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長虹 張益龍 徐佳倩

34年來,劉金奇一直沒離開過雙鴨山,一礦一策,他治企有術,管理有方。他每一個足跡都深深鐫刻在礦井下,印證著創新創造的故事。這些故事寫滿他對企業、對礦工、對家人的忠誠與大愛。
因為他的堅守,更因為他對礦工的好,他所在的龍煤集團雙鴨山分公司東榮二礦,一線工人回流了106位,不再受缺員之困。
在工作中劉金奇一點沒有礦長的架子,而在原則問題上劉金奇“官架子”十足。作為礦長,他的手中握有權力,用人、提干、外包工程,只要說句話就行,但他絕不給不該給的人創造條件。
劉金奇剛調到東保衛煤礦時,掘進區一部分段隊是由個人承包的,這些人不是資金厚實就是后臺硬實,給煤礦統一管理帶來了一定難度。劉金奇到任后,開始嚴肅承包制度,逐步收回承包隊組。一些承包者得知劉金奇的想法后,開始對他發起“公關”。
先是把成捆的百元大鈔裝在火藥兜子里往劉金奇辦公室送。劉金奇半開玩笑地說:“你們要不就炸死我,要不就拿回去。”一次,一個很有背景的承包者想請他吃頓飯“溝通溝通”,劉金奇說:“沒有必要,工作上的事非得在酒桌上溝通啥呀!”見軟的不行,人家就開始來硬的,帶著菜刀來到劉金奇辦公室,把刀往辦公桌上一扔:“姓劉的,你要敢斷了我的財路,我就要你的命。”劉金奇呵呵一笑:“你忘了,我劉金奇是干掘進出身,最拿手的就是硬碰硬。”第二天,劉金奇去市里開會,在客車上又遇到了這個人,這人討好地給劉金奇買了一張車票,下車的時候,劉金奇硬是把五元錢塞到了這個人的兜里。劉金奇說:“不做虧心事,不拿昧心錢,人的腰桿就是硬的。你要占人5塊錢的便宜,可能就得給他開500元錢的后門,這個門我絕對不能開!”
這就是劉金奇。他有著超乎尋常的抗干擾能力,無論外面的世界如何紛繁復雜,他的心始終如一潭靜水,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信念。30多年來,他從來沒有因為工作接受過吃請,從沒有利用手中權力收過一分錢的禮。“不能開這個口子”是劉金奇的回答。
在東榮二礦多處墻上,劉金奇和礦黨委書記付玉坤的電話號碼均醒目地展現在眼前。礦上負責黨群和共青團工作的陳煒楓介紹說,井下工作不能帶手機,但是劉礦長每次升井后,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看看是否有電話和短信,特別對那些沒顯示姓名的電話他要第一時間回打過去。他說,不熟悉的號碼肯定是礦工打來的,一定是有要緊的事他們才找我。
烘干衣服的事,也是他替礦工們提的意見。他發現很多礦工下井時穿的工裝都是濕的,立刻安排工會設置了一個干燥間,用烘干機烘干工作服,讓工人每天都是干干爽爽地下井。劉金奇還把自己下礦升井時用的黃棉襖作用“發揚光大”了,給全體下礦職工都置辦上了黃棉襖,一共買了1600件。原因是,有一次他發現,井下干活出了一身汗的工人,走在風大的巷子里太冷,有人曾把他的棉襖給穿走了。劉金奇馬上想到了就問:“多長時間沒給工人發棉襖了?”一個老工人說:“記不清了……”劉金奇當即升井就決定給工人配上黃棉襖。如今,統一樣式的黃棉襖成了東榮二礦的醒目標志。
“要讓煤礦工人成為社會上有尊嚴的人,他們犧牲自己的白和黑,為社會創造光和熱,他們是我們最該在意的人。”在劉金奇身上,處處體現著一名優秀企業領導者關心職工、關注煤炭行業未來發展的人文情懷。
東榮二礦黨委副書記孟廣軍對此深有體會地說,現在二礦礦工大約有1560人,但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僅有383人,全礦礦工平均年紀都在48歲以上,煤礦開采生產一線面臨著非常嚴峻的招工難問題。自從劉礦長來了之后,對礦工的服務好了,礦工待遇高了,我們一線工人比以前增加了106人,出現了多年不見的回流現象。工人們都說,有劉礦長在,風氣正,氛圍好;跟著劉礦長干,效益好;最好的是,這里最講安全,井下工作放心!
劉金奇有個幸福的大家庭,原來的一家三口已升級為三代五口之家,他有了小外孫。妻子韓大興是位賢淑的女當家,她慢條斯理的性格,在支持男人干事業上一點不含糊。
這個家里的“大事件”,劉金奇總是缺席。女兒出生,他在井下;女兒結婚,他就參加了個典禮開頭。家里的什么事也借不上他的力,有一次,妻子韓大興對劉金奇說,跟你過這么多年了,你也帶我出去逛逛唄,旅旅游。去年過春節,大年初一早上劉金奇說:“走,咱們去旅游。”結果,他開車拉著妻子去了煤礦后山,在山上走了一圈,拍拍照,然后他就帶著妻子到礦區,他下井巡礦去了。妻子笑著說,這就是他領我旅游了。
劉金奇,就是這樣知道什么是大愛、什么是親情,他以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像吸鐵石一樣,對周圍的合作者和上下級同事也產生著強大的向心力。
劉金奇說:“這么多年黨培養你就是讓你干的,要不培養你干啥?不好好干,耽誤了礦里,也耽誤了自己的時間。付出就要有回報,我就圖讓礦里好起來。大家的付出得到回報了,大家都高高興興的,都愿意在這干多好。可別像以前似的,礦區的飯店也黃了,街道也沒人氣了。現在通過我們的努力,礦區熱鬧起來了,大家見面互相都和和氣氣的,熱情打招呼。就為這種和氣,我的付出就是值得的。”
劉金奇,正是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本色,以一個優秀企業家的精神,履行著對企業的忠誠、對煤礦職工的愛護、對煤炭事業的熱愛。他的傳奇故事,還在雙鴨山礦區里繼續著精彩的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