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彬
TCL集團在今年4月份完成重組,剝離智能終端及相關配套業務,由相關多元化經營轉為聚焦半導體顯示及材料產業。因此,TCL集團在日前公布的2019年半年報是公司戰略轉型后的首份報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報表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61.2億元,同比增長23.9%,凈利潤為26.4億元,同比增長69.9%,其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9億元,同比增長42.3%,業績增長勢頭強勁。
經過上半年的資產剝離、核心業務整合之后,TCL集團的財務指標持續優化。一是資本結構更為健康,總資產下降20%,但是總負債下降30%,如此就驅動著TCL集團的資產負債率下降至60.4%。如果再扣除遞延收益的影響,實際資產負債率只有59.3%,這為公司未來的長期發展奠定了一個非常穩健的資本結構。二是成本控制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今年上半年引入業界專家顧問團隊和整體團隊從端到端以及全員推動落實降本增效,在資產周轉效率、人員周轉效率、端到端成本控制方面全面提升水平,費用率從14.5%下降到11.8%。
在財務指標領先的同時,公司的核心業務技術也保持著行業領跑者的態勢。公司目前核心業務半導體顯示及材料產業主要是以華星光電為載體。資料顯示,到2019年上半年為止,華星光電在半導體顯示領域的總投資額累計達1891億元。
高額的投資,一方面推動著公司產能的迅速擴張。公司擁有8.5代線全球效益最好的生產線,以及兩條11代線,6代線TPS正在生產當中,AMOLED也即將生產。公司迅速完善業務布局,每建一個工廠都有導入新技術,目前擁有5座工廠,一座工廠正在建設,惠州建制了模組產業園,印度項目正在建設。TV年產量有望達5000萬臺,小尺寸模組產能年產量達1.8億的產能。其中,印度項目有望成為我國半導體顯示領域全球布局的示范性項目。另一方面則推動著公司半導體產業技術的持續領先地位。公司加快開發Mini-LED on TFT技術和產品,以及AMOLED的折疊、全柔性、屏下攝像等領域新技術。同時,利用廣東聚華印刷及柔性顯示技術平臺,公司將繼續引領新一代顯示技術開發,加快印刷式AMOLED、蒸鍍式AMOLED以及電致發光QLED的材料開發,建立起公司高階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并通過開放式技術開發平臺,打通印刷技術,讓我國新型顯示技術邁上新臺階,也為公司未來的業務布局、業績成長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由此可見,TCL集團已具備了業務持續高成長的充沛動能。而據資料顯示,我國憑借持續不斷的面板生產線的建設投產,2019年產能規模已達到全球首位,成為全球半導體顯示制造基地。近期日本與韓國在半導體顯示材料領域的爭奪有利于我國半導體顯示領域的國產化步伐,也推動著全球半導體產業呈現向我國轉移的態勢。可以講,目前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有重構的趨勢。
得益于強大的產業競爭力,公司有望抓住全球半導體產業鏈重構所帶來的成長契機。目前來看,華星LTPS產品技術已做到行業領先,市場份額已達全球第二;柔性AMOLED產品也已開始量產交付,預計年底將量產折疊屏產品;與此同時,旗下的華星光電也在積極橫向拓展產品和應用來增加收入和盈利,目前已針對大型商用顯示屏、高端4K/8K產品、以及電子競技及車載顯示等業務展開深入布局。華星光電以技術創新驅動產能進入快速擴張周期,多條產線的開工和投產將有助于公司打開業務規模和利潤增長的新局面,帶來顯著的基于規模效應的經營優勢,進而通過精細化運營,抓住產業格局重構的契機,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可持續發展動力。
正由于此,業內人士認為公司的二級市場股價有望走出低谷。以往TCL集團雖然擁有高于同行的分紅派息、低于同行的市盈率等積極信號,但股價表現則遜色于同行。核心因素之一就是公司業務較為繁雜,既有TO? B業務,也有TO C業務,有點類似于綜合集團。如此一來,機構資金對公司的估值就存在著分歧。但隨著今年上半年的業務整合以及里程碑式的半年報信息,可以讓市場參與者重新審視公司的二級市場定位,再疊加公司回購股份以及管理層增持股份等諸多維護股價的積極動作,有望推動公司股價出現戴維斯雙擊,公司經營及股價均有望迎來高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