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深化農村改革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去年以來,國務院和農業部相繼組織召開了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電視電話會議和專題會議。2017年4月,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2018年1月,省委農辦印發了《黑龍江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要求2019年10末完成產改工作,2018年10月末完成清產核資工作。2018年4月份,又在哈爾濱市召開了現場推進會議作了進一步部署。8月11日,張慶偉書記又對此項改革作了重要批示,陳海波副書記專題聽取了省農委匯報,并指出對完不成任務的市(縣、區)要像扶貧一樣啟動問責程序。省委已將此項改革工作列入考核市(地)的目標任務清單。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總體要求部署,我市從2017年開始,在每個縣(市、區)選擇1個集體凈資產多且經營性資產較大的村作為改革試點,2018年3月份完成了試點任務,同步啟動了全市改革工作。截止2018年10月30日,全市有177個村完成了改革,占村總數的13.2%;全市1340個村全部完成了清產核資工作。青岡縣作為全國首批百家改革試點縣,于今年8月末已整縣完成了改革任務。
(一)成立組織機構,強化頂層設計。一是成立領導組織。市里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為組長,市委副書記、主管副市長為副組長,農業、畜牧、水務、林業、公安、財政、國土資源、信訪等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全市10個縣(市、區)和162個鄉(鎮)都成立了黨政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組織及辦公室。二是搞好頂層設計。逐級制定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全市共制定市、縣、鄉、村實施方案和細則1514個,實現了全覆蓋。在國家和省沒有明確要求的情況下,市農委和市檔案局起草了《綏化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檔案管理辦法(試行)》,規范檔案管理工作。三是抓好業務培訓。組織各縣(市、區)、鄉(鎮)主管領導、區經營服務站業務骨干和村干部,多次參加各級產權制度改革培訓和赴哈爾濱等改革先進地區考察學習。市農委組織培訓基層領導和業務人員700余人。慶安縣為受訓人員編制了指導手冊、流程圖、任務分級表,便于學員學習理解和實踐操作。全市共組織培訓188場次,累計培訓7738余人。
(二)統籌安排部署,加大推進力度。一是搞好宣傳發動。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印發宣傳資料和召開縣鄉村三級會議等多種形式,加強政策宣傳,讓干部吃透精神、掌握政策,讓群眾了解改革目的、積極參與。全市開展廣播電視宣傳21次,掛宣傳條幅1340條,印發《致農民朋友的一封信》100余萬份。二是強化人員力量。抽調縣鄉懂財會、懂業務、熟悉農村工作的近千名干部進村入屯,全程參與和指導改革工作,解決了因其他工作而耽誤產改工作進程問題,全市共調動2682名“五老”人員參與產改工作。蘭西縣對各村推薦的160人進行集中培訓后,全部充實到產改工作中。三是專題研究推進。市政府多次召開市長辦公會、座談會、推進會,專題研究部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解決改革中遇到難點問題。全市召開各級各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會議近百次。肇東市先后三次召開市委常委會議專題研究部署,每月一次由市主管領導召開鄉(鎮)黨委書記和村支部書記以及相關部門一把手參加的推進會議專題研究部署推進工作。蘭西縣各鄉(鎮)黨委專門召開由包鄉(鎮)縣領導、組織部和紀檢委參加的民主生活會,就如何保質保量完成產改工作研究措施和辦法。
(三)突出重要環節,確保改革質效。重點突出三個關鍵環節:一是突出清產核資。對每個村的賬內、賬外資產進行全面清理核實,并按經營性資產、非經營性資產和資源性資產分別登記造冊。清查中,對國家投入村級資金項目形成的資產,全部界定為集體資產,納入賬內核算,并按集體資產進行管理和運營。同時,將農民投資投勞的農村中小學校界定為農村集體資產。全市清查資產總額71.4億元,核實資產總額60.6億元。二是突出成員認定。堅持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的唯一性原則,本著尊重歷史、兼顧現實、程序規范、群眾認可,統籌考慮戶籍關系、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對集體積累的貢獻等因素,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認定指導性意見》。各村根據實際情況情況,細化成員認定和勞齡登記辦法,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后執行。全市已確認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39.5萬人。三是突出股份設置。改制后的新型集體經濟組織設置集體股和個人股,集體股占總股本比例均控制在30%以內,主要用于處置遺留問題、社會保障支出等。個人股設置為基本股、勞齡股等,基本股和勞齡股占總股本比例70%以上,作為其占有集體資產股份、參與管理決策和享有收益分配權的有效憑證。
(四)加強督導檢查,建立激勵機制。一是嚴格督導督查。市里成立了專項督導組,適時對各地各階段的工作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對每個階段工作完成情況及時進行情況通報。全市已發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簡報6期、通報3期。二是列入督辦事項。市委督查室將產改革工作列入全市重點督辦事項。對進展較慢、標準不高的地方全市通報,對不能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的,要啟動追責問責機制。三是列入目標考核。市委已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納入考核各縣(市、區)領導班子的重要內容,年終將按照改革完成情況排列名次。按此要求,各縣(市、區)也都建立了改革督導和通報機制,步步跟蹤推進,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確保產改工作如期保質完成。
我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中的清產核資環節雖然已基本完成,但這只是階段性成果。在推進過程中也發現一些問題。一是認識程度不夠。個別地方沒有把產改工作同其他重點工作擺在同等位置上。二是力量投入不足。由于縣、鄉經營服務站人員變動和村委會換屆選舉,以及部分經營服務站專業人員被抽調等原因,造成參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人員力量還相對薄弱。三是檔案建設不規范。主要是檔案材料不全、歸類不清晰、標準不高,檔案建設不能貫穿始終等。下一步,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要加強組織領導。要求各縣(市、區)、鄉(鎮)黨委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要牽頭抓總,細化任務,壓實責任,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領導責任體系,保證按時高標準完成既定任務,并要力爭走在全省前列。
二要加快工作進度。發揮產改辦牽頭部門作用,督促各縣(市、區)專題推進改革工作。統籌調配人員,強化工作指導和督辦,在完成清產核資工作的基礎上,年底前要完成成員身份認定和勞齡登記工作。能成立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的,要加快成立,抓緊掛牌,及早運營。
三要強化督導檢查。派出督導組深入各縣(市、區)加強督導,對進展較慢、標準不高的地方督促推進,對不能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的地方,協調市委督查室啟動追責問責機制。
四要完善檔案管理。督促各縣(市、區)認真抓好檔案建設工作。協調好檔案部門共同抓好檔案建設工作,主動接受檔案部門指導。做好確權檔案和產改檔案的搜集、分類和組卷等工作,確保檔案建設達到規范要求。
五要維護社會穩定。按照全省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的步驟和時間要求,今年的主要任務是清產核資和成員身份認定,工作過程中可能觸及到各方面的矛盾和涉及到群眾的切身利益,處理不當容易引發不穩定因素。因此,在推進過程中,要嚴密民主程序,做到公正公開公平,保證不出現群眾訪事件。
(作者單位:152000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農村合作經濟經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