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存玲
摘要 目的:研究社區兒童保健干預對嬰幼兒早期發育的影響。方法:2016年3月-2017年3月選取門診體檢的o-36個月嬰幼兒150例,按隨機排列表法分成兩組各75例,對照組予普通門診保健指導,觀察組予社區兒童保健干預。對比兩組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情況和常見疾病的發生率。結果:觀察組嬰幼兒身高、體重、頭圍、智力發育情況均優于對照組,且營養性貧血、肺炎、腹瀉等常見疾病的發病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社區兒童保健干預可以促進嬰幼兒早期的生長發育,降低嬰幼兒常見疾病的發生率。
關鍵詞 社區兒童保健干預;嬰幼兒;早期發育;影響
嬰幼兒時期是人類整個生命周期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階段,因為嬰幼兒時期的生長發育影響著青少年時期甚至成年后的身心健康。有研究表明[1],合理的早期保健干預可以刺激嬰幼兒腦結構和功能,利于嬰幼兒生理、心理全面發展。然而由于地域及經濟水平等差異,我國居民對嬰幼兒生長發育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參差不齊。故本文對社區兒童保健干預對嬰幼兒早期發育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具體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3月選取門診體檢0-36個月嬰幼兒150例,按隨機排列表法分成兩組,各75例。對照組予普通門診保健干預,觀察組予社區兒童保健干預。對照組男36例,女39例;年齡3 - 26個月,平均(11.64±2.43)個月;出生體重2.5 - 4.2 kg,平均(3.45±0.12)kg。觀察組男37例,女38例;年齡3 - 28個月,平均(11.58±2.45)個月;出生體重2.6 -4.O kg,平均(3.51±0.15)kg。組間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方法:所有嬰幼兒都需在本院兒童保健門診進行健康體檢,1歲以內4次/年,1-2歲2次/年,3歲以上1次/年,且對照組給予普通門診保健指導,包括指導新生兒喂養方法,告知家長疫苗接種時間等。觀察組予社區兒童保健干預,具體內容:①根據嬰幼兒的生長發育現狀建立健康檔案,并以新生兒行為與0-3歲潛能開發指南作為參考,制定個性化的保健干預方案。②告知家長對嬰幼兒進行教育開發和運動指導的重要性,并指導家長對嬰幼兒進行干預訓練。如,l歲以內的嬰兒可以通過撫觸、四肢被動訓練等指導其進行翻身、滾、爬等動作,1歲及以上的嬰幼兒可通過動畫、卡片、游戲互動等方式培養其語言、思維、記憶和想象能力等。③指導喂養和疾病的預防,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要實施母乳喂養,6個月以上的可添加輔食和微量元素,1歲后以成人食物為主,并適當增加營養。同時預防性地告知家長嬰幼兒有哪些常見疾病,并指導家長如何預防和處理疾病。④合理電話隨訪和上門隨訪,1次/月,調查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情況并做出指導。
觀察指標:兩組均進行1年的護理,記錄兩組嬰幼兒生長發育情況(身高、體重、頭圍、智力發育)和常見疾病的發生率,其中智力發育情況采用丹佛發育篩查法(簡稱DDST)進行篩查[2]。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嬰幼兒生長發育情況比較:觀察組嬰幼兒身高、體重、頭圍發育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嬰幼兒智力發育情況比較:觀察組中評價結果正常70例,可疑2例,無法解釋3例。對照組中評價結果正常61例,可疑8例,異常2例,無法解釋4例。觀察組DDST篩查結果正常率93.33%高于對照組的81.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507,P<0.05)。
兩組嬰幼兒常見疾病發生率比較:兩組佝僂病發病率分別為O%、1.3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觀察組營養性貧血、肺炎、腹瀉發病率分別為5.33%、9.33%、29.33%,低于對照組的17.33%、20.00%、5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盡管嬰幼兒時期生長發育迅速,但其抵抗力相對較弱,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生長發育不良或各種疾病發生[3],所以適當的護理保健干預對促進嬰幼兒的健康生長十分重要。嬰幼兒的早期生長發育不僅指身體的發育,其心理發育也十分重要。因為胎兒到3歲前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如果在這個階段能夠給嬰幼兒適當的刺激,并輔以適當的保健干預方法,可以增加其大腦神經元突觸的數量,激發嬰幼兒潛能,利于其日后的心智、體格等發育[4]。
本文通過對嬰幼兒150例的分組對比試驗發現,觀察組嬰幼兒身高、體重、頭圍、智力發育情況均優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營養性貧血、肺炎、腹瀉發病率分別為5.33%、9.33%、29.33%,分別低于對照組的17.33%、20.00%、53.33%。與葉曉麗等人研究結果一致[5],原因可能是在對嬰幼兒進行社區兒童保健干預時,我們根據不同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情況分別制定了相應的干預方案,這利于對嬰幼兒進行個性化保健干預,以達到保健干預的最佳效果。另外,我們還專門對家長進行了育兒指導、營養喂養指導以及各種常見疾病的預防指導,使家長認識到對嬰幼兒生長發育進行保健干預的重要性,讓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對嬰幼兒進行合理、適當的干預,幫助嬰幼兒進行各種能力的訓練,從而達到有效促進嬰幼兒生長發育的目的。
綜上所述,對嬰幼兒進行社區兒童保健干預對促進嬰幼兒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工作者加以重視并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黃朝暉.社區的干預教育對嬰幼兒早期發育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5,27(20):231.
[2]石惠卿,王紅兵,陳津津,等.上海市靜安區12月齡嬰兒丹佛發育篩查及其智能發育相關因素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7,37(9):1206-1211.
[3]蔡東黎.正確的兒童保健對嬰幼兒早期發育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8):1189-1191.
[4]石晶.正確的兒童保健對嬰幼兒早期發育的影響研究[J].世界臨床醫學,2015,9(4):239-240.
[5]葉曉麗,陳忠寧,劉中鋒,等.社區兒童保健干預對嬰幼兒早期發育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8,29(11):1603-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