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高職院校 ? 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整體構建的現實要求
(一)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結合學生實際情況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樹立并堅持正確的育人理念,在思想政治的基礎上融入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理論體系為根本指導要求,堅持現代化社會主義國家精神文明建設的價值趨向和政治原則,加大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觀念的教育,使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并將其服務于社會、利用與國家。同時,在高職學生未來職業發展道路上,學校必須以培養綜合型高素質技能應用人才為人才培養目標,加強職業類思想道德教育、匠人精神、職業理念以及相關職業的法律教育。在思政教育內容體系整體構建方面,高職院校應結合現有大學生心理、行為、成績、思想等多方面因素,遵循教育方式、教育內容、教育過程科學化、合理化要求,在指導思想上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基礎。在教育內容配置上,要符合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育方法上,應符合現代青年人現實特點。總而言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滿足職業性、實踐性、開放性和思想性要求。
(二)發揮思政教育整體功效,細化層次性全方位內容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內容體系的組成,是由對多元化要素通過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構成的具備一定客觀性的有機整體,職業道德素養規范體系、人類社會價值體系等內容與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未來發展需求體系內容是構建思想政治內容體系的根本要素。其中,各個要素間存在必然性或間接性的聯系,形成互相作用、互相限制、互相關聯以及協同促進的關系,在高職院校育人方面發揮出整體性功效。以作用渠道和實施載體的角度審視思政教育內容體系,可將高職思政教育分為理論課程與常規思政教育內容,二者形成一體化、統一性整體,不同渠道的教育內容互相依托、互相支撐、互相配合,進而進一步發揮內容體系的完整性效能。在構建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內容體系的實際過程中,應將學生未來發展具體需求體系內容、國家社會規范體系內容科學性的融入思政理論課程相關內容,并在現實生活的思想教育中大力引導大學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質、正向的品格道德、切合實際的理想信念以及符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方向,鞏固完善思政教育的效果。此外,以層次性要求的角度來說,應加強差異性專業發展需求和不同的思想道德層次間的多點位聯系,將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內容體系構建為辯證思維訓練、理論基礎提升、動作行為規范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內容,進而實現思政教育的因材施教、以生為本、育人育德,使現實教育內容成為理想的針對性教育,大幅增加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二、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內容體系的組成
(一)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內容體系中理論課程的主導地位
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理論內容課程大致簡述為四部分,第一是思想道德與法律法規方面的課程,第二是以毛澤東思想為基礎的理論體系概論,第三是我國的政策和形式分析,第四是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內容分析。以上四部分相輔相成,共同組成了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理論課程內容體系。在教育教學方式與目標上,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以現實思政課堂為載體,以提高學生思政理論素養與道德素質為出發點,具備高穩定性、強理論性和固系統性的特點,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其本質等同于對學生進行價值行為規范和思想道德品格塑造過程中的系統,其價值方向是培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素養與現代化社會主義國家品質道德的合格接班人與可靠建設方。
(二)高職院校思政體系中的日常教育是理論課程的拓展
日常思政教育是高職院校教師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日常約束管理和思政教育的關鍵內容,也是高職院校學生的道德理念與思想認知轉變為現實行為的關鍵環節,更是對思政理論課程教育主導內容的拓展與延伸,在思政教育的實踐過程中對學生形成優良的政治素養和道德觀念意義重大。在構建日常思政教育內容系統中,以高職院校校園內部文化活動和其他社會實踐類活動為出發點,以集體、年級、班級及個人為管理對象,通過日常監督管理、任職服務和多元化的教育內容,有步驟、有目標地正確引導高職院校學生在生活、學習和職業工作中的實踐。進而,促使學生實現社會、國家和學校提出的基本素質要求和最終價值期望。
三、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的科學構建策略
(一)樹立大思政理念,對教育組是進行科學整合
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構建過程中的首要問題就是,對相關組織領導進行合理的整合與配置。現階段,思政理論課程的具體教育內容和日常教育內容缺少協調性和整體性,其主要因素就是相關部門組織領導系統缺乏大思政理念,難以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整體性認知。鑒于此,高職院校思政內容體系的科學構建應以大思政的整體性出發,實現思政理論課程與日常行為教育的完美配合,并以思政教育育人的根本不目標為細節性指導方向,創新與改革學校內部和外部社會有機統一的思政教育領導部門,并將兩種工作的進行有效協調。進而,實現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的科學構建。
(二)以理論為出發點,優化思政課程體系配置
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構建過程中實現思政教育理論內容課程的整體化配置。首先,將人才培養策略作為整體性編制內容,并設定科學的思政理論內容課程指標,對具體的課程內容、實踐教學、以及最終課程目標的編制,以及思政教學方式等進行整體規劃與整體設計,合理定位差異性思政理論內容課程的根本目的。其次,以信仰式教育為主導,實質性統一協調與規劃思政理論課程教育教學系統,實現相對緊密的銜接過程,使其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因此,在指導性教程的編制方面,將第思想道德與法律法規方面的課程、以毛澤東思想為基礎的理論體系概論、我國的政策和形式分析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內容分析的具體教學內容進行細節處理和整合,使其成為理論課程教學的指導綱領,成為實踐教學組織部門的具體規章。
(三)以思政教育理論性為根本,豐富學生實踐活動
思政理論是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應著重強調的基礎性教育,學校在正確引導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同時,還應助力于大學生辯證思維與思想覺悟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可通過理論層面去解決問題、分析問題。人類的大腦意識是決定行為的先導,也就是說思想觀念對人的行動、行為起到主導性作用,學生只有在科學、理性、正確的指導下,其自我行為規范能力才能得到穩步提升、自我控制能力也會隨之不斷加強,與此同時,思政教育的作用要素才可得以體現。知識與行為達到完美統一,是思政教育實效性得以體現的重點標識,因此,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內容體系在大力理論基礎的同時,應更加注重學生的行為要求,重視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行為綜合素養。同時,在學生實踐的角度看思政教育,其內筒體系的設計應結合作為特殊人群的高職院校學生群體的心理特征、知識基礎以及思維慣性,充分發揮新時期青年人勇于探索實踐的精神,開展多種多樣的校園活動。如同學互相學習活動、與學生自身職業道路具有緊密聯系的實踐類活動等,思政教育理論為實踐活動提供正確的指導方向,以實踐促進學生認知,進而提升學生對思政教育的認可,增加學生主動接受思政教育的積極性和樂觀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過程中,教育主體利用符合學生發展要求和自身特點的方法,開展道德素質培養、道德行為規范和心理情感交流等,對學生的政治趨向、思想理念產生幅度較大的影響。因此,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是教育對象自我構建和教育主體正向引導相互統一的教育活動,是科學構建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內容體系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胡穎群.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職業現狀的調查研究——基于安慶市四所市屬高職院校的實證調查分析[J].滁州學院學報,2018,(01):99-102.
[2]奚春華,金晶.基于移動互聯技術改革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過程性考核方式——以江海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2):18-21.
[3]阮添輝.地方特色文化資源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融合——以福建省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04):81-83.
[4]王清玲,潘宗秋.高職院校思政課體驗式教學法的困境與出路探究——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為例[J].職教論壇,2016,(05):74-77.
(作者簡介:閆慧彬,本科,教育碩士,講師,思政教育,單位: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