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靜
摘要 目的:觀察和分析CA125、CA153和SF鐵蛋白聯合檢測在乳腺癌初篩中的應用價值。方法:2014年4月-2016年3月收治乳腺癌患者184例作為A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114例作為B組,10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C組,對3組參與者分別進行血清CA125、CA153和鐵蛋白檢測并進行比較。結果:3組陽性檢出率CA125、鐵蛋白、3項聯合檢測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清CA125、CA153和鐵蛋白3項聯合檢測能提高乳腺癌疾病在初篩診斷中的靈敏度,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CA125; CA153;鐵蛋白;乳腺癌初篩
隨著診斷技術的不斷發展,血清腫瘤標志物已經逐漸成為診斷腫瘤疾病發生的輔助診斷方式。相關資料顯示,多種腫瘤標志物和乳腺癌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單一的標志物在獨立應用乳腺癌初篩診斷中表現為低敏感性和低特異性,遠遠達不到臨床診斷的作用[1]。本文將聯合檢測CA125、CA153和鐵蛋白的相關指標水平應用于乳腺癌初篩診斷,取得滿意效果,現對研究進行如下分析報告。
資料與方法
2014年4月-2016年3月收治乳腺癌患者184例作為A組,均為女性,且經臨床病理學診斷確診,年齡21 - 62歲,平均(37.9±15.5)歲,其中浸潤性導管癌92例,髓樣癌31例,浸潤性小葉癌33例,黏液腺癌28例。采用2003年第6版美國癌癥協會公布的乳腺癌分期指南進行分期;其中I期85例。Ⅱ期62例,Ⅲ期33例。選取同期確診的乳腺良性疾病的女性患者114例作為B組,年齡22 - 61歲。平均(36.4±13.8)歲;其中乳腺纖維腺瘤42例,導管內乳頭狀腺瘤38例,脂肪瘤25例,其他良性疾病9例。選取同期健康檢查的女性100例作為C組,年齡21 - 60歲,平均(34.1±12.8)歲。經血常規、尿常規等各項檢查指標水平均呈正常狀態。3組組間年齡、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分別對3組參與者進行血清CA125、CA153和鐵蛋白聯合檢測,并對A組患者進行相關手術治療后的血清CA125、CA153和鐵蛋白進行動態監測,取3組參與者清晨空腹血液樣本3.5 mL,1 16中國社區醫師2019年第35卷第9期靜置th后2 500 r/min離心4 min,待血清分離后進行檢測,無法當天檢測完全的樣本需放置在-20℃的環境中保存,樣本需在3d內完成檢驗。本次檢測使用方法為化學發光法,檢測儀器羅氏Cobas8000化學發光儀,試劑羅氏Cobas8000專用試劑盒。
檢測結果判定:血清CA125、CA153和鐵蛋白的正常參考值:CA125<35 U/mL,CA153<25 U/mL,鐵蛋白20 - 250 ng/mL。研究檢測結果超過正常參考值的臨界值,即可判斷為陽性;聯合檢測中,組合中只要有1項檢測結果超過臨界值,即判定為陽性;若均在臨界值范圍內,即判定陰性。
觀察指標:觀察3組參與者的血清CA125、CA153和鐵蛋白水平比較,對A組乳腺癌患者進行分期的血清CA125、CA153和鐵蛋白水平比較并觀察,觀察3組參與者的陽性檢出率、真陽性和假陰性病例數,觀察所有參與者的血清CA125、CA153和鐵蛋白單項及3項聯合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及診斷準確率,并動態監測A組患者在手術治療3d、7d、14 d、30d血清CA125、CA153和鐵蛋白水平。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都采用SPSS21.0進行統計和分析,所有計量數據采用(x±s)表示;所有計數數據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P檢驗,當P<0.05時表示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3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3組血清表達水平中,鐵蛋白指標顯示A組>B組>C組,此項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血清CA125和CA153的水平表達中,A組指標顯著高于B組和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B組和C組兩組比較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