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摘要 目的:探析中醫針灸治療腰椎病效果。方法:2015年收治腰椎病患者80例,分為兩組。對照組選用常規治療,研究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中醫針灸。結果:研究組患者比對照組情緒更平和且在治療上效果更優質。結論: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醫針灸,在腰椎病患者臨床治療當中擁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以大范圍地在醫院治療中使用。
關鍵詞 中醫針灸;腰椎病;療效
隨著社會的逐漸進步,人們面對的壓力在慢慢加大,導致頸腰椎病發病率也在增加,并且患此病的年齡也呈下降趨勢。通常得此病者以教師和會計師為主,根據有關資料可以看出,腰椎病在一定程度上可對患者造成較為嚴重的后果。通常情況下,臨床一般多選用西醫治療,目前沒有辦法根治,只能實現暫緩。采用中醫方法治療腰椎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腰椎病患者8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研究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61- 79歲。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62-80歲。通過比較,兩組患者在性別和年齡以及各個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臨床表現:腰椎病又稱脊椎病,多是由于椎體纖維環破裂后致使脊神經遭受髓核壓迫的一種常見疾病。青壯年為高發人群,其中以男性患者居多,大多數腰椎病患者均具有程度不一的外傷史,這也是其椎體纖維環破裂的重要原因之一。腰椎病的臨床癥狀較多,一般情況下腰腿疼痛以及腰部活動障礙為常見癥狀,同時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并發癥,從病因上對該疾病進行分類可細分成損傷、炎癥、畸變、腫瘤等幾大類,其主要癥狀亦涵蓋直立困難、頭痛、胸痛、視力模糊、食欲下降、惡心、嘔吐、下肢無力、高血壓、頸心綜合征等等,嚴重情況下會致使患者癱瘓。此外,腰椎病的臨床癥狀以及病變等問題和個人身體變化也有一定的聯系,舉例104中國社區醫師2019年第35卷第9期而言,腰椎病和骨質增生就有直接的關系,當骨刺產生時,人體自身就會出現代償功能,使得增生的骨刺約束骨關節活動區域,導致降低關節磨損與預防關節活動太劇烈產生的新損傷,這在側面起到保護關節的作用,有助于人體發育。然而,骨質增生的形成同樣會導致骨關節疼痛以及運動方面受到約束,部分人會發生血管緊迫及神經病變,這屬于不利于人體的事情[1]。根據臨床經驗判斷,腰椎病常見的致病因素有腹壓增高、腰姿不當、驟然負重、外部損傷以及職業因素等等。就腰椎病而言,發病初期患者往往難以察覺,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步引發椎間盤膨出,導致腰腿疼痛、四肢酸麻的問題。腰椎病對腦部供血有著一定的阻礙,導致“頸胃綜合征”以及“頸心綜合征”等問題的出現,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
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其中包括輸液治療,1次/d,15 d為1個療程。研究組采用中醫針灸治療,其中主要的穴位為阿是穴、懸鐘、氣海、昆侖等穴位,在經過常規消毒后,依照平補平瀉的方式對各個穴位實施針灸,詳細情況以患者表現為反射麻感或脹痛感為主,每個穴位需留針0.5 h,1次/d,治療周期15 d[2]。
療效判定標準:以《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作為參考,并根據患者治療效果的差異將其分3個等級。①顯效:當患者經由治療后,直立困難、頭痛、胸痛、視力模糊、食欲下降、惡心、嘔吐、下肢無力、高血壓、頸心綜合征等體征癥狀基本消失且無復發;②有效:當患者經由治療后,上述體征癥狀得到明顯改善,且生活能力基本恢復,生活質量明顯提高;③無效:當患者經由治療后上述體征癥狀無明顯改善,且存在加劇現象。并對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進行觀察比較。
統計學方法:本次實驗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 18.0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率百分率(%)表示,采用f進行檢驗,當P<.05時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研究組總有效率9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觀察比較:經觀察統計,研究組患者中無不良反應病例,對照組出現不良反應3例,其中包括出現行走困難2例,惡心1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論
在當前臨床上,腰椎病是發病率非常高的疾病[3],其中主要體現在腰椎較為突出以及增生的地方,在臨床上會發生不同程度的疼痛以及腫脹感[3]。從西醫的角度講,腰椎的發生和神經長時間的缺血、缺氧以及受到壓迫和炎癥刺激有直接的關系。在治療過程中需以靜脈注射為主,首先選擇的藥物為注射妥樂平,然而,臨床效果較平常。當前中醫認為,腰椎病歸于“痹證”范疇,進行治療時,顯得較為困難。通常情況下,在中醫針灸中,治療此病的常用方法有許多,會采用點、揉以及推的模式來刺激雙側的肌肉以及壓痛點,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局部供血的問題,進而使得痙攣的腰肌獲得放松,達到解除局部粘連以及嵌頓滑膜的作用。然而,通過對氣海以及陽陵泉等各種穴位實施針刺,可以達到通經活絡、運化氣血以及理氣止痛的效果。
此次研究主要運用了針灸療法,在治療腰椎病時,可實現舒經活絡以及改善氣血循環的目的??蓪⒆刁w間受到的壓迫、肌肉粘連解除,推動椎管內外平衡,并在很短時間內得到快速修復。與此同時,還能使得腰椎病受力不均勻的情況得到改善,并且推動結構復原到正常位置中,進而降低神經壓迫,以此達到維持腰椎結構平衡,降低疼痛的臨床治療效果。在中醫認為腰椎間盤突出一般是勞積和機體正氣不充足以及風寒濕邪等共同產生的,需通過活血化瘀的方法來緩解腰椎的疼痛感。在脊柱中,腰椎是活動量以及負重量都非常大的位置,一些患者具有腰椎間盤突出是因為勞損過度以及外傷創傷等導致的椎間盤受損,使得椎間盤發生勞損以及本身退行性病變的改變。
由上可知,運用中醫針灸的模式對患者的治療能起到良好的推動效果,可進一步幫助患者改善腰椎功能,降低疼痛感。在此次試驗中收治腰椎病患者80例,運用常規治療獲得的總有效率低于研究組,通過對比,具有明顯的差異化[5]。同時也可以看出頸腰椎患者實施治療擁有非常理想的效果,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疼痛感,非常值得推薦運用。在治療前以及治療后有明顯的變化,能降低患者疼痛次數,并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量,來達到擴血管的作用,并提升血液流量,進而降低神經壓迫感,維持腰椎結構平衡。
參考文獻
[1]周勇.自擬腰痛丸在腰椎病50例的臨床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65):147.
[2]樊天佑腰椎病高齡患者治療不能求“全效”[J]中國老年,2018,2(15):40.
[3]張久寧.針灸配合中藥辨證治療腰椎病的療效分析[J]雙足與保健,2018,27(8):186.
[4]趙剛周英杰,宋仁謙.骨水泥螺釘與可膨脹椎弓根螺釘治療嚴重骨質疏松腰椎病手術的比較[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8,26(7):599-603.
[5]衛景龍.“中醫綜合全息”與“微化中藥分子滲透吸收治療床”中醫治療腰椎病[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28):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