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利雪
摘要: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習近平海洋情懷的深化發展,海洋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是時代的新課題。今后,我們可以通過以海洋強國建設為重要抓好,促進自我發展;不斷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海和諧;逐步深化“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合作共贏等方式,勾畫好海洋命運共同體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習近平 海洋命運共同體 構建路徑
從早期初顯海洋情懷,提出讓人耳目一新的“海上福州”發展思路;十八大提出海洋強國的重大部署,將其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提倡要“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十九大強調統籌海陸,再次吹響海洋強國的戰略號角;再到如今提倡“我們人類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個孤島,而是被海洋連結成了命運共同體,各國人民安危與共”,首提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理念,是習近平最新的藍色信念。習近平的海洋情懷在實踐中不斷踐行,并從中國走向了世界。推動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已然是時代的新課題。當前,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應當立足和注重于中國自身的發展實際和前景,不斷思考和處理好人海關系和國家與國家間的關系問題,才能真正實現人海和諧和各國合作共贏。
一、注重自我發展,繼續推進海洋強國建設
自強不息是推進中華民族發展的優良精神動力,我國近現代的發展史亦是一部自強史。當前,要構建好海洋命運共同體,我國必須堅定自強的構建理念,注重自我發展,不斷落實國家海洋強國戰略,增強自我的實力和影響力,使我國在這個藍色命運共同體的建設過程中能為、敢為和有所作為。第一,我們要進行強軍建設,建設現代化海軍。正如習近平在南海海域海上閱兵中提出,我們要致力于把人民海軍全面建設成世界一流海軍。現今,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軍道路,將“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等強軍思想,深入貫徹到海洋強軍建設中,打造世界一流的人民海軍,為保衛藍色國土和發展藍色經濟等,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第二,以科技創新為抓手,不斷挖掘藍色領域的重要價值。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就是生產力”。我們要重視海洋科技的創新發展,不斷落實智慧海洋和透明海洋等工程建設。同時,尤其要注重海洋經濟的發展,不斷開拓藍色經濟空間,發揮好港口的重要作用,形成相應的產業體系,實現藍色糧倉等的建設。
二、重視海洋保護,不斷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人海和諧”是人類開發和探索海洋的良好狀態,亦是海洋命運共同體的題中之義。習近平曾提出我們應該像對待生命一樣,關心愛護海洋。當下,海洋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要以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為重要舉措,處理好人與海洋的關系問題,做到生態用海,維護好海洋生態系統安全,為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奠定綠色基礎。第一,要落實好海陸統籌這一重要指導思想,努力實現以海帶陸和以陸促海的良好局面。第二,合理開發海洋資源。做好以生態保護為基礎的海洋功能區的劃分和管理工作;堅持海洋資源開采的科學適度原則,注重海洋資源的養護工作。第三,做好海洋污染治理工作。海洋是我國當前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一大重要領域,必須要落實好對海洋已有污染問題的處理工作,還要加強對海洋污染的預防工作,守住我們的碧海銀灘。第三,重視對人們海洋生態文明意識的培養工作。充分利用好現代多媒體、互聯網等線上平臺和學校、博物館等線下陣地,通過線上線下的共同發力,對海洋文化、海洋生態保護等進行全面的宣傳和教育,引導人們不斷參與海洋生態保護實踐等,從而不斷培養和提升人們的海洋生態文明意識。
三、強調相互交往.逐步深化2l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和進步,我們的藍色星球已然逐步被海洋連結成了命運共同體。當前,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除了要重視國家自我發展和人海和諧,還必須注重國家與國家間基于海洋平臺的溝通與合作,實現各國間的合作共贏。如今,由我國倡議和牽頭建立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實現相關國家海洋互聯互通、海洋戰略對接與耦合的重要平臺,在國際交流與合作中發揮著重要的橋梁作用。今后,我們必須要畫好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工筆畫”,讓其走深走實,齊心開創共建其美好未來,讓其成為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助推器。第一,深入持續地將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融入建設之中,打造海洋共同體的綠色基調。第二,加強交流與合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僅靠一國之力是很難走深走實,必須通過各國海上的互聯互通、相關各個領域的務實合作,才能更好地解決相關的建設障礙。通過不斷深化科技人文等各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以此不斷推動各國海洋文化的交流和交融,促進各國增進和共享海洋福祉。如此,在社會領域形成以海為聯系的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的美好局面,助力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