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影 孫浩 李敏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以呼吸道傳播為主的傳染病,是目前全球第九大致死疾病,排名高于艾滋病[1]。我國是全球結核病高負擔國家,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水平直接影響結核病防治成效。為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區結核病防治知識健康教育工作成效及2017年公眾結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知曉情況,2017年5-10月,對石景山區常住居民進行了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情況問卷調查,為今后做好結核病防治工作及開展結核病健康教育提供參考。
1.1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2017年5-10月,選取在石景山區居住時間超過一年的人作為調查對象,包括學生、居民、企業職工及流動人口。
1.2研究方法 通過查閱文獻及參照《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實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肺結核防治核心信息[2],參照北京市結核病控制研究所的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調查問卷設計調查表。內容主要包括一般情況、結核病傳播途徑、肺結核癥狀、結核病檢查治療的減免政策及預防控制等核心信息,并對獲得結核病防治知識的途徑等進行調查。調查者統一培訓,從轄區1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隨機選取1~2個居委會,由居委會協助進行調查,調查對象包括學生、居民、企業職工及流動人口,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調查300人,總共調查3 000人。調查現場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織培訓,在居民知情自愿原則下現場獨立答題,完整有效問卷2 654份,應答率88.47%。
1.3評價指標 結核病防治單一信息知曉率=知曉某單一信息人數/答題總人數×100%;結核病防治知識總知曉率=所有調查對象正確回答信息的總數/(答題總人數×信息數)×100%。肺結核病防治信息綜合知識知曉率: 每答對1道題得1分,回答錯誤得0分。其中肺結核病防治信息共10道題,總分10分,得分計算方法:每個調查對象答對題目數/該項題目總題數,換算成百分制后,答對6道題以上,統計60分以上人數所占比例。
1.4統計學方法 問卷數據采用Epidata 3.1 錄入計算機,用SPSS 17.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對分類變量,不同組之間差異的比較作χ2檢驗和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1.5質量控制 問卷調查前,先獲得研究對象知情同意,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調查。問卷調查工作人員均為結防所醫護人員,由研究組統一培訓,掌握基本的結核病防治知識,熟悉結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對數據進行雙人雙錄入,并進行一致性檢驗,確保數據準確。
2.1一般情況 共收回有效問卷2 654份,被調查對象年齡最小15歲,最大81歲,年齡中位數是23歲。其中,男性1 173人(44.2%),女性1 481人(55.8%);北京戶籍1 430人(53.9%),外省市戶籍1 224人(46.1%);文化程度大學本科及以上1 374人(51.8%),大專386人(14.5%),高中、中專648人(24.4%),初中209人(7.9%),小學及未上過學37人(1.4%);婚姻狀況應答1 517人,在婚1 081人(71.3%),未婚387人(25.5%),離婚或喪偶49人(3.2%)。
2.2結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曉情況 石景山區居民結核病防治信息的總知曉率為63.54%(16 864/26 540)。單一信息知曉率中,“反復咳嗽、咳痰或痰中帶血應懷疑得了肺結核”知曉率最高,為89.5%(2 375/2 654),其次為“周圍人得了肺結核自己可能被傳染”75.1%(1 993/2 654),“我國對檢查和治療肺結核有部分免費政策”的知曉率最低,僅為31.1%(825/2 654,表1)。

