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翔麟
摘要 全科醫療強調融合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預防科、康復科等臨床學科的理論知識,以家庭為中心,給予其提供更加綜合性的醫療服務,確保初級衛生保健水準得到提升,做好持續性照顧,保證每個階段都有醫療人員參與其中。站在社區服務中心的維度,首先分析了社區服務中心全科醫療的必要性,接著站在社區全科醫療背景下審視協調性照顧的實現路徑,希望可以為當前社區服務中心全科醫療管理工作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 全科醫學;全科醫療;協調性照顧
社區服務中心全科醫療管理的必要性
2018年9月初國家衛健委發布了《關于印發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全科醫學科設置指導標準的通知》,通知指出,綜合性醫院要承擔起全科醫生培養的任務,積極設立全科醫學科,推動全科醫學體系的構建。在此基礎上,對于全科醫學科的設定目標進行了界定,對于其崗位內容也進行了詮釋。這意味著推動全科醫療管理勢在必行。
社區全科醫療處于門診和醫院體系之外,醫療人員比較少,并且多數醫療人員具備多方面的醫療知識素養,他們不僅僅可以做好社區服務中心的日常防治工作,還可以成為社區全科醫療的管理者[1]。也就是說,全科醫生作為社區全科醫療的重要參與者,其管理素質的高低,其全科醫療管理技能的優劣,直接關乎社區全科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水準,關乎社區服務中心服務等級和服務質量的提升。對于全科醫療管理者而言,需要做好正常的醫療保健服務工作,需要對社區人群的健康負責,還需要考量實際的經濟承受能力,在患者需求和醫療服務之間做好權衡,對于單一醫療服務流程而言,協調性照顧,顯得尤為重要。
之所以倡導社區全科醫療,是因為社區全科醫療存在諸多方面的優勢:①這是基層醫療保健體系得以構建的前提和基礎[2],全科醫療以門診為主體,屬于第一線醫療照顧范疇,我們可以將其稱作首診服務,其可以更加快捷地解決多數社區居民的健康問題,依照患者的需求,提供不同等級的醫療保健服務,可以實現有限醫療保健資源的優化配置。②全科醫療充分體現出人格化的照顧理念,倡導將患者看作為有個性有感情的人,而不僅僅是疾病的載體,其照顧的目標是存在病癥的器官[3],更是服務對象的整體健康,這對于有效解決醫患關系,引導醫療服務人性化發展而言,是至關重要的。③全科醫學在社區醫療服務中的滲透,集中體現了服務的綜合性,其牽涉到人們健康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這樣的一體化服務平臺,可以保證醫療服務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社區全科醫療背景下協調性照顧的實現路徑探析
在社區服務中心貫徹執行全科醫療,這對于保持協調性照顧而言,是個良好的契機。相信隨著社區全科醫療政策的不斷推動,全科醫生理念不斷被人們所認可,社區服務中心將會在協調性照顧上有著質的飛躍,為此應該積極做好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實現社區全科醫療單位的合理設置:我國社區服務中心的劃分是以行政區域為基準的,在城市一個街道或者居住小區會設定一個社區單位,在農村一個鄉鎮會設定對應的社區單位,這些都可以稱為社區服務中心。由此在貫徹全科醫療政策的時候,就需要實現社區全科醫療單位的合理設置,這是實現有限醫療資源配置的關鍵所在,也是保證協調性照顧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城市人口比較集中,并且實際的流動性比較小,距離社區服務中心不是很遠,居民在可以選擇就近就醫,由此依照社區范圍來創設社區服務中心州,成為基準。如果居住小區距離社區服務中心比較遠,實際就醫的難度比較大,此時可以結合實際需求,設定相當規模的全科醫療站。對于農村地區,人口集中程度偏低,地域比較遼闊,此時可以在綜合考量實際人口分布和資源配置的情況,實現小社區的構建,由此使得社區全科醫療單位的設置呈現出科學化和合理化的特點。
做好社區服務中心的合理規劃和安排:要想保證協調性照顧體系得到構建,就需要社區服務中心做好有效的空間管理和規劃。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當前我國三級醫療網絡,第1種大三級網,省醫院,市醫院一縣醫院,區醫院一鄉鎮衛生院,街道醫院;第2種小三級網,縣醫院一鄉鎮醫院,街道醫院一村、巷衛生醫療服務站。在實現實際社區服務中心空間和科室配置的時候,需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首先,對于大三級網而言,鄉鎮衛生院、街道醫院作為一級醫療單位,需要提供全科醫療服務,一般不設定專科。一般性的專科服務可以提供,大專科的設置成為必要之舉,比如設置內科、外科、婦產科、中醫科、口腔科等。再者,在職能劃分上,一級醫療和二級醫療單位,要在全科醫療的基礎上,實現大專科的設置,醫院的醫生應該積極參與到全科醫學訓練中去,使得自身的專科特長得到不斷發展和進步,以保證可以接診各種患者,并且使得其享受對應的專科醫療服務,由此可以使得社區服務中心的轉診率得到降低,這也是保證實際協調性照顧的重要舉措。
界定社區全科醫療科的職能:全科醫療的貫徹執行,需要明確社區全科醫療科的職能,在此方面需要從制度建設的角度人手。詳細講述要想保證全科醫療服務體系的構建,需要積極做好如下工作[5]:①對外開展門診服務,全科醫療科進行接待處理,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邀請專科醫生參與到協同會診,對于需要住院的,可以直接辦理人院手續;②預防保健機構下達的任務需要按照要求完成,并且開展預防保健服務,指導全科醫療服務工作的有效開展;對于全科醫療轉出來的患者,要無條件接受;③協調專科醫生與全科之間的關系,保證實際交接可以順利完成;④建立全天值班制度,保證服務的持續性,確保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找到對應的醫生去診斷病情。
綜上所述,在貫徹全科醫學理念、倡導全科醫療的背景下,協調照顧體系的構建,需要實現現有社區醫療資源的綜合配置,建立全新的全科醫療服務體系,制定明確的規章制度,確保實際的全科醫療服務機制能夠切實地發揮其效能,這才是當前社區服務中心管理改革過程中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姜潤生,楊玉萍,陳有華.全科醫學教育的現狀與展望[J]昆明醫學院學報,2009,30(8):5-8.
[2]鄧晶蔣事臻.我國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衛生需求研究[J]醫院管理論壇,2012,29(3):21-24.
[3]陳妍.淺談我國全科醫學和全科醫生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海軍醫學雜志,2011,32(6):428-429.
[4]王朝君.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分析表明:服務需求利用增加,慢病防治形勢嚴峻[J].中國衛生,2009,14(4):36-39.
[5]宋麗潔,趙金芳,楊志偉.社區實施家庭醫生制服務的問題及對策[J].上海醫藥,2013,34(6):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