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 孫夢


摘要:自2012年《關于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發表以來,大病保險精準扶貧成效在全國廣泛得到了驗證。截止2017年底,大病保險已基本覆蓋全國,為10.6億城鄉居民提供大病保障,成為中國特色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病保險推廣的背景下形成了經典的“八大模式”,其中江陰模式政府主導,保險公司經辦,居民在補貼外繳費的模式符合多元主義理論,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扶貧成效。因此,本文選取江陰為樣本,運用演化博弈論模式研究該模式下政府、保險公司、居民三主體互動效應的內在機制,結果說明內在機制的本質是政府發揮大病保險運行起始階段的統籌規戈U作用,提高補貼和數據來促進商業保險公司對當地健康產業的投入,保險公司提高服務效率并構建有效信息溝通渠道,增加居民對風險管理和自身狀況的認識,做好知識扶貧,從根源上減少大病的發生。
關鍵詞:大病保險 演化博弈論 多元主義理論
一、引言
在全國現有的7000多萬貧困農民中,因病致貧的占42%,其中有1000多萬人患有慢性病或者大病,在五大致貧的原因中,大病致貧占了首位。因此,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完善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大病保險有效緩解了江陰地區參合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目前中國的大部分地區大病保險的發展存在瓶頸,江陰地區因地制宜的推廣大病保險是很好的典范,搞清楚江陰地區大病保險的發展模式能夠起到很好的借鑒作用。因此,本文選取獨特視角,試圖利用演化博弈論,通過對多主體視角下江陰地區大病保險的發展狀況與政府、居民、保險公司三者互動效應的內在機制的研究,探討如何完善我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現有文章主要圍繞大病保險背景下的囊括政府、保險公司兩個主體的運作機制以及二者的關系展開研究。馬偉玲指出我國一些城市的大病保險歸納起來有三種:政府主導、購買商保運行方式的契約服務模式,政府支持籌資、商保主導經營的商代合同模式等。居民決定投保的過程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國外的學者的研究更傾向于實地調查后進行定性分析,Kimani,JK以內羅畢市城市貧民窟居民為樣本,他指出與非正規部門相比,在正規就業部門工作的受訪者更有可能參加NHIF計劃。而國內學者主要以建立模型的方法分析居民參加大病保險的影響因子。郭華等基于Heckma兩階段模型,認為影響農民大病就診的主要因素為性別、家庭規模、是否患有慢性病和衛生可及性。
多數學者利用演化博弈論作為從行為金融學角度思考的一種手段,對保險行業中各方間的博弈關系進行研究。MarkoB ackovic等定義了非合作博弈模型、最優性原則等,分析在共同保險中獲得全部或部分信息的條件下如何實現均衡策略的目標。吲蔣和勝等和MohamedS.Eid等都利用動態分析,分別對農產品價格保險市場中政府和保險公司建立博弈模型、對災后保險的雙方建立博弈模型H。前者同樣得到政府與保險企業存在合作的演化穩定策略的結論,而后者由于災害出現的隨機性,演化穩定的策略是選定不同保險計劃和保險公司的振蕩線。
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實施時間不長,大多數地區仍處于摸索推廣的階段,在政策和管理方面存在差異,但是現有研究著重研究影響居民保險滿意度的因素,而沒有進一步考慮普適性大病保險的發展模式。綜合來看本文具有如下創新點:
1.將大病保險和演化博弈論結合起來,通過演化博弈論來解釋大病保險的扶貧功能。2.運用多元主義理論,從政府、居民、商業保險公司三者的互動效應角度探究影響大病保險發展的因素。
由此可見,本文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三、保險公司和政府的演化博弈模型
(一)參數設計
