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振武
摘要:鄉財縣管政策在我國推行多年,可以起到一定的規范資金管理和風險防范作用,對于鄉鎮財政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引導性,但同時也會存在手續繁雜,審批時間長,鄉鎮財政管理受到干涉等等問題。在推行鄉財縣管政策過程中一定要幫助鄉鎮政府提高財政管理水平,落實國家政策。
關鍵詞:鄉財縣管 鄉鎮財政管理 基層治理
鄉財縣管的目的是提高鄉鎮政府財政管理水平,減輕鄉鎮政府負債,但在推行過程中阻礙重重。在推行過程中發現問題的要及時做好應對措施,完善鄉財縣管政策以及配套措施,發揮鄉財縣管政策的優勢,促進鄉鎮財政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鄉財縣管政策在鄉鎮財政管理中的優勢
(一)實現全方位的鄉鎮財政管理
鄉財縣管可以有效減少基層政府亂收費,同時減少政府人員隨意任用,改變了財政資金的消耗和不合理債務的狀況,最大限度減少政府收費養人的問題。鄉財縣管政策的落實,減少了鄉鎮政府私自開設資金賬戶的問題,對收費項目進行統一管理,減少了亂收費的問題。同時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激勵政府對于鄉鎮的財政管理進行引導,幫助當地農民減輕負擔,使得補貼制度更加透明化,使農民能夠享受到國家優惠政策。
(二)約束鄉鎮財政預算外資金管理
鄉財縣管可以對鄉鎮政府預算外資金管理進行統一規范,核定收費標準,減輕農民負擔,鄉鎮政府收取的費用必須全額上繳到縣級政府,禁止了自收自支情況的發生。減少基層腐敗,有利于政府收費的透明化。
(三)保證鄉鎮政府財政支出管理的規范化
鄉財縣管可以使鄉鎮政府財政支出管理實現規范化,對于政府的支出情況進行合理安排,加大對專項資金的監管力度,確保資金能夠專款專用。根據資金額度大小,嚴格資金使用的審批程序,數額較大的資金必須得到縣級財政部門的審批才能使用,保證資金利用效率。
(四)減少鄉鎮政府的腐敗現象
鄉財縣管可以有效發揮縣級政府的監督作用,有效減少基層政府的腐敗現象,減少鄉鎮政府的財政赤字,將補貼直接發放到農民手中,保障基層群眾的基本生活。減少鄉鎮政府面子工程的支出,保證財政資金可以得到合理的分配。
(五)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處理能力
鄉財縣管可以實現會計核算的規范化管理,引進更加先進的會計管理軟件,提高會計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從而使會計信息更加真實、準確和完整,為縣級政府的財政預算和決策提供了精確的數據支持,有利于政府做出正確的決策。
二、鄉財縣管在鄉鎮財政管理中的問題
(一)部分程序過于復雜,增加了運營成本
鄉財縣管政策可以減少會計人員的工作量,但是會增加整個鄉縣財政系統的運行成本,手續、交接、核實等工作量增加,鄉縣財務人員要往返于兩地之間會產生較大的交通費、住宿費和管理費用,部分私人票據的報銷情況也會增加。
(二)缺乏完善的管理政策
鄉財縣管政策缺乏相應的配套模式,反而會增加財政支出,我國鄉財縣管政策在部分試點地區獲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偏遠地區仍然難以在短期內達到預期的效果,政策細節方面仍然存在問題需要解決和完善。
三、鄉財縣管在鄉鎮財政管理中的對策
(一)提升對鄉鎮財政管理的認識,積極配合鄉財縣管改革
要推動鄉財縣管政策的落實,就要轉變鄉鎮政府工作人員的思想觀念,配合鄉財縣管政策的實施,加強對農民情況的關注,通過認真細致的調研工作,幫助縣級財政部門做好財政預算,為財政預算提供更加真實可靠的工作數據,貼近農民群眾。
(二)簡化財政管理流程,降低財政管理成本
鄉財縣管政策要盡可能地簡化鄉鎮財政管理流程,降低鄉鎮財政管理成本。鄉鎮政府在面對緊急情況時,很難在短時間內開展撥款工作。鄉財縣管政策下鄉鎮政府可以存放一定數量的備用資金,簡化審批流程。發揮財政部門的作用,精簡工作人員,選拔更加優秀的人才,提高財政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
(三)健全鄉鎮財政管理內部控制工作,實現鄉財縣管規范化管理
鄉鎮政府的領導要以身作則,遵守內控管理制度,設立嚴格的監督體系,實現鄉財縣管和財政資金的規范化管理,在發現財政支出漏洞時,要及時予以糾正。在財政管理過程中,一定要做好溝通和反饋工作,自覺規范財政管理行為,建立良好的基層政府形象。
(四)細化財政支出管理,建立財政預算管理系統
細化財政開支,節省流動資金,保證財為民所用,注重財政管理細節,減少不必要的開支,盡可能降低管理成本,減少審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信息化網絡體系,減少鄉縣政府間的往返開支,節約人力財力。
結語:鄉財縣管政策的實施可以幫助鄉鎮政府突破經濟職能,減輕負債。在鄉財縣管推進過程中,要完善經濟管理政策,提高鄉鎮財政管理水平,推動縣鄉共同發展,提高鄉鎮政府財政管理的規范化,建立完善的鄉財縣管政策管理制度以及相應的配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