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應全面推行“河長制”,讓原本無人愿管、被肆意破壞的河流,變成懸在“河長”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河長制”,即由各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負責轄區內河流的水環境的管理和保護工作,從而把河湖治理納入我國的經濟增長和宏觀調控,以“河長制”促進“河長治”。
關鍵詞:審計;河長制;資源保護
審計是推行“河長制”的一把利器。由于河湖的管理保護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以及不同的行政區域,是一項極為復雜的系統工程,響應政府號召全面推行“河長制”、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工作并不那么好開展。自2016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行《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以來,“河長制”的實施過程中出現河道管護經費使用、管護實施、管護效果等方面不夠規范等一系列問題。針對此情況,以審計為工具,了解“河長制”下河流的真實治理狀況,解決我國復雜水問題,加強水資源保護,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加強水污染防治,加強水生態修復,維護河湖健康生命,顯得十分必要。
那么,如何應用審計全面推行“河長制”,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呢?
一、將“河長制”的推行落實情況提上審計機關重要議程
應將“河長制”的推行落實情況作為審計機關一項長期的重要任務,由其任“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一方面,審計時可關注“河長制”相關法規政策的部署執行情況以及河長職責的履行情況,促使“河長”建立完善的河湖排污管控機制和河湖水質考核體系;另一方面,審計機關可通過翻閱相關“河長制”的會議紀要、財政投入、臺賬等資料,對河流沿岸居民進行實地走訪,查看河道的治理現狀,從而審查水體污染是否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時,可通過國家統計局獲取水資源總量、污染物排放量以及地下水資源數量等河湖基本指標數據,從而檢查河流污染治理的完成情況,揭示生態環境保護、開發利用及河長制實施過程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問題,對癥下藥,督促落實河湖水資源保護工作,為集約利用自然資源資產以及生態修復提供決策依據。
二、將“河長制”的執行情況納入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
結合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生態環境保護審計以及其他專項審計,將“河長制”的執行情況納入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重點關注“河長制”下,河長任職期間的工作責任落實、水污染防治和水環境治理以及水生態修復情況,對河長的資金管理使用、水域岸線等保護項目建設、水資源和河庫水域岸線管理保護進行審計。對這些項目的管理情況、水資源的治理情況,實行河長問責考核制,對不同河湖存在的不同問題,實行差異化河長績效評價考核,將“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結果和江河的整改情況作為河長的考核、任免、獎勵的重要依據;同時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對損害生態環境的河長,嚴格追究其責任,嚴重的報黨中央、國務院記錄在案,從而發揮河長制“達摩克利斯之劍”的作用,促使河長更好地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責任。
三、將“河長制”的審計工作納入“五年輪審”規劃
對于“河長制”的執行情況進行審計時,應創新審計思路、創新審計方法、創新審計模式,將其納入“五年輪審”規劃以及年度審計計劃,從而實現“河長制”數據共享,有效整合河湖治理資源,提高審計的質效。
在審計組織方式上,對“河長制”實行五統一原則,即對“組織領導、工作方案、審計力量、處理原則、對外公布”五方面,采取集中同步、同時段實施審計的方式,力求做到統一標尺、突出重點,實現“河長制審計”的制度化、常態化。
同時,利用大數據審計等信息技術方法,以本地區的電子地圖為基礎,可實行“河長制”信息化審計。利用環保、水利、農業、水警等多部門信息系統,獲取各部門數據,運用各專業知識進行多視角分析對比,將靜態的水環境審計變成動靜結合的審計,現場與遠程結合的審計;同時對違規占用河道、公礦產業違規排污等情況進行追蹤核實,實現事前、事中、事后的“河長制”全過程跟蹤審計,從而提升審計工作質效。
四、重點審查“河長制”管護經費資金使用管理情況
為實現“河長治”,應對“河長制”的管護經費的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專項審計。在管護資金撥付時,審查用于河湖污染治理的專項財政資金撥付的及時性以及安全性。在資金撥付后,綜合運用調查、審查等手段追蹤資金流向。首先,項目的管護經費資金申請進行概算審批,之后審查其是否嚴格執行項目預算管理,有無執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有無大額現金支付、資金多頭管理、項目支出超預算等不良情況,從而對管護經費的使用進行嚴格的控制。其次,對資金使用方面,審查有無管理者簽訂虛假合同、編制虛假材料、貪污私分、資金賬外運行等違紀情況,對河水的管理費、勘測費、鑒定費等是否按比例和范圍使用,有無超比例、超范圍使用的情況進行重點審查。同時審查管護相關憑證、票據是否真實完整有效、稅務處理是否正確,積極發揮審計作用,力爭使“河長制”管護資金用在實處,完善“河長制”的治理體系,保障國家水資源安全。
參考文獻
[1]劉仲文,劉業欣,張閩軍,劉俊民.領導干部“河長制”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方法創新[J].審計與理財,2016(08):8-9
[2]張厚美.河長制需要建立什么樣的協同機制?[J].環境教育,2017(05):33-34
作者簡介:張鑫(1996—),女,漢族,重慶市長壽區,碩士研究生,單位:重慶理工大學,研究方向:管理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