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振宇
摘 要:教師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教師的教育方法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教育是一種藝術,教師教育學生時應該冷靜、寬容、適當沉默、適度懲罰,采取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最大化地發揮教育功效,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教育藝術;教育方法;冷靜;寬容;沉默;懲罰
中圖分類號:G451.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0-0016-01
在我國教育界有個經典的教育故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其任校長期間,曾經發現有個男生拾起一塊磚頭企圖傷害其他同學,他當機立斷地阻止了該學生的錯誤行為,并將其帶回辦公室。而后陶先生給這位同學掏出第一塊糖,說道:這是對你的第一份獎勵,因為你懂得尊重我,并且聽從了我的話。然后掏出第二塊糖說:這是對你的第二份獎勵,因為你有正確的時間觀念,準時到達我的辦公室。在男生震驚的目光下,陶先生拿出最后一塊糖,說道:通過同學們的闡述和我的調查,我知道你是因為那個同學欺負女同學才想動手打人的,你的正義感值得我對你進行獎勵。這時,那個男生聲淚俱下:“校長,我知道錯了……”教育是一種藝術,如果掌握好這門藝術,教育學生就能事半功倍。本文結合教育實踐,對以下四種教育方法進行論述。
如果教師帶著暴躁的心理教育學生,只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對教育教學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教師開展教育活動時,應首先樹立正確的教育意識,并拿出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學生正處于個人思想完善、心理成熟的成長期,需要教師通過耐心教導為其撐起一方廣闊的天地。
處理事件時,教師如果不分青紅皂白,一聽學生犯錯就暴跳如雷,劈頭蓋臉一頓批評,不僅不會達到教育目的,反而會挫傷學生自尊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厭惡心理。教師只有了解真相,才能使自己的批評教育有的放矢。所以,面對犯錯的學生時,教師應先冷靜、和藹地找學生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和真實情況,并傾聽其他旁觀者的陳述,然后選擇恰當的方式對癥下藥地教育學生,這樣會使學生在甘心接受批評的同時對教師產生敬愛之情。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不能口出惡言,傷害學生,否則會使學生產生對立情緒,以致給教師后期的教育工作造成阻礙。另外,教師要給學生留出反思的時間,使學生在冷靜的狀態下進行自省,進行自我教育。
教師作為教書育人的主要群體,不僅要有大量的知識儲備,而且要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寬廣的胸懷。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總會犯錯,如作業抄襲、打架等,很多教師對學生的這些行為會大動肝火,嚴厲訓斥學生,或懲罰學生寫檢討,或請其家長來校等。這樣做的出發點是為學生好,但實際效果如何呢?教師生氣發火,會有損自己的身體;學生將教師的批評要么當作“耳旁風”,要么當作“肉中刺”,從心底抵觸老師,甚至采取“明知故犯”的形式挑釁教師,使師生關系不斷惡化。教師應秉持現代教育理念,意識到平等、寬容是取得理想教育效果的途徑。師生之間應平等友愛,教師應該從平等、寬容的角度對待學生的錯誤,通過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從心理上接受對其錯誤的批評,并深刻反思,從而提高教育效果。
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總會遇到一些不分場合話特別多、愛爭辯和狡辯的學生。對于這類學生,教師的簡單說教往往達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師應該改變策略,先是點他的名字,然后嚴肅、沉默、目光專注地注視他,使其在沉靜、嚴肅的氣氛中感受到教師的不滿和責備,在心理上先是產生壓抑感,而后產生愧疚感,進而主動反思自身的不足,最終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教育效果。沉默,也是一種無言的批評,它的教育效果有時強于直接的批評。教師教育學生時一定要理智,要認真研究學生心理,從學生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再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手段。
沉默是一種寬容,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溫情,能讓學生自覺收斂違紀行為,為學生創造自我認識、自我反思、自我行為調節、自我教育的空間,也能形成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采用這種無聲的批評手段時,要注意創造出令學生產生反思心理的氣氛,表情應該足夠嚴肅,眼神要專注,令學生在這種靜默氣氛中與自己完成無聲的對話,實現對學生的心理教育。
“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懲罰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明白“任何人都要為自身過錯付出代價”的道理,一定的教育懲罰是必要的。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棒打出孝子”的說法,此說法雖然有些偏激,但在某些情況下卻能達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在教育教學中同理而論,當學生屢教不改時,如果教師再不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學生就無法認識并改正自身的錯誤。所以,合理適度的懲罰必不可少。
總之,教育是一種藝術,作為教師,應該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科學、適當的教育方式,讓教育真正成為一種藝術,讓教育發揮最大的功效,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教育學生時,教師既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又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能夠主動接受教育,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陳玉紅.淺議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教育藝術[J].甘肅教育,2018(16).
[2]李海軍.藝術化批評:班主任育人的有效方法[J].遼寧教育,2017(14).
[3]吳耀東.小學高年段班主任領導力的研究[D].深圳大學,2017.
[4]紀雪.淺談班主任的教育藝術[J].現代教育科學,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