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武 王秋萍 杜娜 布楠
摘要 目的:探討住院患者2型糖尿病與膝骨關節炎流行病學情況。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269例,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統計結果。結果:放射學骨關節炎患病率63%,臨床患病率8.9%。年齡越大,骨關節炎的發病率越高,且年齡越大,骨關節炎的嚴重程度越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骨關節炎放射學患病率明顯高于臨床患病率,且隨著年齡增大,骨關節炎的患病率增高。女性患者,尤其絕經后女性的骨關節炎患病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糖尿病合并膝骨關節炎患病率高,但臨床癥狀診斷較放射學診斷低,危害更大。女性糖尿病患者尤其絕經后女性患者更應該控制體重和血糖。
關鍵詞 2型糖尿病;膝骨關節炎;流行病學
糖尿病(DM)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紊亂。骨關節炎(OA)是一種退行性疾病,其中以負重關節膝關節的發病率比較高。糖尿病同時患有骨關節炎患者的醫療費用增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下降。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謝紊亂常有維生素D缺乏。本研究旨在調查2型糖尿病患者骨關節炎的患病率,并研究維生素D在發病中的作用。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收治患者300例,符合條件者269例,其中男156例,年齡(53.19±1.26)歲,女113例,年齡(59.16±1.15)歲。
對269例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問卷調查,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同時服用激素及甲亢患者為排除對象。對符合條件患者進行體重指數(BMI)、血糖、血脂、糖化血紅蛋白及維生素D及生化的檢查,對所有患者進行雙膝關節正側位拍片。
糖尿病診斷標準:采用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的診斷標準。膝骨關節炎臨床診斷標準:①近1個月大多數時間有膝關節痛;②X線片符合骨關節炎的診斷;X線片的診斷標準:非對稱性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和囊性變;關節邊緣的骨質增生和骨贅形成;關節內游離體;關節變形及半脫位。OA程度判定依據Kellgem等標準分5度:O度正常;I度可疑骨贅;Ⅱ度明確骨贅和或關節間隙可疑窄;Ⅲ度中度骨贅和關節間隙明確狹窄;Ⅳ度重度骨贅、關節間隙明顯狹窄和(或)關節面硬化。本研究中膝關節X線OA判斷標準:雙膝關節至少有1個膝關節分級≥Ⅱ度。維生素D<20 ng/mL缺乏,20 ng/mL≤維生素D<30 ng/mL減少,正常30 - 100 ng/mL。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16.O進行統計,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臨床骨關節患者24例,男9例,女15例。放射學骨關節炎患病率63%,臨床患病率8.9%。
隨著年齡增長,糖尿病患者骨關節炎的發病率呈增高趨勢,年齡越大,骨關節炎的發病率越高,且年齡越大,骨關節炎的嚴重程度越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年齡與骨關節炎的發病呈正相關。
骨關節炎放射學患病率明顯高于臨床患病率,且隨著年齡增大,骨關節炎的患病率增高。女性患者尤其絕經后骨關節炎患病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只有年齡對糖尿病骨關節炎影響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他如病程、BMI、糖化血紅蛋白HBA1c、25(OH)D對骨關節炎無明顯影響。
討論
糖尿病和骨關節炎都是常見病、多發病,兩者常常同時存在。年齡與骨關節炎的發病呈正相關,糖尿病患者中年齡仍然是骨關節炎發病的主要因素。糖尿病患者骨關節炎的放射學患病率明顯高于臨床患病率。糖尿病患者周圍神經病變發生較早,后期嚴重患者對溫度覺、痛覺的敏感性下降,致糖尿病骨關節炎患者對疼痛的耐受性提高,疼痛的主訴減少而使臨床癥狀明顯減少可能是其原因之一。動物實驗也證實可能通過NMDA受體的抑制作用而使糖尿病大鼠的相關機械性痛覺過敏顯著下降[1]。
肥胖與骨關節炎有著明顯相關性,導致放射學、臨床膝骨關節炎發病[2,3]。究其原因,脂肪量增加與飽和脂肪酸過度消耗成正比,導致全身低度炎癥狀態及胰島素和瘦素抵抗。在高水平時,瘦素呈現炎癥特性,并在關節軟骨中起作用,觸發炎癥過程,改變組織內的平衡狀態,從而導致退行性變[4]。在我們的研究中,肥胖、高脂血癥在糖尿病骨關節炎患者與非骨關節炎患者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能是由于患者病例數較少,或與糖尿病患者普遍比較胖,及其他風險因素參與的可能。與單純骨關節炎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骨關節炎患者的BMI更高[5]。伴有肥胖的膝骨關節炎患者往往因為膝關節痛不愿意運動而致減重困難,造成惡性循環。我們的研究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BMI均大于正常值,與既往研究一致。
本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膝骨關節炎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無論哪個關節炎分級均如此,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6,7]。提醒女性糖尿病患者要重視預防膝骨關節炎的發生。而在女性糖尿病膝骨關節炎患者中,絕經后患者膝骨關節炎的患病率更高,可能與絕經后患者年齡更大有關。也有研究認為,血清內源性雌二醇、孕酮和睪酮水平與膝關節積液滑膜炎和其他可能的骨性結構改變有關,這可能有助于理解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性別差異。
25(OH)D和膝骨關節炎的關系,目前的觀點并不一致。Heidari B等認為25(OH)D在骨關節炎的早期有保護作用,骨關節炎早期,25(OH)D血清中濃度低。膝骨關節炎合并維生素D缺乏的患者服用維生素D能夠緩解患者膝關節痛,并能增強股四頭肌肌力。我們的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普遍25(OH)D低,并沒有發現25(OH)D與骨關節炎有關聯。
本研究未發現糖化血紅蛋白與糖尿病并骨關節炎有相關關系,與既往研究結果相一致。同時,病程、身高等對糖尿病骨關節炎患者的患病亦未發現有相關關系。
糖尿病合并膝骨關節炎患病率高,但臨床癥狀診斷較放射學診斷低,危害更大。糖尿病患者普遍肥胖,女性糖尿病患者尤其絕經后女性患者更應該控制體重,良好控制血糖,減少骨關節炎的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