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安地鐵3號線先后通過高新區、小寨金融區、大雁塔、金花路商貿區、浐灞生態區、國際港務區等大型客流集散點和人口集中區,是西安軌道交通規劃的骨架網線,也是西安地鐵目前規劃中唯一一條有高架的線路,對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拉大城市骨架,促進沿線土地開發利用和增加客流,提高地鐵自身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地鐵3號線;經濟效應
浐灞生態區成立于2004年9月,主體位于西安市未央區和灞橋區,是西安市確定重點發展的“四區二基地”之一,重點發展現代金融、會議會展、生態旅游三大支柱產業,目的是通過流域綜合治理和生態建設,完善城市形態,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同時突出發展金融商貿、旅游休閑、會議會展、文化教育等現代高端服務業和生態人居環境產業。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醫療、教育等基礎設施不完善;文化創業產業發展內在動力不足,沒有以生態特色形成文化產業鏈;金融、商貿等服務業發展不成熟,創造的就業機會少,因此常住人口少而不能帶動消費。
一、地鐵的經濟效應
(1)推進房地產
地鐵對房地產開發的升值影響是必然的,購房者如果上班要準時,地鐵比一般的公共交通工具都更有優越性。地鐵與地區土地開發利用相互促進,可增進地鐵的經濟效益。
(2)推進商業發展
地鐵商業已成為商業圈的重要部分,在地下穿越道發展地下商業鼓勵了投資者將城市道路交叉口及地鐵樞紐站的地下空間作為商業區,提高了經濟利用價值,而地下商鋪的租金相對也很高。
(3)推進廣告發展
地鐵的開通給廣告提供了大量發展空間。地鐵冠名權、地鐵車身廣告、地鐵車廂內液晶屏、地鐵車內平面廣告、車票廣告、地鐵站廣告、隧道內廣告等覆蓋了地鐵通道。且由于人流量巨大,地鐵廣告位的價格也是居高不下。
二、南京發展模式
南京地鐵首條線路于2005年正式通車,在開通首個整年就實現了收支平衡、略有盈余,一舉打破了地鐵運營虧損的世界性難題,也是大陸地區唯一盈利的城市軌道交通。其借鑒了全球唯一盈利的香港地鐵運營模式,實施了資源開發整合,主要以票務收入和核心資源如土地、廣告、商鋪等開發為主要獲利目標,挖掘地鐵資源,發展壯大地鐵經濟。從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上都創造了國內的“最低紀錄”,從地鐵商鋪、廣告、銀行、無線通訊等資源帶來可觀的收益。
其次,南京地鐵著力打造品牌車站,以向市民、游客傳播正確的生活理念。曾建造“糖果車站”、“博愛車站”、“清風車站”、“創業車站”“環保車站”等品牌車站。如“創業車站”,是全國首個以創業為主題的地鐵站,也是南京地鐵“人文品牌”推出的第6個主題車站,是展示傳播南京創業文化精神的窗口。另外,為喚起更多人對環境的關注,增加“環保號”地鐵列車,讓大家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身邊人。除此之外,以中秋、國慶等節日特色打造的主題車廂,給人詩情畫意的豐富體驗,展示了南京的城市形象。
三、對策建議
(1)主題車廂
生態文化已經成為浐灞生態區獨具特色的文化定位,西安世博園、浐灞國家濕地公園、桃花潭公園、浐灞滋水公園等休閑旅游項目,不僅是浐灞生態區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成果,也成為市民共享生態成果、傳播生態理念的重要載體,而浐灞生態區自主開發的絲路國際創意夢工場等這些新開發的項目,目前不為人廣泛知道,可利用地鐵車廂的主題宣傳大力推廣浐灞生態區的文化建設成果,以增加知名度,吸引人才、能源等投資。
(2)品牌地鐵站
在浐灞站建造“浐灞生態園”品牌地鐵站,形成以“金融創新、互聯網+創業”為主的創客平臺,推進金融產業集聚,加大新興金融業態的引進和培育力度,開展小微金融孵化,啟動創意設計產業孵化中心,以文創產業為龍頭,孵化器為引擎,打造出一個相關產業云集、服務配套完備、與國際人文生態相融合的國際化大都市文創產業體系,將此金融創新和互聯網創業做成浐灞的一大特色。
(3)“互聯網+”旅游
“互聯網+”是新型旅游服務方式。完善地鐵app首頁的查詢功能:線網圖、站點信息、地鐵生活、公告信息等。一方面使游客掌握實時地理位置、出行方式、到站時間等基礎信息;另一方面推出旅游專欄,如浐灞生態園區,使得乘客進入浐灞即可享受WiFi,在地鐵上就可以查詢外面的旅游景點、門票價格、游客人數、周圍酒店等信息,更可以直接購買門票、電影票等,實現線上支付,方便快捷。
(4)招商引資
地鐵沿線可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抓住這一機會,進行商鋪、廣告招租,引進人才和資源,與浐灞生態園品牌地鐵站相互結合促進,擴大浐灞金融區的影響,發展金融服務圈。
(5)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方面,前期的保障性住房及安置小區應合理投入使用;交通方面,地鐵、公車的建設刻不容緩;水資源生態建設方面,加強河流、農林水的治理;城區居住方面,綠化、水、電、熱、垃圾分類處理等需配套同步進行;還有更重要的教育和醫療設施的建設,因為這是一個地區人口質量的關鍵。
四 總結
浐灞作為生態區,應以生態為發展主題,首先要讓生態和旅游有機融合,完善區內各類旅游服務設施,建設綠色示范城區,不斷進行環境創新,抓住“互聯網+”時代來臨的契機,加快新興產業的發展,引入環境創新型企業,創造就業,吸引常住人口;依托歐亞經濟論壇影響力,建設西安領事館區,發展外商打造對外開放新窗口,拉動金融、商貿等服務業的發展,提升其服務業的知名度與影響力;發揮生態優勢,發展健康養老業,最終達到經濟與生態效益一致發展。
作者簡介:王雯麗(1996—),女,在讀碩士,陜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人口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