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天喜
摘? 要:在國際“一帶一路”的倡議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參與到了國際項目建設和投資中,但面對復雜國際形勢和不同國別政策,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逐步不能適應國際化的財務管控,本文從境外財務管理中存才的主要問題出發,淺析應對的相關措施,為“走出去”企業的財務管理提供借鑒。
關鍵詞:境外;財務管理;措施
自2013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印度您西亞時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時至5年多,已經有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協議。截止2018年末,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900億美元,年均增長5.2%,在沿線國家新簽定的對外承包合同額超過6000億美元,年均增長11.9%。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乘船出海,順風破浪,已經在境外形成了集團化的發展趨勢,但同時也受不同國家經濟環境、稅收環境、法律環境等一系列的影響,傳統的財務管控已不能滿足境外快速化、集團化的財務發展戰略,一系列財務問題逐步凸顯。
本文將從境外公司財務管控的現狀和面臨的主要問題出發,探索相關的應對措施及財務管控的方法。
一、現狀和面臨的主要問題
(1)內外賬目不一
內賬是指按照中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的財務核算賬目,外賬是指按照所在國的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的財務核算賬目。
從理論上講,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不需要內外兩套賬目來進行核算,涉及到稅務差異或者報表差異的時候進行調整納稅及列報即可。但在實務中,由于各個國家的財務核算準則和信息披露要求等各個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為滿足中國境內和所在國的財務信息列報要求及納稅申報,內外兩套賬務不得不相并而行,但也受以上外部環境因素影響,形成了兩套賬務在核算上和稅務上的處理差異。此外,這種內外賬目的不一性也往往出自于企業自身的管理缺陷。在境外成立公司或者承接業務時未能充分的了解所在國的相關法律法規,發生的部分成本費用不滿足所在國的記賬要求和稅務抵扣標準,只能在內賬中進行核算。
(2)稅收政策把控不準
境外業務在稅收方面的突出特別表現為綜合性、復雜性和多變性。雖然國際上稅收體系基本上以增值稅為主和所得稅為主,但稅收在稅收征收、抵扣等方面差異較大,而且在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變動頻繁,這就形成了在開展境外業務及經營境外公司的過程中的稅收困境。同時,各個國家為了保護本國企業的發展、勞動力的充分就業、環境保護等方面考慮,同時會征收不同的稅費,這些稅收成本靈活多變,導致企業的稅收成本難以準確把控,經營成本持續增加。
(3)資金閑置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不同國家經濟發展不均衡,有的國家外匯儲備有限,很難兌換到國際性的貨幣,有的國家則為了保證本國貨幣的流通性,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亦或對跨境匯款設置了較高的稅務門檻,跨境匯款難度加大,導致企業在境外的資金回流很難回流,也很難通過內部融資方式用于其他國家地區業務發展資金需求,資金閑置成本居高不下。
(4)匯率風險估計不夠
匯率風險既是一項獨立的風險因素,同時也是貫穿于政治風險、經濟風險、經營分析之中,受其他風險的影響,是一個綜合性的風險因素。境外投資項目評估中企業往往僅考慮了匯率本身的波動帶來的風險敞口,并未全面分析評估與其他各方風險因素的綜合風險,風險估值不夠。
二、應對措施
(1)分析會計核算與納稅差異,合理設置核算體系
雖然各個國家的財務支付有所不同,所適用的財務軟件環境存在差異,但其會計核算的原則基本趨于一致,比如都采用權責發生制、復式記賬發生等。在部分經濟業務會計處理方式上,基本參考了國際企業會計準則(IFRS)的相關條款規定。因此內外賬的差異更多體現經濟業務的稅務差異上。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采用三步法,實現財務賬務的統一,兼顧稅務差異處理。
第一步,基于所在國的會計法律法規,通過市場調研選擇適合企業經濟業務的財務核算軟件,并兼顧所在國和中國的財務信息披露要求,及企業管理需求設置明細核算科目、輔助項目。軟件的語言環境應盡可能選擇多語言,至少應包括所在國語言、中文或者英文,以滿足信息使用者的使用。
第二步,以列舉法排列出企業在所在國經營過程中涉及的所有稅目、稅率及計稅基數,對比分析其與國內相關稅收規定的關聯性和差異性,并更具日常經濟業務建立國內納稅調整臺賬,以方便國內的稅收申報與披露。
第三步,信息列報。所在國的信息列報按照財務核算和納稅信息披露,國內的列報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外幣報表折算相關要求進行列報。
(2)建立專業化、區域化的稅務管控結構
國際化經營的稅務綜合性、專業性非常強,匯集了包括國際和國內的經濟、法律、財務、稅務、行業等多方面從宏觀到微觀的知識。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所在國與中國或者業務相關者所在國之間簽訂的稅收協定,包括稅收優惠、反避稅及信息交換等。一方面企業應當尋求專業化的稅務管理人才,建立專業化的稅務管理團隊,調研收集不同國家的稅收政策,最大化的利用所在國的投資優惠政策和國家間的稅收優惠協定控制稅收成本,防控稅務風險;另一方面應當分析不同國家的稅收體系,對稅收相似度大的國家進行區域化劃分,實現區域化的稅收管控結構,降低稅收管理成本。
(3)積極探索資金集中管理模式
盡快境外資金的管理存在“個性多、共性少”的特點,且涉及多國稅收、法律環境的限制,但隨著近些年各國經濟的不斷改革開放,一起簽訂了諸多國際多邊條約,為境外資金的集中管控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企業可以根據境外發展布局和已有市場,在考慮我國外匯政策的基礎上,充分分析境外業務地區的外匯政策的一致性與差異性,建立區域性的資金管理平臺,實現各區域資金的歸集與集中調用,降低資金冗余成本。
(4)加強匯率管理,合理降低匯率風險
境外公司的匯率風險通常表現為交易風險、兌換風險的經濟風險。企業在經營活動中經常保留的外幣資金,應當隨時預測外匯匯率行情的變化,編制并計算外幣折算風險暴露程度表,制定避免外匯風險的管理辦法和措施。
1.建立匯率周報制度,分析匯率發展趨勢。對匯率的日常分析有利于掌握匯率的發展趨勢,及時應對匯率的突發性變動,合理留存日常經營活力外幣余額。
2.選擇恰當貨幣結算,加強應收款項收回。在境外的經濟合同中,應當選擇可以自由兌換的貨幣,外匯收付中爭取付匯用軟貨幣,收匯用硬貨幣。同時應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加速資金回流,減少應收資金的交易風險。對于匯率波動較大地區的經濟合同,還應當附加有關匯率的補償條款,以彌補外匯變動損失。
3.合理運用金融衍生工具,如簽訂定期合同,即在期匯市場上,外匯交易雙方根據外匯匯率,在一定時期內買賣一定數額的外匯合同。
境外公司的財務管理了包括國際和國內的經濟、法律、財務、稅務、行業等多方面從宏觀到微觀的知識,在具體的實施與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是有待理論與實踐予以解決的,但并不影響其在企業境外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一帶一路”走出去戰略中,我們不僅僅只是看到巨大的發展機遇,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機遇中的重大挑戰。隨著境外經濟業務的不斷擴張,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將越來越不能滿足境外集團化的發展需要,因此,積極探索新的財務管理模式,將是助力企業在“一帶一路”中走的更穩、更快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