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鎮良
水產業可以為人們提供大量的水產品,水產品數量的增加,可以豐富國民的飲食內容,進而提升國民的生活品質。為了更好的提升水產品產量和品質,近年來在我國水產養殖業中應用了一種綠色生態養殖技術,其是通過模擬水產生物的生活環境來促進水產生物的生長,有利于提高水產品的產量,提升水產品的品質。這樣不僅滿足了人們對綠色水產品的需求,也能為養殖戶創造更高的收益,有利于促進水產養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1、綠色生態養殖技術的概述
在我國水產品市場中,水產品來源主要分為捕撈及養殖,水產養殖提供的水產品約占水產品總數的45%,可以說水產養殖業屬于一項重要的產業。淡水養殖屬于水產養殖業中的一部分,傳統的淡水養殖模式中,養殖人員沒有重視水產品的品質,只追求水產品的產量,盲目的擴大養殖規模,這樣嚴重降低了空間資源的利用效率,過大了水產品產量,也很容易出現供大于求的問題;不能提高水產品的品質,就讓水產品的價值得不到提升。同時,養殖規模較大,對水產生物病害的防治效果也有著影響,一旦對病害失去控制力,就會造成水產生物的大量死亡,進而給養殖戶帶大重大經濟損失,這種養殖模式不利于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為了提高我國的水產養殖水平,近年來,出現了一種綠色生態養殖技術,該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養殖模式,通過模擬水產生物在野外的生存環境,模擬其生態系統,有利于讓水產生物的抗病能力得到提升,進而就能更好的讓水產生物生長、繁殖,最終達到提高水產品品質的目的。
2、漳州淡水養殖業發展現狀
福建省漳州市,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是閩南文化的發祥地,該地區的水資源豐富,境內流域面積高達7500平方公里,同時還有多條河流,因此也讓該地區的淡水養殖業發達,當地有規模較大的南美白蝦養殖區域,也有泥鰍、淡水石斑等淡水魚的養殖場。淡水產品的養殖成本較低,收益較高,同時當地政府又進行了大力的扶持工作,這也讓當地的淡水養殖業發展規模較大,淡水養殖業為當地居民創造了較高的經濟收益。為了更好的促進漳州市淡水養殖業的進一步發展,有必要加入綠色生態養殖技術,這樣可以更好的確保淡水產品的品質,減少抗菌藥劑對水質環境的污染,有利于實現當地水產養殖業的綠色發展。
3、綠色生態養殖技術在淡水養殖中的應用措施
(1)注重營造綠色的養殖環境
在進行淡水養殖作業時,水產生物的生長環境直接決定著水產生物的生長速度和健康狀態,因此,對養殖環境的治理工作是淡水養殖中的重要基礎。在進行綠色生態養殖時,飼養人員應該重視對養殖環境的構建,土壤重金屬超標或化學物質超標的區域應該禁止進行淡水養殖。另外,在進行選址時,還應該考慮到運輸條件的因素,水產品的新鮮程度直接影響著其品質,因此應該選擇在交通比較便利的地區建設飼養場區。
選好養殖區域后,應該對養殖區域進行自然環境的模擬,這樣可以營造出適合水產生物生長的環境。在魚塘中投入可供水產生物食用的藻類及水草,可以減少人工飼料的使用量,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但是在種植水草時,應該注意種植規模。水草種植規模過大會導致魚塘中氧氣含量減少,進而讓魚塘中的水產生物因缺氧而延緩生長,嚴重時還會引起水產生物的大規模死亡。
(2)做好水產品種的選擇
在使用綠色生態養殖技術進行淡水養殖時,應該合理的選擇水產生物的品種,要根據福建漳州地區的環境特點合理選擇,選擇適合當地環境特點的水產生物,更有利于水產生物的生長,提高水產生物的存活率。在福建漳州地區氣溫較高,年均溫度為22℃,因此,適合養殖熱帶類淡水生物,南美白對蝦、淡水石斑魚等品種都是適合養殖的對象。合理的選擇水產品種,避免出現盲目跟風的現象,可以有效的保證水產生物的健康生長,同時也能保證水產生物較好的抗病能力和適應能力。
以南美白對蝦為例,其自然的生存環境為泥質海底,對水深的要求為0.5-70m之間,對鹽度的要求在0.5-35‰之間,因此也可以生活在淡水之中。由于該品種屬于熱帶蝦類,所以適合生長的溫度在23-35℃之間,這符合福建漳州的氣候環境特點。在進行綠色生態養殖時,模擬其生長環境的難度較低,只需要控制養殖水體的PH數值就可以營造其生存環境,PH數值要控制在7.0-8.0之間。另外,在養殖前應該的減少水體中的細菌水量,通過生石灰對魚塘池底進行清洗消毒,消毒要在灌水前一周進行,灌水后可以在水內加入水肥寶或雞糞等肥料,這樣有助于提升水體的肥力為蝦苗供養。
(3)利用套養模式提升水產生物抗病能力
在相關的研究調查中表明,水產生物的抗病能力與植物有直接關系,植物可以促進水產生物的抗病能力的提升,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植物可以將水產生物的排泄物當做養分進行分解吸收,進而達到對水體的凈化作用。減少了水體中的致病因子,就從根本上減少了水產生物患病的可能,同時,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能提升水體中的氧氣含量,這些與水產生物共養的植物,也能為一些水產生物提供藏身之所,進而有利于模擬水產生物的自然生長環境。
(4)利用混養模式提升水產生物抗病能力
水產生物的混養,可以構成更加完整的淡水生態系統,從一定程度上也能達到防治水產生物疾病的效果,通過生物間的競爭,可以有效淘汰虛弱的個體,保留健壯的個體,進而有利于提高水產品的品質。
綜上所述,進行綠色生態養殖時,飼養人員要根據當地的環境特點,合理的選擇養殖品種,同時做好選址工作和養殖環境的構建工作,通過套養、混養等養殖模式提升水產生物的抗病能力,減少抗菌藥劑的使用,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水產生物的產量,確保水產生物的品質,進而促進當地淡水養殖也的進一步發展。
(作者單位:363700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水產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