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素軍 周理超 孫文杰 董潔
摘要 目的:分析多層螺旋CT胸部低劑量掃描發現肺結節。方法:收治接受肺結節臨床影像學掃描檢查患者96例,平分為兩組,觀察組接受低劑量多層螺旋CT胸部掃描檢查,常規組接受常規劑量多層螺旋CT胸部掃描檢查。分析兩組效果。結果:與常規組相比,觀察組患者肺結節病癥實際檢出率相對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接受患有該病癥患者,實施低劑量多層螺旋CT胸部掃描檢查,肺結節病癥實際檢出率相對較高,能夠為臨床診斷及患者后期康復治療提供最佳的影像學掃描檢查依據。
關鍵詞 多層螺旋;CT;胸部;低劑量;掃描;肺結節
資料與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10月收治接受肺結節』臨床影像學掃描檢查患者96例,分為兩組,觀察組男27例,女21例;年齡47 - 60歲,平均(45.2±5.6)歲;常規組男29例,女19例;年齡48- 65歲,平均(46.10±6.5)歲。患者與家屬均已知情并同意本次試驗,均簽署知情的同意書。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一定可比性。
研究方法:兩組患者均采用GE 64排128層螺旋CT開展胸部的肺結節影像學掃描檢查。常規組患者給予常規劑量檢查:管電流設定150 mA、電壓設定120 kV。重建層的厚度設定5 mm、重建的矩陣512×512、螺距1.0、層間距5 mm。掃描檢查需嚴格按照自肺底部至肺尖部的影像學掃描檢查順序;給予觀察組低劑量掃描檢查:取仰臥位,管電流設定30 mA、電壓設定120 kV。重建層的厚度設定5 mm、重建的矩陣512×512、螺距1.O、層間距5 mm。掃描檢查實際操作順序與常規劑量掃描檢查相同。
統計法及觀察指標:本試驗采用專業的統計學SPSS 20.0軟件,以x2檢驗計算法來統計計數資料,以t檢驗計算法來統計計量資料。對比兩組患者肺結節影像學的檢出情況,若P<0.05則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者在接受不同劑量多層螺旋CT胸部掃描檢查之后,常規組患者48例,檢查出存在肺結節病癥39例,檢出率81.25%。觀察組患者48例,檢查出存在肺結節病癥44例,檢出率91.67%。從肺結節病癥實際檢出率來看,相比較于常規組,觀察組肺結節病癥檢出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檢出的肺結節患者39例中,肺部鈣化癥狀9例(23.08),肺部毛刺癥狀7例,分葉癥狀11例,胸膜粘連癥狀12例;觀察組檢出的肺結節患者44例中,肺部鈣化癥狀10例,肺部毛刺癥狀9例,分葉癥狀8例,胸膜粘連癥狀17例。兩組患者的肺結節病灶部位病理檢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討論
肺結節屬于呼吸系統常見病,為能夠盡快確診該病癥,患者通常需接受醫學影像掃描檢查[1,2]。低劑量的CT掃描,主要是以把管電壓降低作為主要技術手段,以此來把總輻射的劑量降低[3]。經過本次臨床實踐研究發現,相較于常規計量的CT掃描,低劑量的CT掃描該項技術對于肺結節病癥實際檢出率相對較高,可達91.67%,略占一定技術應用優勢。相較常規劑量檢查,低劑量檢查技術可更為清楚、完整地檢測到病灶部位,給出最具精準的臨床診斷檢查依據,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朱吉云.多層螺旋CT胸部低劑量掃描發現肺結節的臨床研究[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6,11(12):65.
[2]王志平,周海,徐冰.多層螺旋CT低劑量胸部掃描對肺結節的診斷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6,9(14):39-40.
[3] 肖瓊。多層螺旋CT胸部低劑量掃描對肺結節的鑒別診斷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7,20(31):4421-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