組織損傷嚴重,再加上靜脈位置表淺、壁薄、管徑小更易損傷,難以尋找,導致手術時間延長,有時吻合后也不一定起到作用,有時即使吻合也容易發生栓塞,因此大部分病例我們采用單純吻合指動脈,并結扎部分遠端粗大分支,全部成活。另外末節斷指伴有指動脈從遠端抽脫情況較常見,部分造成遠端動脈無法找到,此時可選擇指掌側淺靜脈吻合使之動脈化,但同時很難再找到靜脈時,我們處理過2例,1例壞死,1例成活,此類歸在本范圍;末節軟組織缺損多,利用游離皮瓣移植和常規方法重建血運7指;血管吻合張力大,利用前臂淺靜脈移植[17]常規方法和重建血供;末節斷指只有1根動脈,單純吻合1條指動脈并結扎部分遠端粗大分支;末節斷指兩側動脈,沒有靜脈,吻合2條指動脈并于中節一側結扎。總之,根據斷指血管損傷情況,采用不同方法行末節斷指再植,增加了末節斷指再植機會,且成活率在90%以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斷指再植術后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要求患者絕對臥床,清潔衛生,禁止主動及被動吸煙和飲用咖啡飲品。術后勤觀察能盡早發現血管危象,以便及時處理,在血管危象發生后首先排查原因,并對癥處理。如解除卡壓、解痙、鎮痛、甲床及小切口滴肝素放血等,若效果不明顯,盡早在45 min內手術探查。末節斷指再植是否成功,除取決于小血管的吻合技術外,術后放血處理也很重要,以保證再植指低流量的血液循環[18]。對單純吻合指動脈或指掌側淺靜脈動脈化的末節斷指再植尤為重要,我們的做法是:術后常規拔除指甲,根據傷指張力情況,在非吻合側做小切口,術后予肝素鹽水棉球持續濕敷。采用常規方法再植者若術后傷指張力明顯增高或出現靜脈危象時,亦用此法,而不必探查回流靜脈。放血過程中要注意無菌操作,避免吻合口感染而導致再植失敗。要注意生命體征的監測,必要時輸血,以保證充足的血容量,避免末梢血管的收縮。血管危象常以靜脈危象為主,處理得當,可以解除,否則繼發動脈危象,甚至指體壞死。再植體在未吻合靜脈或沒有直接存在壓力差時,建議不選擇粗大血管吻合,以減少再植體“沖垮”情況。總之,末節斷指再植雖可能因適應證擴大后降低了總體的成活率,但卻挽救了大量原本被認為無條件再植的斷指,只要有一定條件,有一線希望的末節斷指,創造條件,均應努力進行再植。
末節斷指再植由于靜脈回流問題,最常出現瘀紫現象,充血過度,甚至伴隨創面不滲血,如未能及時發現,將出現動脈供血問題,發現較晚者常出現壞死。吻合1根動脈的,早期常靠創面滲血解決回流,創面滲血減少后常伴隨回流問題,甚至供血問題。術中常一側部分切開甚至兩側部分切開一個三角口,且不予縫合,減張并增加術后滲血,并指甲拔除甲板,有利于緩解回流,減低張力,三角口方便用針撓刮放血處理,減少不恰當針刺帶來損傷。本組出現壞死最多的病例為單純吻合1條指動脈組。這足以說明吻合靜脈對再植成活的重要性,沒有回流,血管危象常造成“撐死”。
吻合2根動脈較吻合1根動脈出現瘀紫時間短,2根動脈可能存在壓力差時,其中一根起到回流作用,吻合3根及以上的,壓力差更明顯,自主調節更顯著。
單純吻合2條指動脈并中節一側結扎,此法結扎側壓力低,相當于靜脈作用。
1條指動脈端端吻合和另1條指動脈與指掌側淺靜脈吻合,此法動脈靜脈化,已經重新建立靜脈,可以解決回流。
斷指再植回流問題的解決對再植成活有重要意義,在沒有靜脈吻合情況下,術后1~2 d,靠傷口滲血可解決部分回流,后面常只能針刺放血。我們的經驗是放血時間15~30 s時才出現新鮮血,下一次放血應在15~30 min;放血時間10 s才出現新鮮血,下一次放血時間應在60 min內;放血時間3~5 s才出現新鮮血,下一次放血時間應在120 min內。放血不是越多越好,適當、正確、恰當放血保證斷指血供而又不出現嚴重瘀滯。
吻合1條指動脈并結扎部分遠端粗大分支,直接減少供血,符合微型組織需血量少的特點,減少直接被動脈大量供血沖垮,導致直接壞死。
指動脈側方血管鏈接皮瓣遠端皮下筋膜瓣,此法作者在2016年廣東省惠州市顯微外科年會上做了專題匯報。此法對于末節再植后無法通血病例、末節軟組織脫套性缺損病例,利用指動脈側方血管鏈接皮瓣覆蓋掌側創面、皮下筋膜瓣覆蓋斷指甲床區(無甲床組織的筋膜瓣上皮片覆蓋處理),通過近兩年隨訪跟蹤,發現甲床存留的病例,后期甲樣組織外觀滿意,皮片區成活良好。
指端修飾性再造已經成為主流,尤其全形修飾再造,可解決完美外觀及功能。
手指末節斷指損傷采用多種方法行末節斷指再植,不僅可以擴大再植適應證,提高斷指再植成活率,亦可獲得良好的外形及功能,是修復手指離斷及創面覆蓋的一種有效且直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