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
唐河縣轄19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525個行政村(社區),全縣有29.03萬農戶,總人口143萬,其中農業人口119萬。耕地總面積245萬畝,戶均8.4畝,人均2.05畝。近年來,唐河縣圍繞發展現代農業,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平臺,推動全縣土地流轉工作健康穩步發展。有力的推動了全縣土地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生產,加快了農業轉型升級步伐,為實現全縣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農村土地流轉現狀
至2018年,全縣總流轉土地面積83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27.35%;涉及6.15萬農戶,占農戶總數的21.21%。其中合作社流轉土地26.07萬畝,大戶流轉土地20.27萬畝,涉農企業流轉土地10.43萬畝,家庭農場流轉土地6.41萬畝,其它主體經營3.82萬畝。全縣發展國家級合作社6家,省級合作社9家,縣級示范社100家,百畝以上家庭農場約481家,流轉土地5.53萬畝。
1、流轉形式
轉包33.43萬畝,占土地流轉面積的57.81%。出租14.01萬畝,占土地流轉面積的20.91%。3托管6.75萬畝,占土地流轉面積的10.08%。部分流轉的土地在耕、種、收等主要生產環節也是通過土地托管來實現的。通過托管服務,使農產品生產成本畝均降低35%左右,收益增加40%左右,實現了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共贏。4.互換2.09萬畝,占土地流轉面積的3.11%。轉讓4.48萬畝,占土地流轉面積的6.7%。股份合作0.92萬畝,占土地流轉面積的1.38%。
2、流轉特點
一是自發流轉占主體。農戶土地流轉多數發生在村組內部近鄰、親友之間。據統計,全縣農戶自發流轉的約占85%以上。二是流轉期限較短。土地流轉期限在2年以內的占70%以上,5年以內的占80%以上。三是流轉范圍不斷擴大。土地流轉不再局限于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糧食作物,紅薯、蔬菜、花生、林果等經濟作物用地流轉規模不斷擴大,收益也不斷增加。據統計,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占流轉面積的64.03%,呈現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土地流轉的積極現象。
二、存在問題
1、土地流轉價格高。土地流轉價格從2008年前的200元左右不斷攀升,上漲到2018年的750元左右,增長了3.7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業經營成本、擠占了農業生產利潤、提高了種地風險,也限制了土地流轉速度和質量。
2、土地流轉難度大。當前,農民受傳統小農思想影響守“土”意識較強,不愿意參與土地流轉。加之農民進城務工后的社保、就醫、孩子就學等配套政策不完善,短期內農民土地流轉后的后顧之憂難以解決,亦限制了我縣土地流轉的進程和規模,造成了土地流轉困難。
3、流轉機構不健全。目前,我縣農村土地流轉服務機構和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體系正在建設完善中,為全縣土地流轉工作提供政策法規咨詢、流轉信息發布、合同簽訂鑒證、土地收益評估、完善流轉檔案等服務還存在很多不足和差距,上級土地承包的法規政策得不到很好的貫徹,群眾的訴求得不到有效解決,出現合同糾紛時調解仲裁工作不到位,土地流轉的服務工作滯后,制約了農村土地的流轉。
三、對策建議
1、宣傳好流轉政策。面對當前農民土地經營的新發展態勢,及時把握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利用下鄉調研、農民培訓、科技扶貧、新聞媒體等多種形式積極宣傳土地流轉的重要性和積極作用,引導農民參與、支持、推動土地流轉工作,在全社會營造關心、支持、幫助農村土地流轉的良好社會氛圍。
2、完善流轉機制。推動縣委、縣政府出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扶持政策和辦法,創造寬松的發展環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用地指標上優先解決,在農機購置補貼上優先考慮,在項目資金投入上優先傾斜,在各種稅費征收上實行減免等。進而支持引導龍頭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圍繞支柱產業、特色產業、優勢產業,抓流轉,擴規模,實現集中連片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
3、規范流轉程序。首先應規范鄉鎮、村組在土地流轉工作中的責權,基層組織應做到引導而不強迫,服務而不包辦,支持而不阻礙;其次,應建立健全管理服務機構,完善服務機制手段,指導流轉雙方簽訂規范的流轉合同,依法保護流轉各方的權益;第三,推行土地流轉價格按照農產品實物折款支付的方式,實現流轉雙方互利共贏。確保土地流轉的自愿化、法制化、規范化。
4、講好“流轉”服務隊伍。利用農技人員的自身資源優勢和在人民群眾中的影響力,積極牽頭組建農機、農技、農資、勞務等“流轉”服務隊伍,為土地流轉提供后續服務。通過聘請農業技術人員,為農戶提供田間管理、新品種的引進、推廣,為農戶提供良種、良方、良物和耕作、統防、運輸、灌溉、晾曬等勞務服務,把一些懂技術、有植保機械的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織起來,為農戶提供統一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既解決了在家勞動力的務工問題,又一定程度上推進了農村土地流轉進程。
5、積極發揮好農技人員基層組織協調作用。實踐中,充分發揮農技人員在基層的戰斗保壘作用。積極做好對口宣傳,幫助托管雙方算好各自經濟賬。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摸底排查,認真篩選那些技術裝備精良、作業能力嫻熟、運行規范有序、信用記錄良好、百姓認可度高的農機、糧食、特色種植經營主體為托管單位,讓群眾自主選擇托管單位。在土地調整中,積極協調參與托管的零星的地塊走向集中,解決托管服務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6、加強土地流轉管理。力爭2019年年底實現全縣鄉鎮土地流轉機構全覆蓋,8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土地流轉服務站,初步形成基本完善的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體系,為全縣土地流轉工作提供政策法規咨詢、流轉信息發布、合同簽訂鑒證、土地收益評估、完善流轉檔案等服務。
(作者單位:473000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工作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