探討政府與商業保險公司之間的博弈,本質在于研究“政府與保險公司合作的機制及其對大病保險發展的影響”。對大病保險項目改革,政府的基本政策要點是:提高大病保險的專業服務質量和減少居民因病致貧的概率,其主要行動邏輯為“提供補貼”及“不提供補貼”兩種策略選擇。本文假設:保險公司提供大病保險使保險市場更好的發展、大病保險體制更加完善所獲得的社會效益為B1,政府的補貼使居民返貧人數變少,死亡率、失業率破產率的減少所帶來的均衡穩定的發展而獲得的經濟效益為B2(假設此時政府獲得的凈收益大于等于0,即B2-s≥0),引導商業保險公司提供大病保險的激勵補貼為s。對于商業保險公司,在政府提供引導其提供大病保險產品的補貼時,其行動邏輯主要為“提供”及“不提供”大病保險。本文假設:商業保險公司選擇“提供”城鄉居民大病保險,保險公司獲得居民的保費收入11,并同時獲得政府的激勵補貼s:當政府不提供激勵補貼時,保險公司若提供大病保險,需向居民收取更高的保費12,保險公司需支付理賠成本c,理賠的概率為P,則不需理賠的概率為(1-P)。
(二)演化穩定策略
假設上述所有參數均大于0,則政府與商業保險公司的博弈矩陣如下:
(三)均衡點穩定性分析
對政府與商業保險公司進化穩定策略進行求解,可得到A(0,0)、B(0,1)、c(1,0)及D(1,1)四個均衡點,進行均衡點穩定性分析后發現,A,B是鞍點,而。點是不穩定點,只有c點是穩定均衡點,達到演化穩定時,政府選擇“提供補貼”大病保險項目,商業保險公司選擇“提供大病保險”,這時政府及商業保險公司均會選擇“積極合作”的穩定演化策略。c(1,1)表示政府及商業保險公司均意識到推動大病保險項目能夠實現資源合理分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均可通過大病保險項目得以實現,在長期的模仿學習中,政府和保險公司均會選擇積極發展大病保險項目,使得最終二者演化博弈得以收斂于c(1,1),策略組合的合作演化過程如圖2所示。
四、保險公司和居民演化博弈模型
(一)參數設計
探討居民和商業保險公司之間的博弈,本質在于研究“居民和保險公司的交易選擇及其對大病保險發展的影響”?,F有制度要求經營大病保險的企業以“保本微利”作為其經營理念,因此本文中的保險公司以成本效益核算為前提。其主要行動邏輯為“提高保障水平”及“不提高保障水平”兩種策略選擇。本文假設:保險公司選擇“提高保障水平”,保險公司獲得居民大病保險“心理賬戶”升值價值V;由于整體衛生環境和定期體檢等增值服務,使居民患大病風險減少、大病及時發現的可能性增大,居民損失減少值L的部分會成為保險公司少支出的保險金aL:保險公司提高保障水平成本為c:居民的主要行動邏輯為“提高保費”及“不提高保費”兩種策略選擇。本文假設:居民提高保費時增加的投保成本成為保險公司增加的保費收入l;居民投保之后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道德風險問題,并最終轉化成為道德風險損失M,其中β部分會轉嫁到保險公司成為其保險金支出βM;居民增加保險檔次之后會覆蓋部分原來的風險暴露,由此減少的預期損失E,并同時將這部分風險轉嫁到保險公司上,成為其預期損失增加值。本文假設規避政府過度干預、干擾市場機制作用等問題,所以政府與居民博弈不作考慮。
(二)演化穩定策略
假設上述所有參數均大于O,則保險公司與居民的博弈矩陣如下:
五、結論和建議
根據上述圖表關系可知,保險公司承辦地區的基礎衛生水平是影響保險公司投入水平的重要因素,基礎衛生環境差,則保險公司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去完善當地衛生水平,包括增加服務站點,健全定期體檢風險掌控體制、建立有效信息登記系統等,這一系列的累計成本很可能大大超過了保險公司不作為的成本。政府的補助能夠有效的緩解保險公司的壓力,否則保險公司想要承辦大病保險,則必須向居民征收更高的保費,但這會增加居民的升檔成本,居民更可能選擇維持較低的保障水平,甚至放棄投保。因此政府在大病保險運行的起始階段,起著主導大病保險發展方向的角色。
當大病保險運行一段時間之后,服務效率較高的保險公司能夠明顯改善當地的基礎衛生水平,使得居民在投入同等保費的情況下,獲得的保障水平更高,由此帶來投保后的損失大大減少,這能夠很好的激勵居民提升升檔意愿,促使大病保險良性發展。同時,保險公司在提升保障的同時,也會加強對于大病保險等保險相關知識的宣傳,從而加強人們的認知水平,最終帶來保險在居民“心理賬戶”價值的提升。在保險公司建立起一系列的服務站,以及有效的信息記錄系統之后,居民投保之后的道德風險損失自負,也能夠有效地抑制保險中存在的道德風險問題,促使保險公司提供更高的保障,帶來更好的服務水平。因此,在大病保險運行的中后期,保險公司起著主導大病保險發展方向的角色,而居民作為服務的接受者,在大病保險的良性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缺少的助推作用。
鑒于以上結論,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政府做好大病保險運行初始階段的統籌規劃角色;保險公司提高服務效率,構建信息溝通渠道,提高居民保險認知;居民摒棄道德風險,做好政策的輔助與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