表1 肺結核病防治信息知曉情況(n=2 654×10)
2.3不同特征調查對象肺結核病防治信息綜合知識知曉率情況 所有調查對象中,性別、戶籍、文化程度和婚姻狀況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肺結核病防治知識得分60分以上者所占的比例女性高于男性,北京戶籍所占的比例高于外省市戶籍者,60分以上者隨文化程度升高而升高,不同婚姻狀況中以在婚者最高(表2)。
2.4肺結核病防治信息綜合知識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以調查對象肺結核病防治信息綜合知識是否得分60分以上的情況分別為因變量,以在單因素分析基礎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性別、戶籍、文化程度和婚姻狀況為自變量(表3),進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性別、戶籍和文化程度是影響調查對象肺結核病防治信息綜合知識知曉率的因素(表4)。
2.5結核病防治知識主要獲得途徑 石景山區居民結核病知識的獲取途徑中,電視、聽健康講座和報紙期刊位居前三,分別為49.4%、42.0%和38.5%。此后依次為網絡、參加義診咨詢、廣播以及自己或周圍人患過肺結核病(表5)。
2.6對結核病防治知識宣傳材料的喜好 2 654名居民對宣傳材料的喜好做出應答。按接受程度不同,依次為圖文并茂的宣傳材料、哪種都可以、文字為主的宣傳材料、聲像制品、不喜歡任何一種(表6)。

表2 不同特征調查對象肺結核病防治信息綜合知識知曉情況
注:*P<0.05。

表3 多因素logistic分析自變量賦值

表4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表5 石景山區居民獲取結核病防治知識主要途徑(n=2 654)
3.1調查顯示,石景山區居民結核病防治核心知識總知曉率與2010年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公眾總知曉率接近[3],高于部分省市[4-5],11條核心信息全部答對者低于北京市昌平區和密云區調查數據,部分單項核心知識知曉率也低于國內調查數據[6-9]。較《全國結核病防治規劃(2011-2015)》中全民結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曉率的規劃目標設定為達到85%還有很大差距[10]。公眾對“肺結核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傳染病”、“肺結核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染(人體吸入含結核菌的飛沫而感染)”、“周圍人得了肺結核自己可能被傳染”、“反復咳嗽、咳痰或痰中帶血應懷疑得了肺結核”等基礎知識信息掌握較好,對于免費政策、定點醫院等管理信息了解較差,說明公眾對結核病的流行趨勢及嚴重性關注度不夠,知識不夠全面,尤其對“我國對檢查和治療肺結核有免費政策”的知曉率最低,可能因為現在醫保覆蓋面廣泛,需要自己支付醫藥費用較少,同時被調查居民不是結核病患者,不太關注治療及國家相關的費用減免政策信息。公眾對結核病防治基礎信息和管理政策信息掌握不平衡,應針對性的加強結核病防治政策性信息宣傳。

表6 石景山區居民對結核病宣傳材料的喜好構成
3.2調查顯示,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女性高于男性、北京戶籍居民高于非北京戶籍居民,可能因為女性更關注健康相關信息,外省市來京務工人員文化層次相對低于北京市戶籍居民,導致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低。
3.3調查發現,公眾多數從電視、報紙期刊及健康講座接受結核病相關信息,對圖文并茂的材料更為喜好。說明在社區開展結核病健康教育活動是有基礎的,需要大力挖掘和推廣,可采用文字、語言和電化教育等形式[11],引導居民了解和掌握結核病知識。聲像制品雖然不被居民喜好,但新媒體備受青睞,因此通過微博、微信等網絡媒介進行結核病知識宣傳,受眾人數多、可分享,可取得很好的效果[12]。應結合“3.24”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百千萬志愿者”傳播活動等,在社區及學校等場所開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進活動;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體形式探索新的健康教育模式[13]。加強街道與衛生、教育部門密切合作,利用多種途徑在社區及社會間開展傳播活動,擴大結核病知識傳播的廣度和深度,提高市民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
3.4此次調查具有一定局限性,在調查過程中不能完全做到隨機抽樣,且選擇調查對象時偏向一些更容易組織、或配合程度較高的人群,另外,石景山區1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其中一個是大學院校的校醫院,調查對象全部為在校大學生,導致總體調查對象年齡偏小,非京籍人數偏多,代表性會有一定偏差。從調查結果來看,整個調查對象的結核病知識知曉率離國家要求指標還有一定差距,還應該充分發揮結核病防治知識傳播志愿者尤其是大學生志愿者的作用,擴大結核病防治知識傳播的廣度和深度,提高公眾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