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有坤
發展農業機械化,就是要用現代先進的農業生產機械進行農業勞作,使農業生產活動全過程實現機械化操作,以此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經營條件,有力推動農業有序平穩發展。農業機械化提高了農業生產率、作物產出率、利用率以及商品率,增加了農民收入、培養現代新型農民,實現農業產業化和集約化生產,有力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是實現現代農業生產系統的主要環節和重要方式。
一、提高農業生產率
積極推廣農業機械,可有效促進農業機械化。生產力三要素中,勞動工具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使用何種勞動工具,是判斷生產力是否先進的重要標志,機械應用于農業,改變了勞作方式,因此,農業機械化是先進生產力的重要標志,代替了傳統的勞作方式,減輕了勞動者的勞動強度;另外,機械工作效率高,在同樣工作量或者同樣工作時間內,所需的成本大為減少,從而節約了生產成本;機械作業還可以承擔一般人力或者畜力不能夠完成的工作強度和任務,突破農業生產限制,提高生產效率。比如,在種植業中,使用拖拉機進行快速翻耕,以便利用氣候條件保墑蓄肥、使用播種機播種縮短播種周期、使用收割機收割、使用機械排灌機灌溉農田或及時排水、機動車輛輔助播種或收割等作業。從播種到收割,甚至輸送加工賣出,所有過程主要依靠機械動力或者電力,有效提高了農業生產率。
二、提高作物產出率
在播種時,機械可對土壤進行精加工,這樣做不僅可以有效減少種子、地膜、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的耗費,還能提高種子的出苗率、化肥吸收率等;采用鋪膜保墑、免耕播種、深施化肥等精播種方法,有力提高了作物成活率,促進作物健康生長。農業機械還能為作物的生長創作良好的環境,如在少雨缺水的情況下,機械可實現遠程輸水或人工降雨,及時灌溉,減少自然災害對農作物的傷害。近幾年,我國各地靈活運用機械進行深耕或深松、坡地定向耕翻播種、保護性耕作、節水灌溉等農業技術,將傳統農業知識與現代機械相結合,達到了蓄水保墑、提高土壤中有機物質的含量、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提高農作物的出苗率和成活率,使農作物克服自然災害的能力增加。在我國一些高寒牧區,由于受地理環境以及氣候的影響,牧草的種植和收割周期有限,用機械收割,即保證牧草飼料營養價值不流失的同時,還可以節省收割時間,使牧民騰出更多的時間進行牧草儲存工作,這樣有助于提高畜牧養殖數量。在林業方面,林業機械除了用于林木的造、育、護等工作,還對商用木材進行切削、各種林業資源的起重和輸送工作,機械造林育林和護林可以提高林木產出率,對于擴大林木覆蓋范圍、促進生態系統良性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提高農產品商品率
農產品商品率是自給自足式傳統農業向以商品經濟為特征的現代農業實現轉化的重要標志,影響農產品商品率的因素有很多,而單位面積的土地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是其根本影響因素。農業機械化在提高土地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方面都有明顯的推動作用,可以使農產品的商品量大大增加,在保持同樣規模農產品總量不變的情況下,農產品商品量的提高,可以直接提高農產品商品率,將農產品數量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提升農產品經濟優勢,提高農民收入同時,也促進了農村城鎮化建設。農業機械化還能幫助農民在勞作中學習先進的農業器械知識,增加農業知識儲備的同時,還能學習新技術,為國家培養出一批即熟知農業理論知識又懂具體實踐操作技術的高素養的現代新型農民,有力提高了勞動者素質,進一步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步伐。以漁業為例,漁業機械通常分為捕撈、養殖、加工和漁業輔助機械四種,機械捕撈提高效率后,產量加大,再加上市場需求、交通便利,使得漁業產品往往供不應求,為漁民增收,提升產品商品率,平時會經常吃的魚罐頭、魚肝油,魚粉等食品,都是由加工機械來完成;另外機械養殖可以實現方便快速挖魚塘、翻耕海涂,改善養殖條件,增加了養殖物種的成活率,保證其新鮮度,以更好滿足市場需求。
四、實現農業集約化、產業化
以西方發達國家的農業發展來看,其農業機械化主要是以工業化為前提,逐步達到兩者共同發展的局面。工業化對農產品有需求,并接納大量農業剩余勞動力,為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農業機械化為實現農業集約化和產業化服務,范圍包括種植業,包括林、牧、副、漁各業,同時,將其廣泛應用于農業各個環節和領域,形成了農業的產業化。現代農業突破了傳統農業的局限性,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突破了農業勞動者僅僅或者主要生產初級農產品原料的局限性;第二,突破了農產品遠離城市、生產城鄉界限明顯的局限性。第三,突破了管理上分割、交叉以及服務不明確的局限性;第四,突破了農業生產封閉低效、農產品自給半自給的局限性。農業機械化有力促進了農業實現種、養、加、產供銷的一體化生產,使農業與其他產業的聯系更加緊密;實現了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對城鄉工作的協調布局起到推動作用,將城市資源與農村資源進行合理科學的利用,優勢互補,推動農業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合理流動和組合;實現了按照市場經濟體質和農村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建立一個全方位的、職責明確的農業管理和服務體系,使資源、區位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實現了農產品貿易內外流通暢通無阻。要實現這些目標,必須以農業機械化為橋梁和紐帶,建立農村支柱產業基地,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實現管理專業化,經營集約化,從而促進我國經濟協調發展。
綜上,農業機械化在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作物產出率,提高農產品商品率,增加農業經濟效益,對農林牧漁業發展等具有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它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標志,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強大助推器,是現代科技進步的重要載體,是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全體人民生活條件的重要保障。
(作者單位:666404云南省普洱市景谷縣勐班鄉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