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玉米是我國的主要農作物之一,除了用于糧食以外,還可以作為飼料和工業原料,是農業、畜牧業及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研究,不僅有利于提高玉米的產量,還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增加農民的收入。本文就玉米的高產栽培技術進行分析。
黑龍江的氣候特點和土壤條件非常適合玉米的種植,因此玉米的種植面積始終排在全國前列。隨著玉米種植面積的擴大,農民更需要高產種植技術的指導,以盡快提高玉米的種植技術水平。下面簡單分析介紹玉米的高產種植技術,供參考。
1、選地
玉米對土壤的適應性比較強,大部分土質都可以生長,但要獲得高產,還是應該選擇優良的土壤。優良土壤的標準是,土質肥沃,土層深厚,土壤中含有機質豐富,地勢平坦,有方便的水利條件,而且要盡量離風口遠一些。土壤條件是玉米獲得高產的前提條件之一,選擇良田對于玉米高產有重要作用。
2、整地
整地時要了解前茬作物的情況,前茬是稻田在入冬前要進行一次翻耕,開春時還要進行耙耢起壟。前茬是旱田的,可根據土壤墑情進行秋翻地或春翻地,翻地的深度最好達到25厘米。肥沃的土壤適合深翻,相反要淺耕,耕地的標準是地要平、土要細,保證灌排水的溝渠通暢。
3、選種
應選擇適宜當地土壤條件和氣候特點的高產優良品種。選種時應遵循以下條件:具有抗病蟲害抗倒伏的特性,可以密植,成熟期較早,抗旱性較高。選擇的玉米品種一定要適合當地的種植條件,因為不同品種對土質、地勢、土壤肥力等有不同的要求,而且肥、水、溫度及種植密度不同,適應性和抗性也不相同。要根據品種的特性區別對待,并采取相配套的栽培措施,做到優良的品種和優良的栽培技術相結合,才能發揮良種的增產作用。
4、播種
應適時播種,因不同的地區、種植條件和環境的不同,種植適宜期也會有所不同,所以應根據氣候因素和玉米品種的特點等來靈活確定適播期。當地溫連續7天左右保持在11℃時,就到了播種適宜期。應嚴格在適宜期中播種,播種早了,地溫低不利于種子萌發,出苗不整齊。播種晚了,導致營養生長期縮短,也不利于高產。播種時可根據實際條件采取條播或穴播的方式。
5、田間管理
①補苗和定苗
待秧苗出土后,要及時到田間查看,對缺苗的進行補種或者移栽,確保全苗。在玉米苗長出兩三片葉子的時候要進行間苗,避免秧苗過多互相爭奪營養。秧苗在長出四到五個葉片時進行定苗。定苗時要清除病苗、弱苗,保留大苗、壯苗,保證苗情均勻一致。
②合理施肥
玉米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氮肥是其主要吸收的肥料營養元素,磷肥和鉀肥等元素作為輔助肥料施用。施肥時,應按照玉米不同生長期的需肥特點、土壤肥力的大小來確定施肥量,掌握好適宜的施肥期,利用正確的施肥方法,使肥料能發揮出最大的效能。按照玉米的不同生長期對肥料營養的需求,施肥時要注意深施基肥,用好種肥,分次追肥,做到合理施肥、精準施肥。基肥可在整地時施入,主要采用經過腐熟的農家肥,以有效改善土壤,調節土壤的水、肥、氣、熱條件,使土壤疏松,增強土壤微生物的活力,有利于培育玉米壯苗。
③適時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具有提高地溫、疏松土壤、防旱保墑和消滅雜草等作用。在玉米的整個生長期中,可分3次進行中耕除草,在定苗前和定苗后各1次,拔節前再進行1次。第1次中耕在幼苗長出四至五片葉子時進行,的深度以4厘米左右為宜,幼苗在生長高度達到30厘米左右時進行第2次中耕,拔節前的第3次中耕深度應達到10厘米左右這宜。中耕培土應與除草同時進行,除草時要保證干凈,對苗根處的雜草更要仔細鏟除,注意不要傷到苗。
④抗旱與防澇
玉米的開花期和灌漿期是獲得高產的關鍵,也是需要大量水分的時期。這個時期要注意田間水分情況,如遇干旱少雨天氣,應進行水利灌溉,為玉米提供充足的水分。充足的水分可以促進穗粒數的增加,提高千粒重。如果遇到連日陰雨,降水偏多,導致田間濕度80%以上,應及時排水防澇,避免發生植株早衰,影響玉米灌漿結實,造成減產現象的發生。
⑤防治病蟲害
玉米的常見病害有大小斑病、紋枯病、銹病、黑穗病等,導致發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種子、土壤中含有病菌及病殘株攜帶病菌越冬,在條件適宜時引發病害。而且因玉米的莖稈含有糖的成分,容易發生蟲害,玉米的常見害蟲有玉米螟、蚜蟲、粘蟲、地老虎等。要注意經常對玉米的生長情況進行仔細觀察,如果發現病蟲害發生,要采取果斷措施,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進行防治。防治措施包括農業、生物、物理和化學等手段,加強選種、拌種、倒茬、合理密植、科學施肥等環節的管理力度,配合人工清除病株、誘殺害蟲及利用害蟲天敵進行防治,并對癥施用化學藥劑,可有效預防和治理玉米病蟲害,為玉米的正常生長、穩產高產提供保障。
6、適時收獲
當玉米植株90%以上的部分變成黃色,果穗的籽粒變得堅硬時,就到了成熟期,應馬上收獲。要掌握好收獲期,因收獲得早或晚,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產量。
總之,玉米因種植地域的不同,具體的種植技術也存在些許的不同,但總的來說都離不開高標準整地、選擇優良品種、加強田間管理等環節。各地應根據種植條件的差異,因地制宜,提高科學的種植水平,促進玉米的穩產和高產。
(作者單位:164007黑龍江省長水河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