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麗鶴 劉秋武 沈紅濤
摘要 目的:對經顱多普勒超聲監測微栓子應用于急性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的臨床價值進行分析和探討。方法:收治急性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患者100例,并對所有患者進行經顱多普勒超聲微栓子監測。同時對微栓子信號為陽性的患者給予不同治療,對治療前后微栓子數量變化情況進行比較。結果:針對微栓子信號為陽性的患者,26例病灶側大腦中動脈總共監測到患者出現微栓子20例,而非病灶側大腦中動脈總共監測到患者出現微栓子6例,兩者陽性率分別為76.92%和23.0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監測到微栓子信號的患者給予干預治療,治療之后微栓子數量明顯要低于治療之前,對組間所存差異進行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經顱多普勒超聲監測微栓子應用于急性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中,可以有效評估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治療效果,同時有效避免腦缺血事件發生。
關鍵詞 急性腦梗死;多普勒超聲;微栓子監測;分析
腦梗死疾病在臨床上主要是指的由于腦部血液供應不暢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癥狀,同時急性腦梗死也具有發病急、死亡率高的特點,因此需要對急性腦梗死病情變化進行有效監測[1]。微栓子是急性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患者的獨立危險因素,也是快速、及時診斷的重要因素,其可有效評估治療效果,從而提高臨床療效,可以指導患者快速恢復身體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2]。將其應用到急性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中,可以實現對患者病情的有效評估,并取得較好臨床效果。基于此,對經顱多普勒超聲(TCD)監測微栓子應用到我院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具體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7月收治急性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患者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齡45 - 76歲,平均(62_8±3.7)歲。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診斷標準,顱內外動脈主干及其分支脈檢測的狹窄率均超過50%,頸動脈檢測的狹窄率也都超過50%。所有患者沒有出現明顯藥物禁忌、內臟功能障礙或者精神障礙等情況。參與本次研究患者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方法:①TCD監測微栓子:采用彩色TCD檢測儀對患者微栓子指標進行監測,通過使用2 -4 MHz探頭對患者顱內表1 病灶與非病灶大腦中動脈微栓子陽性率對比血管進行常規檢測,然后獲取患者大腦中動脈血流信號。在這過程中,雙側大腦中動脈深度45 - 60 mm,微栓子監測時間60 min,然后對微栓子變化情況進行觀察。②微栓子的干預性治療:將所監測到微栓子信號為陽性的急性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患者26例根據不同治療方式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13例。研究組患者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100 mg/d,硫酸氫氯吡格雷75 mg/d治療;參照組患者給予硫酸氫氯吡格雷75mg/d。兩組均治療1周,并對兩組微栓子數量變化情況進行比較。
觀察指標:觀察TCD監測微栓子病灶和非病灶腦動脈病變患者陽性率和陽性信號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患者治療前后微栓子信號數量變化。
統計學分析:對本次研究中所出現的數據資料均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用%和(x±s)表示,并且分別運用x2和t加以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病灶與非病灶大腦中動脈微栓子陽性率對比:針對微栓子信號為陽性的患者,26例病灶側大腦中動脈總共監測到患者出現微栓子20例,而非病灶側大腦中動脈總共監測到6例患者出現微栓子,兩者陽性率分別為20.O%和6.O%,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5.08,P=O.OO),見表1。
兩組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患者治療前后微栓子信號數量變化情況:將監測到微栓子信號為陽性的急性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患者26例分研究組和參照組,并且給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療。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微栓子信號數量變化進行觀察和分析,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微栓子數量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兩組患者給予干預治療后,患者治療后微栓子數量明顯要低于治療之前,并對治療后兩組患者微栓子數量差異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微栓子主要是指急性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患者的獨立危險因素,對患者生命健康也將造成較大的威脅[3]。快速、及時的診斷作為提高臨床治療急性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的重點內容,可以幫助患者快速恢復自身功能狀態,保障患者身體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再加上運用TCD對微栓子進行監測,不僅可以準確監測到患者微栓子陽性信號和微栓子數量變化,還具有操作方便、安全系數高的應用特點[4]。
患者動脈出現粥樣硬化是急性腦梗死發病最主要的原因,臨床癥狀表現為動脈表面出現斑塊狀硬化,甚至是結構不穩定和成分脫落情況,并逐漸形成微栓子[5]。所形成的微栓子又會隨著血流流向到遠端區域,導致血管出現堵塞情況,最終引發缺血性腦血管疾病。針對這一疾病,做到早期識別和干預治療,可以降低腦缺血事件發生率,對此進行研究和分析,對有效預防和治療腦梗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6]。
在本次研究中,對急性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患者微栓子100例進行監測,發現病灶側和非病灶側中動脈微栓子微栓子陽性率分別為76.92%和23.08%,對兩組差異進行比較,結果顯示X2=15.08.P=O.OO,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將TCD監測微栓子應用于急性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的臨床診斷和治療中,可以極大降低急性缺血腦血管事件發生率,并且具有操作簡便和安全系數較高的應用特點,臨床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張峰.經顱彩色多普勒超聲聯合頸動脈血管超聲對大腦中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的診斷價值[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15):2754.
[2]陳大龍.經顱多普勒微栓子監測應用于急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中的價值評價[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1(2):66-67.
[3]李映雪,高雪雷.探討經顱多普勒評價瑞舒伐他汀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的作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7,20(1):32-34.
[4]汪曉虹,黃志芳,王怡.腦梗死伴頸動脈斑塊超聲及臨床危險因素評價[J].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8,24(2):164-168.
[5]陸啟勇,劉亞萍,宋文煒,等.彩色多普勒超聲、HbA1c及hs-CRP聯合檢測對動脈粥樣硬化腦梗死的診斷價值[J].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8,37(1):60-63.
[6]劉蕊,劉芳,王永莉.經顱多普勒超聲和頸部血管超聲在不同年齡腦梗死患者診斷中的應用[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7,34(6):50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