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邵維信 李雪媛

1960年出生的邢繼生,高中畢業后在八五二農場第五管理區參加工作,在當時的修配所干過車工、修理工等,后來任修配所副所長、所長職務。2000年企業轉制后,他抓住發展機遇,依靠堅定的信念、正確的理念、過硬的技術、創新的成果、市場的份額和農場及分公司領導的大力支持,使一個小作坊式的民營加工企業由小變大、由弱到強,如今,企業擁有固定職工60名,固定資產800多萬元,年創產值達4000多萬元。從當初簡單的機械維修加工到今天的獨立自主的生產高新技術產品,15年間,企業歷盡風霜雪雨,邢繼生也飽嘗了失敗的痛苦和成功的快樂,2007年被評為省勞模。
2000年,八五二農場第五管理區原修配所因種種原因被迫停止生產,全廠100多名工人下了崗,有相當一部分職工的家庭生活一下子走入了困境。有許多工廠看上了他的專長,高薪聘他去做管理人員。然而,他沒有動心。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買下老廠子,自主經營。他的想法就是一個:要幫助那些與自己曾經同甘共苦的工人們擺脫貧困!
廠子買下后,他不僅缺少啟動資金,更缺乏的是開拓市場的能力!壓力大的讓他透不過氣來!于是,他又一次背起書包回到了他的母校八一農大,向老師們誠懇請教,虛心學習。白天他到老師那里上課,夜晚就上圖書館查資料,做筆記,為日后開發研制適應八五二農場本地農業生產要求的農機產品,打下了堅實基礎。
2000年的夏天似乎來得太早。當人們還在睡夢中,他己來到廠子,坐在了破舊的辦公桌前,埋頭工作起來。一天天,一夜夜過去了,經過15個幾乎沒有睡眠的日子,他的第一個產品——旋轉鋤的設計圖紙終于誕生了。又經過90多個日日夜夜的研制和試驗,產品成功地闖入了農墾紅興隆和佳木斯地區市場!到2003年銷售市場不斷擴大,需求量大增,當年銷售1800臺,產值超百萬元。企業被盤活了!
經過多年實踐,他總結出了一套獨到的經驗:人無他有,人有他精,人精他專,才能占領市場。在新修的公司辦公室雪白的墻壁上,他把企業的理念醒目地掛在中央:向人才要企業,向營銷要利潤,向管理要潛力,向品牌要效益,向觀念要市場,向文化要未來。
他開始了大膽地實踐。2002年秋,看到第五管理區十二作業站職工種植面瓜、角瓜,瓜籽脫離需要手工完成,勞動強度很大,同時,也間接地影響了秋整地。他和技術人員經過10個晝夜的研制,一臺索引式角瓜整瓜分離機終于誕生,經過現場調試,功效比人工高出30多倍,畝節本增效25元。2003年夏季,他根據小四輪拖拉機過溝和運送難等問題,又設計出液壓式整瓜分離機。同時,他利用自學到的升運原理,在滾筒內安裝了脫皮刮板,使籽粒在分離后可自動外流直接入袋,整機得到不斷改進,2002年至2003年間生產制造這種白瓜籽整瓜分離機達3000度臺,每臺售價8000元。僅第五管理區農戶當年就從中增收140多萬元,這項發明和凹板滾筒技術還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
2004年,他又把目光瞄準了玉米收割上,他參照進口的小麥割曬機原理,用了7天時間就設計出了玉米割曬機樣機圖紙,樣機投入實驗后,一次獲得成功。這臺與大馬力機車、小型拖拉機均可以配套使用的前懸掛式割曬機,不僅具有靈活、機動的特點而且功效每天可達120畝,與人工收獲相比畝增效25元以上。黑龍江省農墾總局農機局的專家們評價是:技術超前,社會效益更超前。
一項項新產品新技術的發明和為企業帶來的可觀的經濟效益,沒有讓他滿足,卻更加激發了他研發的更高熱情!
