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紅巖》 ? 甫志高 ? 人物形象
在小說《紅巖》中,甫志高是一個十分典型的叛徒形象,他原本是一名從事地下工作的共產黨員,但是其本身缺乏堅定的革命信念,存在著自私自利和軟弱的性格缺陷,這使得其在后期叛變了黨組織,并由其直接導致了江姐等一系列地下黨員被捕,進而引發了后續情節,體現了共產黨人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始終保持堅貞不屈,臨危不懼,對黨的事業高度忠誠,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堅定信念這一小說主題。可以說甫志高這一角色的塑造,直接推動了整部小說情節的發展。而甫志高這一角色,在真實的歷史事件上也有著相應的人物原型對照,該人物的塑造并不是憑空虛構的,而是對其原型人物進行了分析,并通過一系列文學創作,藝術加工等方式塑造而成的,通過加強對該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夠使讀者在閱讀小說時深切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還能夠對本小說中地下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一、對《紅巖》中甫志高原型的分析
在《紅巖》這一長篇小說中,甫志高這一形象的塑造并不是憑空虛構的,他是有著一定人物原型的,經過對歷史的還原,該人物的原型是解放戰爭革命史上幾大叛徒角色的綜合,包括任達哉、冉益智、劉國定、涂孝文和李文祥等,在甫志高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將這幾個叛徒的心理和特征都進行了綜合,然后通過文學創作等方式對其進行了適當調整,最終形成了作品中的甫志高形象,所以在對甫志高形象進行分析之前,就要先對人物的原型進行分析。
(一)對實錄進行改寫
在作者對甫志高這一人物形象創作時,是對當時真實的歷史事件進行了適當的改寫。在小說中,甫志高作為重慶地下黨的一員,其公開的身份是銀行會計,在叛變之后導致了很多地下黨領導人被捕和被殺,最后被“雙槍老太婆”截獲,而這所有的情節都是根據相關歷史事件改寫的,是有事實作為依據的。
其中,甫志高帶領特務抓捕許云峰的情節,與現實歷史事件中任達哉帶領特務抓捕許建業的事件相似,而且其中的情節也有著很多相同之處;甫志高帶領特務抓捕江雪琴,則直接與真實事件中冉益智帶領特務抓捕江竹筠的事件相似。但是除此之外,小說還對實錄的內容進行了適當改寫,比如對甫志高的級別適當降低,只被塑造成了一個職位不高的區委委員,這與事實有些不同,在當時的真實事件中,正是由于大量領導干部的叛變,才導致了重慶和四川地下黨組織受到破壞;其次,小說中還將甫志高列為了重慶地下黨破壞案的主要和唯一的責任人,雖然根據相關文獻資料的調查能夠發現,當時領導干部的叛變確實給地下黨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但是地下黨組織被破壞的原因并不僅僅如此,小說中對一些情節進行了適當的藝術加工,這樣能夠使得正面人物與叛徒之間的角色形象對比更加鮮明。
(二)完全虛構
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很多都存在著虛構的成分,比如小說中甫志高是由于與妻子難分難舍而在樓下被捕,將甫志高這一角色的心理描寫得格外細膩和感性,可是通過對事實的研究能夠發現,與這一人物原型相關的幾個叛徒,被捕的經歷都是不同的,與小說的內容大相徑庭。而小說中之所以將甫志高被捕的情節進行這樣的描寫,主要是借鑒了李文祥叛變時的心理和思想轉變,并對其進行了適當的藝術渲染,從而虛構了甫志高的家庭關系。
二、《紅巖》中甫志高人物形象分析
(一)沒有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在小說《紅巖》中,甫志高作為重慶地下黨的一名委員,其對外的身份是銀行會計,主要工作是為地下黨籌措資金,所以需要長期在各種復雜的環境中與不同人物打交道,本身的生活比較優渥,還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加上他是一個顧家的男人,所以他對家庭和生活的向往很高,生活十分幸福,長此以往就滋生了小資情調,對這種小資的生活十分享受。因此在小說后期的開展中,甫志高被抓之后,由于擔心自身的生活被打亂,擔心失去家庭的溫暖和幸福,所以革命意志就發生了動搖,內心變得十分軟弱,被捕之后經不住敵人的威逼利誘,政治信念搖擺,政治底線喪失,迅速滑向背叛的深淵,將自身個人的幸福和利益放在了革命理想之前。
