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興學 譚心玉
2018年二十五團大田甜菜種植的品種為HI0936,分兩種模式種植,對全團不同種植模式的甜菜進行了定點調查,通過跟蹤調查,總結出株距為23厘米、行距為1米等行距的種植模式最適合二十五團甜菜種植,單產高,平均單產為7.2噸,平均單根重為2.3公斤/個,發病輕,黃花病發病率為40%,病情指數為0.125。褐斑病發病率為20%,病情指數為0.06。
一、大田甜菜調查目的
通過對不同種植模式的大田甜菜定點調查,從適應性、抗逆性、豐產性及品質等綜合因素進行對比,更進一步篩選出適合二十五團甜菜種植的模式。
二、材料與方法
1、大田甜菜品種
2018年二十五團大田甜菜種植品種為:HI0936
2、田間管理
①種植方式及密度
2018年二十五團的大田甜菜都采用固定式加壓模式種植,黑膜,膜寬為70厘米,采光面為50厘米,膜厚度為0.01毫米,機械鋪膜帶點種。株行距配置是行距都是50厘米+50厘米等行距,株距為18厘米和22厘米。
具體操作方法:在二月份中下旬根據本地區土地化凍情況,當土層化凍5厘米開始機械平整作業;用鐵框耙對角平底后直接鋪膜播種。
②田管情況
甜菜生育周期分為:播種期、出苗期、幼苗分化形成期、塊根分化形成期、塊根膨大期、糖分積累期、收獲期七個時期。甜菜需肥需水較多,對磷鉀營養尤其敏感,因此種植甜菜要求土壤疏松深厚,潛在肥力高。同時在甜菜生產中實行合理輪作倒茬更為必要。輪作能均衡地利用及調節土壤養分和水分,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減少病蟲草害,保持甜菜高產穩產,也是用地與養地相結合的重要措施。為避免甜菜根腐病、叢根病的發生,在土地選擇時二十五團盡量采取甜菜→水稻→番茄→辣椒四期輪作,為甜菜高產、高糖創造條件。
2018年甜菜種植面積為1308畝,根據地下水位高,甜菜地上部分生長量大的情況下,采取一控到底的種植模式,控制地上部分生長,促進地下塊根往深處扎而膨大。2018年甜菜一般在6月低7月初滴頭水,全期滴水3次(包括秋灌),全期施肥70-80公斤/畝。鉀肥15-20公斤/畝,磷肥55-60公斤/畝,中耕施肥40-50公斤/畝,滴水帶肥30公斤/畝。全期中耕鋤草4次,保持田間無雜草,全期防病蟲害4次。
3、品種調查
2018年大田甜菜品種不同株距種植植物學性狀表現是:從葉、塊根、生長勢三個方面分析基本相同,除單根重之外,株距18厘米的HI0936平均單根重為1.5公斤/個,株距23厘米的HI0936平均單根重為2.3。
①抗逆性、病害分析
2018年大田甜菜不同株距種植主要病害發生情況:cong辣椒第一花節位最高的是8支5西的色素王品種,平均第一花序節位高度為29.9厘米,最低的是8支17的紅龍23品種,平均第一花序節位高度為12.7厘米。
從黃花病看:株距18厘米的HI0936黃花病發病率為50%,病情指數為0.212.株距23厘米的HI0936黃花病發病率為40%,病情指數為0.125。
從褐斑病看:株距18厘米的HI0936褐斑病發病率為25%,病情指數為0.09,株距23厘米的HI0936褐斑病發病率為20%,病情指數為0.06。
4、產量、糖度比較
通過表1可以看出:不同株距種植的大田甜菜HI0936產量情況:株距18厘米的畝保苗株數為6208株,單根重為1.5公斤/個,理論產量為每畝7915公斤,實際產量為每畝6500公斤。株距23厘米的畝保苗株數為5363株,單根重為2.3公斤,理論產量為每畝1048公斤,實際產量為每畝7200公斤。
從表2可以看出:2018年同一大田甜菜,18厘米種植的大田甜菜,平均糖度為15.5度,23厘米種植的大田甜菜,平均糖度為14.9度。
2018年大田甜菜職工種植戶通過不同株距調整甜菜種植模式,以提高甜菜單產,調查結果比較,現將調查結果進行論述:
株距行距為18厘米+1米等行距:該甜菜種植畝理論株數為7408株,畝收獲株數為6208株,平均甜菜單根重為1.5公斤/個,平均實際單產為6.5噸。含糖高,平均糖度為15.5。今年甜菜發病都較輕,該甜菜種植黃花病發病率為50%,病情指數為0.212。褐斑病發病率為25%,病情指數為0.09。
株距行距為23厘米+1米等行距:該甜菜種植畝理論株數為6061株,畝收獲株數為5363株,平均甜菜單根重為2.3公斤/個,比株距行距為18厘米+1米等行距的甜菜種植重0.8公斤/個,平均實際單產為7.2噸,比株距18厘米的甜菜種植高0.7噸。含糖較高,平均糖度為14.9度,比株距18厘米的甜菜種植低0.6度。今年甜菜發病都較輕,該甜菜種植黃花病發病率為40%,病情指數為0.125。褐斑病發病率為20%,病情指數為0.06。
(作者單位:84140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二十五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