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 司正方圓 董家驊
摘要:本文以湖南航天有限責任公司為例,針對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的法人治理結構展開了一系列研究。對國有企業在股東,董事會的公司治理結構中采用了私人資本,經營權、監督權等層面存在不容忽視的缺陷,控股比例存在爭議以及決策環境存在制約,黨委和董事會存在矛盾等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堅持基本的經濟制度攤行國企分類制改革,合理確定國家控股比例: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通過股權制衡解決決策環境中的各類矛盾等。
關鍵詞:國有企業 混合所有制改革 法人治理結構
一、湖南航天有限責任公司現狀分析
(一)企業概況
湖南航天有限責任公司始建于1970年,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也是經周恩來總理親自批準成立的軍品系統科研生產三線基地。2017年,湖南航天成為國家發改委第二批9家混改試點單位之一。其注冊資本為15億元,經過48年的發展,湖南航天現已成為軍民融合型高科技企業,在航天裝備及新材料、環保系統工程領域具備較強科技創新能力。
(二)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步驟
1.擴大資金來源。吸收多種資金.促進股東多元化。資金來源從以前單一的國有資本擴大到民營資本、銀行資本等,建立員工持股制度,廣納資本,相互融合,激發國有企業的活力。
募集資金主要用于提升湖南航天現有產業的能力建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及傳統生產線智能化改造等三個方面,超募資金圍繞主業發展,按照“高科技、小規模、補短板”原則開展收并購,以及補充流動資金,改善資本結構。
2.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形成公司治理格局,增加治理規范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明確的公司治理結構,明確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和監事會的職責,使公司的經營更加規范。建立規范化、市場化運營機制提高業務運營的效率和質量。
3.提高國有企業的競爭力。國有企業在市場中不能光靠壟斷地位和政策性優惠來盈利,必須具有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競爭能力,借助私企在市場方面的優勢能力,釋放更多發展潛力。
4.強化國有企業的資本化運營,建立風險共擔機制。改變過去國有企業的經營風險只由國家承擔的局面,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起風險共擔機制,多種資本共同分擔風險,擴大風險過渡期,減少國有企業損失,保存國有企業實力。
5.完成整體上市計劃。湖南航天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將加快推進整體上市這個最終目標。
二、存在的問題
(一)股東層面。控股比例存在爭議,資本融合途徑不清晰。當國有企業持股比例較低時,國有資本的控股權得不到保障,國有資產存在被外來資本惡意侵吞的風險。同時,公司管理層也存在被暗中抽調導致決策的偏離和錯誤導向,影響國有企業的經營方向。當國有企業持股比例較高時,一些民營企業不愿意和國有企業合作。且國資股權多元化與混合所有制混雜等問題突出,部分聲稱已經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國有企業,其法人治理結構并沒有發生變化,將非國有資本與國有資本機械混合,在資本結構上仍是國有獨資,而且在投資領域、投資額度、投資對象、準入條件具有諸多限制。
(二)董事會層面。第一是決策環境存在制約,黨委和董事會存在矛盾。目前,大型國有企業集團一般選擇在二,三級公司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多數國有企業保持其絕對控股地位,形成了國有獨資公司和N個混合改革子公司的局面。雖然國有企業的法人人數不小,而且股權結構發生了變化,但實際上這些混合所有制子公司的經營仍受國有獨資集團公司的影響,由于缺乏足夠的話語權,企業的決策和運作機制仍然過時,或者變化不大,混合改革的效果非常有限。混改之后.黨委書記和董事長由原本的一人兼任變成分人治之,決策的不確定性增加。原本公司的重大事項由一個會議共同解決變成多個會議不同人員共同討論使得決策的做出存在意見不合、傳達不一的問題。另外,在決策的施行過程中,由于兩者不,同的利益關系可能存在相互扯皮、相互推諉的情況造成效率的降低。
三、關于改善國企混改的解決方案和建議
(一)股東層面。堅持基本的經濟制度.推行國企分類制改革.合理確定國家控股比例。我們認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一股權比例,首先,應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平等對待國有和民營經濟,實行競爭中立原則。其次,應推行國企分類制改革,針對行業特征進一步明確分類,為國企混合改革指明方向。企業可按照其主業方向、戰略地位、型號任務、保密要求可以在功能界定和分類上區分為核心、重要、一般等三個等級。在合理確定國家控股比例上根據等級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宜參則參,同時結合企業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實行一企一策,成熟一個就推進一個,堅決不搞為混合而混合的形式主義。對于核心的國有企業從原則上應當實行國有獨資或者國有絕對控股:對于重要國有企業原則上應當保持國有絕對控股或者國有相對控股:對于一般國有企業原則上應當實行國有相對控股或者國有參股。這樣的區分.有助于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提升國有資本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
(二)董事會層面。要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通過股權制衡解決決策環境中的各類矛盾。決策權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控股比例分配造成的權利不均、上下級的矛盾、黨委和董事會的矛盾。所以在黨的領導下,決策的施行過程中可采取股權制衡的調節方式,提高經營管理的效率。第一,企業在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應當防止股權過于集中或過于分散,這兩種極端情況都會對企業的績效產生一定負面的影響。第二,通過引入新的資本,優化股權結構,從而在大股東之間形成有效的股權制衡關系,打破~股獨大”的格局.使民資具有一定的話語權。第三,企業應引入民營、外資等非國有資本,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混合所有制,而非國有資本之間的股權多元化,這也是一種更優的股權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