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忠
摘要 目的:探究在胃癌術后復發的診斷中應用多層螺旋CT(MDCT)聯合多平面重建技術的價值。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胃癌患者50例,在胃癌術后4個月對患者實施MDCT檢查,并以多平面重建技術分析后給予患者診斷,判斷其是否存在復發現象以及該診斷方法的應用價值。結果:本次胃癌術后患者50例共計復發16例,MDCT聯合多平面重建技術診斷出15例,其準確率93.75%,其中胃體復發3例、胃底部位復發4例、胃竇腫瘤復發8例。結論:在胃癌術后復發的診斷中,應用MDCT聯合多平面重建技術的價值顯著,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胃癌術后;多層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術;復發診斷
胃癌在惡性腫瘤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病發后對患者的胃功能和身體健康會產生嚴重影響,同時在病情未得到有效治療的情況下,極容易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威脅。故目前臨床一旦對胃癌患者確診后,多數主張以手術的方式及時為患者治療,手術雖然可對患者產生較好的治療效果,但仍然可能因為多種因素影響而出現復發現象,最終對患者健康產生影響,此時采用有效的方式對患者有無復發做出診斷,對于其持續正確的治療具有指導意義。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多層螺旋CT聯合多平面重建技術對胃癌術后復發的診斷價值,現將研究詳情整理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胃癌患者50例,均經過手術病理診斷,于本院接受手術治療,同時患者或家屬同意參加本次研究;納入患者的排除標準:孕期或哺乳期女性、精神病或意識障礙患者、合并有肝腎等臟器疾病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30- 78歲,平均(56.34±2.13)歲;其中無明顯癥狀30例,表現為劍突下疼痛6例,存在上腹部不適12例,患者為消化道梗阻2例;其中腫瘤位于胃竇部32例,腫瘤位于胃體部10例,腫瘤位于胃竇部8例。
方法:在胃癌術后4個月對患者實施多層螺旋CT(MDCT)檢查,即在擬檢查的8h前指導患者保持禁食禁水狀態,并選擇220 - 640 mL胃腸道松弛劑對患者進行肌內注射。次日檢查時指導患者保持在仰臥位,本次所用檢查CT儀器GELight Speed 32層螺旋機,檢查時將其螺距設置1.25 mm,重建間隔5 mm,層厚5 mm,電流和電壓分別為120 kV、250mA。先對患者實施常規掃描,完成常規掃描后再對其實施增強掃描,掃描范圍從患者的膈頂到其腰椎位置[1]。增強掃描時使用100 mL的碘海醇做對比劑,以3mUs的速度為患者注射,掃描完成后獲得相關資料,并對其進行多平面重建。以多平面重建技術分析后給予患者診斷,將所獲得的檢查資料和數據輸入到圖像后處理工作站,對其進行后處理后進行胃部情況的重建,以便對患者的胃腔情況進行觀察;以多平面旋轉的方式對患者的腹主動脈、腹膜、吻合口、臟器關系等情況進行觀察,同時觀察其最終情況,判斷其是否存在復發現象[2]。
觀察指標:觀察檢查所得資料,由2名以上的資深醫師對其進行判斷,分析患者是否有胃癌復發現象,遇到意見不統一之處及時進行商榷,最終統計其結果并評價該診斷方法的應用價值。
統計學分析:將SPSS 25.0作為本次數據處理軟件,使用n統計本次研究中計數資料,并采用x2檢驗;檢驗后P<0.05表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本次人選的患者存在復發現象16例,復發率32.0%。其中胃竇腫瘤復發9例,復發率56.25%;胃底復發4例,復發率25.0%;胃體部位復發3例,復發率18.75%。
本次多層螺旋CT聯合多平面重建技術共計診斷出復發現象15例。其中胃體復發3例,胃底部位復發4例,胃竇腫瘤復發8例,其診斷準確率93.75%。
討論
胃癌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但是由于多數胃癌患者在早期并無顯著癥狀,因此容易出現誤診和漏診現象,故而多數患者明確察覺病變時,多數已經進入到進展期,此時僅有為數不多的患者可接受根治性手術切除治療,其余多數患者在治療后極其容易發生復發現象。此時若能夠及時發現患者的疾病復發,就可為臨床提供再次治療的依據,對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疾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義[3]。
目前臨床對胃癌患者采用最多的檢查方式即胃鏡,尤其是對于胃癌的早期局部復發具有難以替代的作用和價值,但是部分胃癌術后患者可能存在淋巴結轉移現象,采用胃鏡則相對難以做出診斷,加之胃鏡取材活檢的痛苦程度較高,導致部分患者難以真正接受該檢查方式[4]。而以往使用的CT檢查較為局限,從很大程度上受到CT應用技術的局限。而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MDCT逐漸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之中[5];本次研究結果則顯示,MDCT聯合多平面重建技術診斷準確率93.75%,其可對患者做出診斷的機制在于,該方法能夠從多個層面對患者的擬檢查部位實施全面的觀察,同時聯合多平面重建技術,則能夠利用計算機系統對患者檢查所得資料進行容積再現等后處理,從而獲得患者病變部位相對立體的圖像,臨床則能夠從多個角度對患者進行全面觀察,使得代謝影像和解剖形態的影像得到有機融合[6];故而MDCT聯合多平面重建技術,可在軸位圖像和重建圖像的觀察中相對清楚地反映患者殘胃形態,在全面的觀察下提高疾病的檢出率,以此來判斷患者是否存在病變轉移現象用。
綜上所述,多層螺旋CT聯合多平面重建技術,可對胃癌術后復發情況做出診斷,故而其推廣應用價值顯著,臨床可將其應用于相關患者的判斷分析中。
參考文獻
[l]吳清陽,丁國良,錢萍艷,等.多排螺旋CT重建技術在急性闌尾炎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醫療裝備,2017,30(19):32-34.
[2]姚靈生,楊學華.多層螺旋CT氣道重建顯示技術在肺腫瘤性病變診斷中的應用探討[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6,25(4):737-739.
[3]師博.多排螺旋CT聯合三維重建技術對成人腸套疊的診斷價值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14):2117-2119.
[4]韓忠英.胃癌的CT診斷和應用價值[J].基層醫學論壇,201 1,15(26):819-820.
[5]徐建華,張超,蔣緒敬,等.直腸腔內超聲結合多排螺旋CT在進展期直腸癌術前分期中的診斷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A02):6-8.
[6]徐崇明,王翔.64排CT掃描在胃癌與胃淋巴瘤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基層醫學論壇,2011,15(16):544-547
[7]艾志遠.多排螺旋CT與氣鋇雙重造影對胃癌的診斷價值比較[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16):223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