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證監會對于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處罰案例越來越多。財務造假不僅危害廣大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也會從根本上損害市場經濟的信用基礎,使得宏觀經濟難以正常運行。結合A案例對財務造假進行分析、剖析動因并提出加強公司自律、加大處罰力度、充實監管力量等防范措施。
關鍵詞:財務造假;防范措施;上市公司
近年來,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事件層出不窮,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的上市公司因財務造假遭到處罰,這種現象使得社會大眾對于我國上市公司真實的盈利能力產生質疑。A上市公司查出2016至2018年年報存在重大財務造假事件引起廣泛關注,A上市公司案例對于上市公司具有較強的警示作用。
一、案例分析
A上市公司是一家主要生產化學原料藥及制劑的醫藥企業。曾在2018年底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2019年4月,A公司發公告稱,公司營業收入、營業成本、費用等多個方面存在賬實不符,需加以調整。對于這些賬實不符的情況,A公司將之解釋為會計處理差錯。之后證監會調查查明,A公司通過用虛假銀行單據虛增存款、偽造業務憑證進行收入造假等手段虛報業績。從近年來A公司披露的財務報告,可以看出明顯的疑點:
(1)經營現金流量凈額大幅低于凈利潤
經營現金流量凈額指的是公司在經營活動中現金流入量減去現金流出量后的凈額。正常情況下,它將隨著凈利潤的變化而改變。據A公司披露的歷年財務報告顯示,早在2014年起,公司經營現金流凈額連續幾年大幅低于凈利潤,近4年多平均經營現金流量占凈利潤的比重還不到40%,這種情況除了大量應收賬款沒收回,就很可能是企業近些年實際收入和利潤的增長是虛高的。
(2)存貸雙高現象長期存在
A公司財務數據最明顯的質疑點就是存貸雙高,公司賬上有很高的存款余額同時又存在很高的貸款余額,從財務管理角度看,這是對資金的巨大浪費,有悖商業邏輯。A公司2018年三季度報顯示,公司貨幣資金余額為378億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達57%。同時短期借款、應付債券、其他流動負債等有息負債高達370億元,占凈資產的比例分別為109%和107%。回顧歷年來A公司的年度報告,可以發現,存貸雙高現象并非短期形成的。公司閑置大量的貨幣資金,卻不用來償還同樣高的債務。對此,公司是否存在如此多的貨幣資金這一點是存疑的。
二、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原因分析
(1)追求巨大的利益
上市公司參與財務造假,最初的出發點就是可以獲得巨額利益。許多上市公司管理層的薪酬隨著公司經營業績增長的,所以管理層為了追求利益,參與財務造假的事件層出不窮。此外,財務造假可以靈活地操縱公司利潤,跟花精力改善公司經營管理比起來,財務造假似乎是更輕易地改善經營業績。在連續經營業績不佳的年度,上市公司為了保住上市資格,不惜違規,通過財務造假營造公司經營狀況良好、發展前景良好的假象。
(2)財務造假的處罰輕
我國現行的證券法對于財務造假行為劃分為“信息披露有誤”,其最高處罰就是罰款60萬元,幾十萬元的處罰成本遠小于預期的造假收益,有些財務造假的造假利益高達幾十億、上百億。所以相比之下,處罰成本太低,發揮不了震懾作用,上市公司一旦開始財務造假,過輕的處罰成本就不值一提了。因此,違規成本低,處罰力度小是財務造假非常重要的原因。
(3)監管力度相對不足
目前上市公司數量繁多,證券監管部門很難實時全面地監管到每一家上市公司。監管力量不足,難以做到有效監管。此外,由于會計師事務所、保薦機構等中介機構與公司存在利益關系,很難做到完全獨立,甚至部分會計師事務所還共同參與造假,這進一步加大財務造假暴露的難度。
三、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防范對策
(1)加強公司自律,完善征信系統
無論是公司內部的財務人員還是管理層都應當樹立誠信的信仰,從而推動、加強公司自律,不做假賬,不進行財務造假。同時,要完善企業、個人征信系統,將是否有財務造假行為作為反映企業、個人征信情況的重要指標,如果涉及企業財務造假的,不僅該企業將會有存在財務造假行為的污點,而且該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同樣會被記錄,并予以警示。
(2)完善相關法制,加大處罰力度
要從源頭上遏制財務造假行為,就必須完善相關法制,加大處罰力度,使得財務造假機會成本增大。因此,重點在于完善刑事追責制度。就我國目前法制而言,對于財務造假行為,通常以行政處罰的方式進行追責,而刑事追責的情況比較少。為了改變刑事追責缺位現象,必須完善相應的刑事追責制度,不僅要對財務造假對應的具體刑名和量刑做出明確規定,還應明確適用刑事訴訟相關程序,從實體和程序兩個方面予以完善。
(3)?????? 充實監管力量,強化中介機構監管
在眾多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事件爆出的同時,可以發現,有些造假手法不難被查出,可見,會計師事務所未能做到勤勉盡責。因此應完善社會監督體系,并充實監管力量。強化中介機構監管,督促會計師事務所、保薦機構等中介機構勤勉盡責,并且對于發現中介機構出現違法違規問題一同嚴厲查處。
參考文獻
[1]李蓓.金亞科技財務造假案例分析[J].科技經濟市場,2018(10):47-48.124
[2]譚秀閣.雅百特財務造假案的分析與啟示[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2018.21(04):49-56
作者簡介:張濤(1997—),女,碩士研究生在讀,重慶理工大學,研究方向: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