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健
大豆是一種營養豐富,蛋白質和脂肪含量都較高的優良作物,作為我國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又是優質蛋白質重要來源之一,為了保證國家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發展綠色大豆生產勢在必行。
一、產地環境條件
愛輝區自然環境優越,地處中高緯度,屬于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橫跨四、五、六三個積溫帶,無霜期短,年平均氣溫只有0.4℃,冬季漫長,病蟲害發生較輕,土壤耕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較肥沃,符合綠色產地大氣質量標準,水分質量標準,土壤質量標準,無任何公害和化學污染。
二、選地與整地
綠色種植要求土地土壤肥力較高、耕層深厚,在頭年秋季翻地或耙茬深松整地。地塊避免選擇長殘效除草劑施用的地塊,前茬以玉米、馬鈴薯、小麥為主,避免重茬和迎茬,實行三年輪作。主要以大豆壟三栽培技術和45厘米雙條密植栽培技術為核心。
三、品種選擇及其處理
1、品種選擇
根據本地生態條件,推薦大豆主栽品種為第四積溫帶黑河43號、克山1號、黑河52號、黑河38號、金源55號、金源73號、合農73號、合農95號,第五積溫帶黑河45號、黑河50號、黑河51號、黑河53號、華疆4號、黑科60號、圣豆43號、昊疆2號、北豆42號、嫩奧5號,第六積溫帶黑河35號、黑河44號,黑河49號、華疆2號、北豆36號。
2、種子處理
(1)種子包衣
播前用綠色標準允許使用的大豆種衣劑6.25%亮盾(精甲霜靈和咯菌腈)懸浮種衣劑進行包衣。用量每100ml亮盾可以拌25kg大豆種子,可有效控制腐霉菌,疫霉菌,絲核菌,鐮刀菌,根串珠霉菌,菌核菌等,具有多種作用機制,能有效的通過觸殺和內吸性防控病害,能控制莖干和根系疾病,為根系和莖干提供最好的保護,使植株能夠健康生長,可以有效防治大豆根腐病可用2.5%的適樂時懸浮劑拌種,陰干后即可播種。
(2)根瘤菌劑拌種
①播前拌種。每畝用根瘤菌劑15ml,均勻噴灑在種子表面進行混拌,確保足量菌劑包裹在每粒豆種表面,將豆種陰干后即可播種。
②播時噴霧拌種。播種時將專用的噴霧裝置安裝在排種管上,播種時噴霧裝置將菌劑均勻噴灑,確保足量菌劑包裹在每粒豆種表面。
③拌種注意事項。拌種過程中切勿將種皮碰破。若使用種衣劑,則先拌種衣劑,待完全蔭干后再拌根瘤菌劑,種衣劑與菌劑不能同時混合后使用。拌好菌劑的種子避免陽光直射,宜置于陰涼干燥處(4~25℃)。待完全干燥后進行播種。拌完種后存放期不應超過3天。菌劑開袋后混合均勻,一次用完。采用根瘤菌劑拌種的大豆,在植株中后期有高效的固氮能力,播種時可適當減少尿素的畝用量。
四、施肥
1、施底肥
結合整地將腐熟的有機肥(有機質含量8%以上)按30噸/公頃用量,做底肥一次施入。
2、種肥
(1)施肥原則:根據測土配方合理施肥,因地制宜確定施肥總量。
(2)參考施肥量:每公頃化肥使用量CO(NH2)2(尿素)30kg,NH4H2PO4(磷酸二銨)175kg,K2SO4硫酸鉀50kg。
(3)施肥方式:種肥在播種的同時施入,要做到分層側深施。一般分為兩層施用,上層在種下5~6cm處施用,切勿種肥同一位置,以免發生燒種,施肥量約占總施肥量的三分之一。下層在種下12~14cm處施用,施肥量約占總施肥量的三分之二。
五、播種
1、播期
一般氣溫穩定在7~8℃時可以開始播種,本地播期一般在5月5日~15日之間。
2、播法
采用機械壟上等距精量播種方式,建議用2BTG-3型播種機以45cm行距精量窄行密植。
3、播種量
播種量確定根據品種特性、肥水條件及栽培方式存在差異,但一般播量為75~100kg/公頃。計算公式如下:
公頃播量(公斤/公頃)= 公頃保苗數×百粒重(g)×{1+田間損失率(%)}/凈度(%)×發芽率(%)×105
田間損失率一般按10%計算,實際播種量計算誤差約為±3%,保苗30~45萬株/公頃。
4、播種質量
播種無斷條且均勻,20cm內無籽即可判斷為斷條,每5m不可超過1處斷條。采用機械壟上播種時與壟頂中心偏差不超過±3厘米。
六、田間管理
1、中耕
當大豆拱土時及時進行進行鏟前深松,深度為25cm最為適宜。出苗后開始兩鏟三趟,鏟趟要注意不要傷苗,后期拔凈大草。
2、灌水
以土地干旱情況和大豆生長需水規律進行灌水,控制好水量。
3、促控結合
如大豆在前期長勢較弱,可以在大豆初花期以10kg/公頃尿素加1.5~2.5kg/公頃磷酸二氫鉀溶于500L水中噴施,可以根據苗情加入硼鉬等微量元素肥料。大豆徒長,為防止后期倒伏可以在初花期用噸田寶30~45ml兌水15~20kg噴施進行化控。
4、化學除草
(1)播后苗前土壤封閉處理
土壤墑情好的地塊才可以采取土壤封閉處理。在大豆出苗前,按每公頃乙草胺(90%)1800~2250ml、廣滅靈(48%)800~1000ml兌水450kg對土壤進行噴霧。
(2)莖葉處理
大豆出苗后,在雜草二至三葉期采用每公頃精禾草克乳油(5%)750~900ml、氟磺胺草醚(25%)1000~1500ml兌水450kg進行噴霧處理。
5、病蟲害綜合防治
(1)蚜蟲
當地塊有5~10%的植株卷葉或有蚜蟲的植株達到50%時,每百株蚜蟲量達到1500頭以上且天敵數量很少時,按每公頃吡蟲啉(10%)1500g兌水450~500kg的劑量進行噴霧處治。
(2)紅蜘蛛
按每公頃阿維菌素制劑(1.8%)或混劑150ml兌水450~500kg劑量進行噴霧處治。
(3)大豆食心蟲
防治指標是指上一年的蟲食率達到5%以上時,該地塊達到防治指標。可以按每公頃敵敵畏乳油(80%)1500~2000ml劑量制成毒棍,每5米插一根,每4壟插一行,或用菊酯類的農藥常規噴霧處治。
(4)草地螟
大豆每百株有幼蟲30~50頭且多數處于幼蟲3齡期,即可按敵殺死(2.5%)225~300ml兌水450~500kg劑量常規噴霧防治。
(5)大豆菌核病
菌核病發病初期可按每公頃施保克(25%)1500 ml劑量或每公頃菌核凈(40%)1050g劑量噴一次,隔7~10天再噴一次。
七、收獲
1、收獲時期
落葉達90%時可以采用人工收獲;葉片全部落凈、豆粒歸圓時可以采用機械聯合收割。
2、收割質量
割茬要低一般在5~6cm之間,不留底莢。收割時要控制各種損失率,提高清潔率。
(作者單位:164300 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