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向非
7月22日科創板掛牌上市以來,超短接力模式備受折磨,龍頭個股高度上不去,題材更缺乏持續性。另一方面,傳統價投標的仍高高在上,好公司沒有好價格。而價值博弈就成為當前最具賺錢效應、勝率最高的操作模式,機構歷來重視價值,實力游資也在向此轉變。下面就以問答的形式展開。
問:8月行情的最大特點是什么?
答:一句話,核心資產的牛市。上證指數8月1日始持續下跌,4天跌了5.28%,但一批在行業競爭中勝出的頭部公司,即所謂核心資產,跌幅很小,指數一企穩即反彈。比如貴州茅臺、五糧液、海天味業、恒瑞醫藥、邁瑞醫療、格力電器、中國國旅、長江電力等,這些公司業績穩定,自由現金流健康,都是市值過千億的行業龍頭,說明市場對核心資產認可的趨勢,并未因指數下挫發生動搖。
真正令人印象深刻,并帶來持續賺錢效應的,是科技龍頭的強趨勢,不斷創新高。比如卓勝微、博通集成、匯頂科技、太辰光、滬電股份、鵬鼎控股、博敏電子、南華儀器、華測檢測、飛榮達等。作為細分行業龍頭,這些公司也是核心資產,中報業績大幅增長,產品具有一定稀缺性。
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表面看是結構性分化行情加劇,深層原因是股市供給側改革。個股分化很明顯,我們選最近5個交易日,統計創新高個股數據。

5個交易日,指數箱體震蕩,但年度、季度、月度新高個股不斷增多。與此同時,仍有大量個股表現低迷,同樣5個交易日,新高改新低。2019年至今,在滬指上漲超10%,創業板指上漲超20%前提下,仍超過1200只個股全年是下跌的。

美股十年牛市,是以FAANG為代表的科技股牛市,二八現象,20%的個股貢獻了80%的指數漲幅。A股十年只漲了幾百點,就是大量傳統行業主導,與科技進步、經濟結構調整的現實變化嚴重不符。這也是為什么要搞科創板的原因,只有提升制造業科技含量,提高上市公司內在質量,A股才能走出"牛長熊短"的行情。
科創板注冊制就是股市供給側改革,隨著改革深化,必然結果就是個股高度分化,核心資產牛市與多數個股熊市并存。對此缺乏足夠理解與重視,只會越來越被動。
問:回到交易層面,價值博弈是什么思路?
答:顧名思義,"價值"是以個股價值為上漲催化因素,"博弈"看重基本面與技術面的共振。任何個股上漲都需要催化刺激,超短模式以消息題材為催化,有時會被資金大肆利用,但當前科創板上市分流短線資金,嚴重影響炒作情緒。而價值永遠是股價的重要催化,業績增長或改善,必將伴隨股價的上漲,長期看更是如此;流動性寬裕及風險偏好會提升估值、催生泡沫。識別價值的重要途徑是尋找高景氣行業,無論行情多差,總有景氣行業階段性勝出。
傳統價投思路是好公司好價格,安全邊際足夠就越跌越買,時間耐心重要,并不看重買后即漲。而價值博弈則重視基本面與技術面的共振,更偏愛在景氣行業的細分龍頭上博弈,業績高增長配合強上升趨勢,順勢逢回調低吸,更容易獲利。好公司估值便宜,但不在景氣風口就不買;量價沒有異動,不形成趨勢就等待。
問:為什么強調"價值博弈正當其時"?
答:本質上講,價值博弈介于短線博弈與中線波段之間,根據介入位置及趨勢持續性,可中可短,更追求勝率。分化行情愈演愈烈,好公司基本在高位,傳統價投的施展空間并不大。超短氛圍一直不佳,尤其漲停次日接力模式,贏少虧多。價值博弈正是為分化行情準備,指數整體弱勢,選股強調個股質地,操作上抓住龍頭股的上升波段,盡管有時很短就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