(二)本質虛偽,貪圖享樂
小說中的甫志高是一個言行虛偽的人,作為一名地下黨員,在工作還有生活中都明顯能夠看出他的言行不一,在一開始接待余新江的時候,就通過泡茶和喝茶的方式來闡述共產主義和有福同享,這是一種十分浮夸和虛假的表現方式,其言語中更多的是向同志炫耀自己優渥的生活;其次,他在送江姐的時候,口頭上說是想要自己去,這樣雖然艱苦但是能夠保證安全,可是該語境與其自身的穿著打扮卻形成了一個明顯的對比,他當時是穿著板正的西裝,在這種情況下做出挑行李的行為反而更加顯眼,根本無法起到喬裝和保護的作用,只是單純地想要在領導面前表現自己。這一系列的描寫都能夠體現出甫志高的本質虛偽,只會說好話,但是卻沒有做出真正的貢獻。
(三)入黨初衷不純潔,不按黨的規矩辦事
甫志高本身的性格還有著一定的不安份性,他作為一名從事地下工作的共產黨員,在工作時應該做到嚴格遵循黨的紀律和要求,必須要保證黨組織的安全性和其他同志的安全,可是他在實際工作時的情況卻與其截然相反。黨組織和領導要求其通過開書店的方式,向青年宣傳革命思想,吸引更多的青年參與黨的工作,而在該過程中需要其做到隱蔽和安全,不能冒進,可是甫志高在工作的過程中,卻認為自己具有更大的能力,不聽從意見冒進,自行擴大書店范圍,并大肆宣揚各種進步思想和書籍,完全沒有考慮到安全性和隱蔽性的問題。而甫志高這一行為除了表現自己之外,也是受到其自身盲目自大的影響,他認為自己充分認識了時代的特征,可以放手開辟各種工作,也認為自己能夠勝任各種工作。他擴大書店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提高自己的身價,方便在后期向黨組織討價還價,卻沒有考慮到書店擴大所帶來的各種不安定的因素,以及可能造成的各種危害,他的這種狂妄和自大使其掉入了敵人的圈套,為其后期的被捕埋下了伏筆。
(四)性格自私,組織紀律意識松懈
甫志高作為小說中的一個經典叛徒形象,還突出了其性格上自私,以及組織紀律意識松懈的特點。首先,甫志高性格上的局限性使得其容易軟弱妥協,而在后期即將被捕時,他也只是考慮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卻沒有通知黨組織和其他的同志轉移,甚至在后期叛變,導致了大量的地下黨干部和同志被捕。這個特點,無論是在小說中對反面人物的描寫還是在真實歷史事件中都有深刻的體現,正是疏忽了組織紀律要求,給敵人可乘之機,才會造成黨組織破壞事件迅速的惡化和升級。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經典長篇紅色小說《紅巖》中,甫志高作為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叛徒和反面角色,在小說里,作者對其思想和情感的轉變以及人物的描寫都十分突出,可以說是該小說中的一大重要角色,該角色的塑造以及相關的情節,都對整部小說情節的開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正因為有這個反面角色的對比,才能使小說中以“江姐”,“許云峰”為代表的經典革命形象的性格特點更加突出,所以對甫志高這一角色進行理解,了解其原型和塑造方式,將其同小說中正面角色進行對比,最終能使讀者在閱讀時更深刻的感受到文章想要傳達的對革命工作者的敬仰和敬佩之情。
參考文獻:
[1]邱思宇.《紅巖》中叛徒甫志高的形象分析[J].廣東蠶業,2017,(09):69.
[2]張均.《紅巖》中的叛徒形象甫志高原型考[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6,(10):87-99.
[3]直愛嫵.淺析歌劇《江姐》甫志高的人物塑造[J].藝術評鑒,2016,(04):47-48.
(作者簡介:吳月,學歷:學士,職位:講解員,單位: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