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淑琴
摘要: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全面改變了我國新聞信息傳播途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傳統新聞傳播。因此在新媒體時代下,為了更好地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需要深入分析自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傳播的沖擊及影響,這樣才能夠實現傳統新聞傳播的改革與創新。
關鍵詞:自媒體新聞傳播 傳統新聞傳播 沖擊 影響
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對我國新聞傳播事業造成極大影響。自媒體主要是通過網絡技術給予信息傳遞和發布的平臺,實效性比較強,拓展了當前信息發布渠道,并且能夠充分發揮出網絡平臺作用,吸引群眾評論和關注,對政府決策也會起到一定影響作用。自媒體具有開放性特點,并且用戶可以隨時在平臺上發布信息,能夠體現出自媒體新聞傳播的即時性。正是由于自媒體傳播具有即時性特點,可以在較大程度上提升新聞傳播速度和效率,然而快速發布特點也影響了新聞信息質量。由于當前我國在新聞傳播領域缺乏健全的監管體系,導致自媒體新聞傳播期間常常會出現權益糾紛事件,嚴重影響了新聞傳播過程。因此對于當前新聞行業發展來說,需要有效結合傳統新聞傳播和自媒體新聞傳播。
一、自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的特點分析
(一)時效性強
隨著自媒體的普及發展,顯著加強了信息傳播時效性,多數新聞事件在發生后便通過自媒體平臺進行傳播。隨著手機移動終端的快速發展,在事件發送和傳播期間有效縮短了時間差。并且部分新聞事件不僅采用微博微信等平臺進行發送,也開始采用直播發送形式,可以實現新聞與傳播的同步發展。自媒體新聞傳播的時效性得益于網絡監管和審核不嚴。
(二)碎片化信息
由于自媒體大多數為個人平臺,所以具備較多類型的功能,利用自媒體傳播的信息呈現出碎片化特點。多數新聞事件都是利用個人平臺進行發布和傳播,因此會收到寫作能力和思維習慣的影響,在傳播新聞事件時也就出現不同側重點,多以個人立場進行發布。其次,微博、微信平臺會收到字數限制,雖然論壇不會受到字數限制,但是對閱讀者的耐心提出較高要求。我國網民數量居多,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公眾話語權,使其逐漸成為輿論主導者和操控者。所以自媒體信息發布和傳播呈現出碎片化特點。
(三)信息個性化強
在自媒體傳播方式發展期間逐漸凸顯出個性化特征,在發布信息方面也不再睡到受到較多限制,用戶可以按照主觀感覺和信息特點進行發布,因此自媒體信息傳播逐漸具備個性化特征,吸引較多用戶關注自己喜愛的內容。微博,微信公眾號以及朋友圈等都為信息發布提供平臺和渠道,相應改變了傳播話語權和傳播生態。
(四)裂變式傳播
自媒體信息傳播已經呈現出裂變式特點,不僅傳播速度快,且覆蓋范圍比較廣。因此自媒體信息傳播屬于多對多形式,此種傳播方式不僅會影響正常信息傳播,導致發布者與接收者之間存在較多因素干擾。由于此種傳播方式導致信息存在不確定因素,因此會出現信息誤差問題,對傳輸終端造成影響。受眾在理解和接收信息期間存在較多疑惑,無法實現預期傳播效果。
二、自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傳播的沖擊與影響
傳統新聞傳播方式可以通過自媒體發展較多新聞線人,并且利用傳播平臺于受眾進行互動交流,通過自媒體平臺可以使新聞信息受到輿論監督。因此自媒體對于傳統新聞傳播所造成的影響和沖擊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對受眾和傳播人員的影響
由于在自媒體時代背景下,社會公眾不僅扮演新聞信息傳播者角色,也扮演信息接收者角色。以上特點屬于自媒體新聞與傳統新聞傳播之間的顯著差異。傳統新聞傳播方式在開始傳播之前,需要由多級領導進行審核批準之后才可以發布,然而自媒體新聞傳播方式在發布之前不需要進行審核,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新聞對信息傳播的壟斷權。自媒體新聞傳播方式不僅可以提升與受眾之間的交互性,還可以提升新聞影響范圍。
(二)對新聞內容和方式的影響
由于自媒體新聞傳播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特點就是開放性,在此種影響下可以使其傳統媒體注重開放性。傳統媒體在制作新聞期間,可以從前期選題,采訪到新聞寫作加工的各個環節凸顯出開放性特點。這樣可以確保傳統媒體發布的新聞信息貼合與大眾需求,也比較符合社會主流輿論。由于新聞事件往往是在較短時間內發生,因此無法再現新聞場景,此時傳統媒體就可以充分利用自媒體所發布的原始新聞素材,還可以考慮和自媒體進行合作,共同制作和傳播新聞。
