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賢
(山東省單縣中醫醫院,山東 菏澤274300)
異位妊娠是臨床常見的婦科疾病,通常指受精卵未在指定位置著床,其一旦在宮腔外著床,將嚴重威脅女性生命健康安全[1]。該病早期癥狀缺乏特異性,臨床診斷率不高,因此采取一種高效、準確的診斷方式可及時掌控病情走向,盡早進行治療,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2]。為研究經腹部超聲檢測與經陰道超聲檢測對異位妊娠的診斷價值,本研究選擇180例患者均予以不同超聲檢測方式,并對比兩種檢測方式的臨床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單縣中醫醫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80例經手術與病理證實的特殊部位異位妊娠患者,年齡23~43歲,平均(32.5±3.5)歲;初產婦95例,經產婦85例;其中51例有停經史,65例有不同程度下腹痛,56例有陰道出血,48例尿液與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為陽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 符合異位妊娠的診斷標準[3];患者及家屬同意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有重大器官器質性損傷者;有傳染性疾病史者;對超聲檢測不適者。
180 例患者均經過手術及病理證實診斷,給予生命體征監測。
2.1 經腹部超聲診斷 選擇儀器:SSA-660A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3.75 MHz。檢測時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充分充盈膀胱后轉換為仰臥位,掃查其下腹部組織,經橫切、縱橫切及斜切面,詳細檢測其子宮大小、內膜厚度及孕囊位置,確定其卵巢組織是否存在合并黃體囊腫。
2.2 經陰道超聲診斷 選擇儀器:SSA-660A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7.5 MHz。檢查前排空膀胱,檢查時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在陰道探頭涂抹耦合劑,操作人員戴無菌手套,將探頭置入陰道行縱、橫方向檢查,檢測子宮大小、內膜厚度與清晰度,是否出現分離和孕囊,重點檢查雙側附件區,檢查是否存在包塊、盆腔和腹腔積液。重點檢測患者子宮肌雙側附件區,包括宮頸處與宮角處,檢測其血流信號,觀察子宮內是否存在孕囊,包括子宮、卵巢、孕囊大小,同時觀察其雙側卵巢及周圍腫塊組織特征,確定孕囊具體位置,記錄子宮及卵巢周圍組織腫塊情況。
3.1 觀察指標 觀察兩種檢測方式的診斷準確率,判斷不同疾病類型占比情況,包括宮角妊娠、宮頸妊娠、瘢痕妊娠、間質部妊娠及峽部妊娠等。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經陰道超聲診斷準確率(98.3%,177/180)高于經腹部超聲診斷率(92.2%,166/1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180例經手術與病理證實的特殊部位存在異位妊娠患者不同檢測方式疾病類型病理診斷結果(例)
異位妊娠是臨床常見的婦科疾病,相關研究顯示,異位妊娠發病率占妊娠患者總比的1%左右,為患者帶來巨大的生理痛苦與經濟負擔[4]。由于異位妊娠缺乏相應的特異性表現,臨床診斷率較低,因此加強早期診斷預防在降低致死率、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方面意義重大[5]。異位妊娠多見于輸卵管妊娠,致病因素主要包括輸卵管炎癥、手術、輸卵管發育不良、受精卵游走、輔助生育技術等[6-7],且再次發生輸卵管妊娠幾率為10%~20%[8]。輸卵管發育不良主要表現為輸卵管過長、肌層發育差、黏膜纖毛缺乏等,還包括雙輸卵管、憩室或有副傘等,均增加了輸卵管妊娠的風險[9]。近年來隨著人工流產及剖宮產手術的增多,異位妊娠的發生率大大提升,因其病理位置的特殊性,臨床容易將其誤診為早孕癥狀,進而在人工流產手術過程中增加子宮破裂的幾率[10],一旦破裂可在極短時間內發生大量腹腔內出血[11]。臨床檢測異位妊娠的方式包括HCG測定、黃體酮測定、超聲診斷、診斷性刮宮、后穹窿穿刺、腹腔鏡檢測及生化標記等。超聲診斷相較于其他檢測方式具有直觀的檢測優勢。經陰道超聲檢測具有高頻率、高分辨率的特點,在操作過程中無需充盈膀胱,相較于經腹部超聲檢測方式更加清晰、準確,因其探頭頻率高于經腹部超聲探頭頻率,探頭在陰道內緊貼宮頸及后穹窿,因此能夠更加清晰地顯示盆腔臟器。應用于肥胖患者時,其探頭可緊貼宮頸,無需經過腹部多層組織,聲束吸收少,圖像較腹部超聲清晰,血流信號顯示更敏感,更容易引出血流頻譜,早期診斷未破裂宮外孕效果明顯優于腹部超聲[12]。
綜上所述,經陰道超聲檢測方式應用于子宮內特殊部位異位妊娠的鑒別診斷效果顯著,檢測準確率更高,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