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雅容 周潔 楊春
本文在梳理現有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綜合我國四大肉牛優勢產區肉牛產業發展現狀,分析了我國四大肉牛優勢產區的牛肉產量的變化情況,利用資源稟賦指數和綜合比較優勢指數兩方法來對四大肉牛優勢產區各?。ㄊ校┤馀Ia的比較優勢做出分析討論。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我國肉牛業持續快速發展,區域布局不斷優化,肉牛飼養的規?;?、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牛肉產量持續增長,質量不斷提高,為滿足未來城鄉居民對牛肉的消費,肉牛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肉牛業基礎母牛存欄量下降、專用肉牛品種缺乏、投入水平低、產業鏈條短等問題比較突出,亟需進一步提升肉牛業綜合生產能力,確?;竟┙o。
二、研究意義
我國農業部于2008年下發了《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08—2015年)》,規劃著力建設中原、東北、西北、西南4個肉牛優勢區。本文以此劃分為依據,對比四大優質肉牛生產比較優勢,對我國各產區的肉牛生產情況進行分析。
三、文獻綜述
有關于農業產業的區域比較優勢的研究由來已久,有學者利用多年統計數據通過資源稟賦指數計算,來對影響我國肉牛生產區域布局變動的主要因素進行探究。綜合比較優勢在指導生產布局方面應用已久,有的學者將綜合比較優勢進行分解,拆為效率比較優勢及規模比較優勢兩個指標,最后將綜合比較優勢指數的計算值用前面二者的幾何平均值替代,來進行優勢比較分析。
四、四大肉牛優勢產區比較優勢分析
1、各?。ㄊ校┤馀Ia資源稟賦分析
本文引用資源稟陚系數來比較國內肉牛不同產區的生產比較優勢,定義如下:
EF=(W_i/W_hi)/(Y_i/Y_hi)
其中,W_i是年某省的牛肉產量,W_hi是年全國的牛肉產量,Y_i是年該省的生產總值,Y_hi是年全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如果EF>1,則說明該省肉牛生產資源豐富,有比較優勢;反之,不具比較優勢。
根據表1來看,自我國2008年優勢產區劃分以來,2009年到2017年全國各優勢產區中的各省份資源稟賦變化不大,東北優勢產區資源稟賦一直集中在吉林、黑龍江、內蒙3省,遼寧省資源稟賦也頗具優勢;西北優勢產區資源稟賦集中在疆、甘肅、寧夏;中原優勢產區資源稟賦2016年主要前集中在河南,之后經過發展河北資源稟賦優勢開始逐漸強化,而山東和安徽兩省,資源優勢不明顯;西南優勢產區云南省肉牛資源稟賦優勢體現強烈,而重慶及廣西地區的資源稟賦體現較弱。
2、各?。ㄊ校┤馀>C合比較優勢分析
本文引用綜合優勢指數法來比較全國肉牛不同產區生產上的比較優勢。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AAI=(A_i/A_it)/(A/A_t)
其中,A_i是省的牛肉產量,A_it為該省所有畜產品的產值;A為全國牛肉總產量;A_t為全國所有畜產品的產值。如果,AAI>1表明某省區肉牛生產具有優勢,其值越大,優勢越強;反之,不具有優勢。
從各優勢產區的綜合比較優勢來看,在優質產區規劃后的2009到2017年,我國肉牛綜合比較優勢發展相對穩定。綜合比較優勢還是集中于西北和東北兩大優質產區,尤其是西北優勢產區除陜西外的三個省區綜合比較優勢在9年里始終非常明顯且穩定,除新疆在2011年后綜合比較優勢呈現下降趨勢。在各個優勢產區也有少數省份在2016年后綜合比較優勢出現了較明顯的下降情況,河南、安徽、遼寧、甘肅四個省區在2015年后肉牛生產綜合比較優勢出現下降。
五、結論與建議
1、結論
第一,我國四大優勢產區肉牛生產的比較優勢分布不均,有較大的差別存在,且各優勢產區內不同省份的比較優勢動態變化特征不夠明顯,這一定程度也反映了我國肉牛產業發展的不足。第二,相比于農區,主要牧區仍然是我國肉牛養殖最具優勢的地區,但是考慮到經濟、資源約束與環境承載力等難以快速作出改變的現實限制,未來在肉牛產業發展方面需要更多的技術支撐和更科學的管理來推進牧區肉牛生產。第三,在遼寧、河南等省份肉牛產業發展速度開始放緩;進一步壯大這些地區的肉牛產業需要對當地的肉牛生產潛在的消費需求動力和生產資源深入挖掘。
2、建議
首先各地區在發展肉牛產業時,要以滿足城鄉居民對牛肉產品的基本需求為主要任務,鼓勵規模養殖,實行集中屠宰,強化品牌銷售,轉變發展方式,提高肉牛產業綜合生產能力。其次,強化科技創新, 促進肉牛產業轉型升級推廣優良品種,提升生產效率。最后要建立持續發展機制。要扶持龍頭企業,完善加工和流通體系,構建起各地肉牛產業規?;l展的長效機制,努力形成中國特色現代肉牛產業體系。
(作者單位:625014 四川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