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通過運用因子分析方法,本文對2018年公布年報的我國21家餐飲業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構建經營業績評價指標體系,從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成長能力四個方面對我國餐飲業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進行了綜合評價。結果證實,我國餐飲業上市公司發展水平參差不齊,餐飲業整體質量偏低。本文針對這些問題給出啟示與建議以提升我國餐飲業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
關鍵詞:餐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因子分析
一、選題的意義和目的
我國餐飲業消費市場廣闊,2018年我國餐飲收入42716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餐飲業的不斷發展對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緩解就業壓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截至2017年底我國注冊登記的餐飲業法人企業有25884個,但根據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2018年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主板上市的餐飲企業僅有3家,新三板上市的餐飲企業僅有20家,這與我國餐飲業蓬勃發展的態勢并不相吻合。因此研究我國餐飲業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對推動餐飲業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讓已經上市的餐飲企業管理者意識到自己的不足,發現企業經營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另一方面可以讓投資者了解企業的發展狀況,同時可以為其它準備上市的公司提供借鑒。
二、因子分析的原理及指標體系的構建
因子分析方法主要是通過研究眾多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找出少數幾個變量即“因子”來概括其內部的聯系,是一種通過降維以簡化數據的統計方法。
本文以2018年公布年報的21家餐飲業上市公司為樣本進行因子分析,其中包括3家主板上市企業:西安飲食、全聚德、廣州酒家;14家新三板上市企業:洛陽餐旅、百富餐飲、紫羅蘭、優格花園、粵珍小廚、望湘園、紅鼎豆撈、華鼎團膳、伊秀股份、小尾羊、順豐股份、千吉萊、狗不理、新豐小吃;4家港板上市企業:味千、呷哺呷哺、國際天食和唐宮中國。構建包含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成長能力四個方面的經營業績評價指標體系。在這四個方面共選取了十四項典型的財務指標(見表1),以更好的展現幾家上市公司的綜合實力。
三、因子分析的過程及結果
(1)將數據標準化后進行KMO和巴特利特球度檢驗
本研究的KMO值為0.659,根據KMO值參考標準,KMO值在0.5以上,可以進行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度檢驗統計量的觀測值為394.644,相應的概率p值為0,同樣表明本文數據適合做因子分析。
(2)提取公共因子
采用主成分方法提取公共因子,選擇特征值大于1的特征值數為公共因子個數。研究顯示前4個因子的累積方差貢獻率已經達到了84.32%,因此提取4個公共因子進行分析。
(3)輸出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
通過方差最大化法旋轉得到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通過分析14個指標變量的載荷大小,將其降維成4個公共因子并對其進行命名。其中第一公共因子(F1)總體上在X1至X6上載荷較大,命名為盈利性因子;第二公共因子(F2)總體上在X10、X11上載荷較大,命名為營運性因子;第三公共因子(F3)總體上在X7至X9上載荷較大,命名為償債性因子;第四公共因子(F4)總體上在X12至X14上載荷較大,命名為成長性因子。
(4)計算綜合得分并進行綜合評估
采用回歸法求得各因子得分,以提取的四個公共因子的方差貢獻率作為權重,結合各因子得分,可得綜合因子得分函數:
F=0.4463*F1+0.2015*F2+0.1219*F3+0.0736*F4
根據綜合因子得分函數,可以計算21家餐飲業上市公司的綜合得分及排名:
從總得分來看,綜合因子得分在0.3以上的公司有7家,這七家公司主要成立于北京、上海、廣州等經濟發達的省份,區位優勢顯著,綜合競爭力較強。綜合因子得分大于0小于0.3的有6家,屬于經營業績一般的公司。綜合因子得分為負的公司有8家,屬于經營業績較差的公司。在這21家上市公司中,在上海注冊成立的有4家,在北京注冊成立的有2家,在許多省份沒有注冊成立的餐飲業上市公司。表明我國餐飲業上市公司整體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不同地區餐飲業發展水平并不均衡。
綜合得分位居前列的分別是呷哺呷哺、廣州酒家和順豐股份,其中呷哺呷哺的盈利能力較強,位居第一,雖然其成長性因子排名較為靠后,但其總資產、營業利潤和營業收入均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是綜合效益較高的公司;廣州酒家的各因子排名均衡,發展較好;順豐股份的營運能力較強,位居第一,說明該公司的市場銷售狀況較好,流動資金和資本運用效率高但其償債能力有待進一步的加強。
洛陽餐旅的成長能力位居第一,說明自2016年上市以來,該公司獲得了飛速的發展,但其營運能力不足,應該更加注重經營管理方面的改善,提高企業資金周轉能力和資本運用效率。
四、研究結論及啟示
第一,雖然我國的餐飲業發展迅速,但是整體質量卻不是很高。大多數的餐飲企業規模較小,各項財務指標符合上市融資要求的企業比較少。與此同時,在已經上市的餐飲企業中,綜合得分為負的也有許多。因此,民營餐飲企業應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增強融資意識,引進優秀的餐飲管理以及服務人才,順應時代潮流,發展綠色餐飲。
第二,餐飲業上市公司可以借鑒呷哺呷哺的品牌連鎖化系列化的發展戰略,將自己的餐飲品牌推廣向全國各地;同時可以借鑒廣州酒家“餐飲立品牌,食品創規模”的雙輪驅動戰略,擴展主營業務,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一些老字號企業則應積極調整發展戰略以適應餐飲市場的新要求,創新營銷手段,開展線上銷售與線下銷售相結合的模式;在過去的一年中團膳表現突出,綜合得分排名較為靠前的粵珍小廚和華鼎團膳,其主營收入中都有團膳業務,其它公司也可以根據自身狀況適當開展這一業務。
參考文獻
[1]胡靜楠.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酒店餐飲業上市公司績效評價[J].河北企業,2018(08):76-77
[2]丁爍,岳寧寧,王夢遷,王海俠.基于EVA餐飲業上市公司的績效評價—以全聚德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8(06):36-38
[3]應焯萍.我國餐飲業上市公司經營業績評價模型的建立及實證分析[D].浙江工商大學,2013
作者簡介:張媛(1997—),女,漢族,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