乳腺癌階段分期中血清腫瘤標志物的水平比較:在乳腺癌階段分期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表達中發現:鐵蛋白表達Ⅲ期>Ⅱ期>I期,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清CA125和CA153表達Ⅱ期和Ⅲ期顯著高于I期,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Ⅱ期和Ⅲ期的比較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血清CA125、CA153和鐵蛋白水平的表達和乳腺癌分期程度呈正相關,見表2。
3組參與者陽性檢出率比較:A組陽性檢出率中CA125 109例(59.24%)(真陽性94例,假陰性15例),CA153 121例(65.76%)(真陽性103例,假陰性18例),鐵蛋白132例(71.74%)(真陽性119例,假陰性13例),3項聯合檢測陽性167例(90.76%);B組陽性檢出率中CA125 89例(78.07%)(真陽性76例,假陰性13例),CA153 91例(79.82%)(真陽性77例,假陰性14例),鐵蛋白93例(81.58%)(真陽性81例,假陰性12例),3項聯合檢測陽性99例(86.84%);C組檢出假陽性CA125出現8例,CA153出現6例,鐵蛋白出現3例,3項聯合出現1例,陽性檢出率O。組間陽性檢出率比較中,A組檢出陽性率最高,B組次之,C組則為檢出陽性,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論
乳腺癌是多發于女性患者的惡性腫瘤疾病,病死率高,所以該疾病的早期診斷是治療疾病的重點和難點。血清腫瘤標志物主要是指腫瘤細胞中分泌的液體或脫落到組織細胞中的物質,腫瘤標志物被大量發現且應用于臨床中,對腫瘤標志物的檢測可以作為病證的診斷和療效判定的標志[2]。隨著CA125的廣泛研究應用,發現其在卵巢組織中的特異性不高,患者出現腹水、胸腔積液等情況時CA125檢測明顯增高。也有研究顯示,血清CA125在乳腺癌的細胞中具有明顯的特異性。本次研究中A組乳腺癌患者的血清CA125靈敏度達到86.24%,其特異度30.67%,準確率59.24%,從其靈敏度來看,血清CA125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相關資料顯示,其指標水平表達在人體器官上具有一定的特異性,且其特異性尤其顯著見于乳腺癌的表達。相關資料中對乳腺癌患者進行的血清CA153動態監測發現,當患者乳腺癌復發或轉移時血清CA153顯著提高。本次研究中A組患者的血清CA153的靈敏度85.12%,特異度44.44%,準確率65.76%,該結果和國內其他相關資料中顯示的結果有一定的差異性[3],其原因可能與病例樣本的選擇、患者病情程度等的差異性有一定關聯。資料表明,鐵蛋白的顯著增高可能與乳腺癌疾病有緊密聯系,并且可作為診斷的輔助指標,但是相關資料報道的診斷數據均不相同,這可能由于患者地理位置、飲食習慣等相關因素的不同而導致個體化的差異性。本次研究者中,A組患者的血清鐵蛋白的靈敏度90.15%,特異度25%,準確率71.74%,且通過對A組不同分期的乳腺癌患者進行血清標志物比較中,得出的結果是隨著分期程度的加深,患者的血清鐵蛋白指標呈升高趨勢。由此可見,血清鐵蛋白和A組乳腺癌分期情況呈正相關,可對乳腺癌患者的病情程度進行判定。
近年來,在對乳腺癌的診斷中有越來越多的血清腫瘤標志物出現,并被不斷應用,但并未發現同時具有高靈敏度和高特異度的乳腺癌的血清腫瘤標志物。本文中采用CA125、CA153和鐵蛋白聯合檢測,建立了一個應用于乳腺癌初篩診斷的腫瘤標志物群,較好地提高了診斷中的靈敏度和準確率。3項聯合檢測能有效提高乳腺癌陽性檢出率,降低漏診、誤診情況的發生,且不會為患者帶來過重的經濟壓力和巨大的心理負擔。聯合檢測CA125、CA153和鐵蛋白可適用于所有女性乳腺癌初篩診斷,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吳耀忠,黎麗群,黃超.等.血清鐵蛋白診斷乳腺癌準確性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4,14(12):1450-1458.
[2]易琳,劉興明,林丁,等.血清CA153、CA125、CEA聯合檢測在乳腺癌診斷中的價值[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2,37(9):802-805.
[3]羅兵,董秋萍,李濤,等.HE4、CA125、CA72-4、CA153、CA19-9、CY-FRA21-I、TSH在婦科腫瘤診斷中的評價[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2,47(1):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