2004年秋,他又對玉米割曬機進行了“大手術”。一是加寬了割幅,由四壟變為六壟;二是引進最新的仿型技術研制出了新型割臺;三是放鋪角度更有利于拾禾。用小四輪拖拉機懸掛六壟割臺實在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很多農戶提出能否不破壞壟形,可以解決明年原壟卡種大豆問題。為此,他三次去總局農機處請專家解疑,兩上農大查找相關資料。經過反復試驗,新型六壟玉米割曬機研制成功,日工效提高到200畝,壟形保持率達100%,填補了省內空白,畝增效41元。2004年前后,他生產制造玉米割曬機達6000多臺,每臺售價9000元。
在圍繞主產業開發產品,加快農場農業現代化步伐的同時,他還對農場的畜牧業生產機械進行了大膽創新和研發。在2004年研制成功玉米割曬機之后,針對農場快速發展畜牧業,需要大量玉米秸桿作為飼料的實際情況,他又開始研制秸桿打捆機,經過一周的研制,終于開發成功多功能飼草打捆機。這種打捆機可將粉碎后的玉米秸桿及豆秸桿等撿拾后擠壓打成捆,既便于田間地及時清理,也便于飼草的運輸和保管,同時也為耕地實現黑色越冬爭取了時間。僅2004年秋季,第五管理區打捆飼料就達6000噸,全區2000頭肉牛實現餐餐吃上有機綠色食品的目標。
大豆豆皮子是家畜飼養的優質飼料,但由于集拾不便,既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影響了田間清理進度,2006年,在管理區領導的指導和幫助下,他研制成功了大豆豆皮集拾器和車載式豆皮集運器,這一成果可使豆皮集拾率達75%以上,使新增肉牛、生豬飼料儲備高達9600多方,整地時間較往年提前4天~5天。
2007年,他了解到水稻種植戶在春季整地時,需要雇工且人工費高達60元~70元一天,小型機械作業不但效率低,而且很容易延誤農時,為此,他把目光瞄在了整地機具上,經過一周的潛心鉆研,研制開發出了攪漿平地整地機,經在水田中實驗證明,該機具不僅工效高出一般機具的5倍~7倍,而且適用于各種割茬的地號,每畝成本降低6元~7元,由于機具的性能和質量過關,深受種植戶的歡迎,銷售量達400余臺,同時,機具的主要技術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了專利發明成果證書。
2000年至 2010年,他先后設計開發的11種新產品均通過了黑龍江省技術監督局的技術鑒定,5種主要機具被列為黑龍江墾區農機具推廣項目,2005年,黑龍江省副省長申立國看到他研制的玉米割曬機等四個新產品時,高興地贊稱他說:“民營企業為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做出了示范。”
2012年,邢繼生經過認真市場調查,根據農場及周邊地區玉米面積逐年增多的特點,他帶領員工研發制造成功3WG-21/12玉米噴灑去頂機,該機為一機多用。玉米噴灑裝置主要適用高稞玉米生長致1.5米以上葉面追施微肥和噴灑藥劑防治病蟲害;玉米去頂裝置主要適用于玉米生長致蠟黃期接近秋收季節,去除玉米果穗頂端部分,以利玉米地通風透光,促使玉米脫水快、提品質、早成熟、早收獲,為耕地在最佳期實現黑色越冬爭取寶貴時間。該機研發制造成功后,經過多次田間試驗證明效果良好,并于當時獲取國家專利。
2013年以來,他先后接到省內外及全國各地聯系電話和購買3WG-21/12玉米噴灑去頂組合機訂單,按照訂單要求,當年生產制造5臺,每臺的售價為115萬元;2014年生產制造8臺,每臺售價115萬元,銷售數量比去年增加3臺,增加銷售收入達345萬元;2015年生產制造17臺,每臺售價115萬元,銷售數量比上一年增加了9臺,銷售收入增加1035萬元。致2015年11月底,他帶領員工已經生產這種專利產品30臺,產品以每臺115萬元的價格暢銷黑龍江省齊齊哈爾、佳木斯、孫吳、遜克、嫩江等地。深受用戶歡迎,有力的促進了現代化農業生產。另外,用戶購買索倫農機制造廠研發制造的3WG-21/12玉米噴灑去頂組合機,可享受國家農機產品補貼政策。從而更加拓寬了索倫農機制造廠新型農機產品的發展新路。目前,按照訂單邢繼生正帶領員工們不斷生產制造這種專利產品,并在不斷生產制造過程中升級換代,向質量高、功能全、全自動方面發展。
2018年以來,邢繼生帶領員工研發的3WG-21/12玉米噴灑去頂組合機打出國門銷往俄羅斯,為在俄羅斯種地的我國公民提供這種專利產品12臺,有力地促進了現代化農業生產,并不斷引起俄羅斯種地人員的密切關注,通過中國公民與邢繼生聯系簽訂意向購買協議,發展前景十分可觀。
多年來,邢繼生先后被八五二分公司評為優秀民營企業家,拔尖人才,被農場黨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被紅興隆管局黨委授予學幫帶先進個人,被黑龍江省政府授予勞動模范等20多個榮譽稱號。
在已經取得的榮譽和成績面前,邢繼生沒有驕傲和自滿,更沒有固步自封,停止不前。反而,他覺得腳下的路更寬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十三五”開局之年,邢繼生正在不斷總結經驗,刻苦學習,鉆研業務,探索農機具改裝改造的新路,努力適應大農業快速發展需求,爭取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