(三)對新聞價值評判的影響
傳統新聞評價的價值因素主要包括新聞即時性,真實性和趣味性等。然而在自媒體環境下,大眾比較注重新聞的趣味性和新穎性,對于其他價值因素的注重程度比較弱。在傳統新聞傳播期間,受眾所接收的信息主要是由編輯進行篩選和加工的,具備鮮明的個人價值觀念和觀點,這樣就無法表達出讀者的觀點和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受眾的見解。然而在自媒體新聞傳播當中,受眾可以隨時發表自身觀點,并且與新聞發布者進行互動,傳輸自己的價值觀念,此種模式顯著提升了新聞傳播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并且在新聞傳播中加入大眾觀點,交互性比較強。
(四)對傳播形態的影響
傳統媒體在制作新聞之前,首先需要將選題報告給主編進行審核,之后才可以開始采訪,按照采訪對象搜集和尋找新聞資料,之后形成新聞報道內容。在傳播新聞信息期間,專業新聞從業人員才可以參與新聞編輯。但是對于自媒體新聞傳播來說,社會公眾均可以發布和傳播新聞,有效提升了新聞傳播速度。在新聞事件發生之后,公眾可以利用手機終端或者計算機等發布新聞信息,改變了新聞傳播狀態。面對新聞傳播形態的改變,傳統媒體也應當注重改革與創新,學習自媒體的各項優勢,優化傳播形態。
三、自媒體環境下傳統新聞傳播的應對措施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隨著自媒體的成熟發展,在較大程度上沖擊和影響了傳統媒體的新聞傳播方式。因此傳統媒體為了實現長久穩定發展,就必須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并且有效結合自媒體新聞傳播優勢,促進二者的共同發展。
(一)招募和培養新型人才
由于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不同媒體形式極大沖擊了傳統型新聞人才,但是也提供了發展機遇。因此不管是自媒體新聞傳播還是傳統新聞傳播,首先需要具備擁有高素質的新聞人才。對于新型新聞人才的要求主要是表現在以下方面:其一,可以靈活應用和掌握先進傳播技術。其二,需要深入分析和掌握受眾的喜好,可以采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將新聞信息傳播給社會大眾。其三,新聞工作者必須注重日常學習,可以通過多種學習方式提升新聞敏感度,加強自身專業能力。其四,新聞從業人員還需要具備國際新聞洞察力。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人們所關注的熱點話題不再局限于國內新聞,對于國際新聞的關注也在不斷提升。
(二)注重交互性特點,提升受眾參與度
隨著全媒體新聞傳播方式的發展,媒體生態逐漸趨于復雜性和融合性。所以要求傳統新聞從業人員必須靈活轉變,注重吸收和學習自媒體新聞傳播渠道和方式,加強新聞媒體的交互性。在互聯網時代快速發展下,信息傳播方式呈現出多樣化特點,主要是通過移動終端就可以迅速傳播信息。所以傳統媒體需要注重“全民記者”時代的到來,充分發揮出網絡和移動終端的作用,確保新聞傳播方式的新穎性。
(三)應用先進傳播技術
由于自媒體的發展主要是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實現,并且計算機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媒體的發展離不開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的發展支持,并且可以拓寬信息傳播渠道。隨著手機APP應用人數的不斷增加,特別表現在微博、微信等信息社交媒介上。不僅是個人用戶數量持續增加,微信公眾號使用人數也在不斷增加,因此當前通過微信公眾號傳播新聞的方式比較常見。其次,我國多數報紙媒體和電視廣播媒體也開始建立自己的網站,對新聞傳播起到推動作用。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自媒體新聞傳播的特點表現在高效率和傳播速度快方面,在較大程度上沖擊和影響了傳統新聞傳播方式。因此在傳播新聞信息期間,傳統媒體必須借助自身優勢,并且聯合自媒體傳播優勢,確保兩者之間的優勢互補。基于以上方面,傳統新聞傳播必須從幕后培養新型人才、提升受眾參與度、應用先進傳播技術以及優化配置媒介資源等方面入手,這樣才可以促進傳統媒體的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