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寒瀟
摘要:在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之后,改革也在逐漸的深入,我國各領域的發展都有突飛猛進的勢頭,金融領域改革也具有一定的效果。金融經濟屬于現代市場經濟核心命脈,現代金融體系是否能夠有效、穩健及有序的運行,在我國經濟安全中的作用較為重要。但是相關研究表示,現代我國金融經濟具有多種問題,需要針對新的對策進行解決。以此,本文就對現代金融經濟中的風險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提出針對性的對策。
關鍵詞:現代金融經濟 風險問題 對策
在我國改革開放政策逐漸實施的背景下,我國金融經濟也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目前我國現代金融經濟發展過程中還是存在部分風險問題需要解決。現代金融經濟風險控制和管理是基于企業等現代金融經濟主體正常運行的,利用科學分析及綜合防范等措施,從而實現對于企業等現代金融經濟主體資金投入和效益產出相互平衡的現代化金融經濟管理方式。利用完善我國金融經濟管理和風險防范體系,不僅能夠使我國金融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不穩定性消除,還能夠有效促進我國金融經濟領域的長期發展。
一、現代金融經濟風險問題
(一)金融發展不協調
我國金融資產結構合理性比較差,并且存在較高的間接融資比重,儲蓄率和廣義貨幣M2在不斷的提高,從而使大量風險在銀行業中集中。我國廣義儲蓄率比較高,并且還在不斷的提高。隨著我國銀行業的持續發展,其在儲蓄增長壓力釋放的過程中,是利用大量儲蓄存款吸收及中長期貨代發放實現的。利用大量數據表示,企業在我國銀行貸款中占據較高的比例,一般都超過80%,但是股票融資和債券比例低。企業融資對銀行貸款比較依賴,以此導致社會金融融資風險整體都集中在銀行體系中。利用長期發展表示,貨幣攻擊過度會對資產及物價價格的穩定性造成影響,此會嚴重影響到金融體系穩定的運行,并且還會導致貨幣政策調控空間的積壓情況。但是目前我國金融體系一般都是銀行主導型,銀行占據整體金融資源的90%,證券行業發展較為滯后,保險行業的規模比較小。
(二)金融利率問題
我國金融體系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及風險性,各種外界的因素都會對其他發展的過程造成影響。金融利率問題為主要方式,國際、金融及政治等形式都會影響到利率的改變,利率的改變也會提高金融企業風險。隨著金融利率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我國金融經濟的價值性就會提高,在金融利率下調的時候,就會降低金融市場的經濟價值,以此影響到金融企業的收益。無法利用人為對利率改變進行調控,只能夠以市場進行調節,從而使我國金融世行受到利率變化影響,存在一定影響。
(三)銀行系統資金充足率及呆賬準備金不足
我國現代銀行系統不良貸款額度及比率都在持續降低,從而導致銀行金融系統只能夠利用無限制對信貸投放擴大,才能夠對不良貸款對金融機構自身所產生負面影響得到緩解,回收正規貸款。在此背景下,銀行系統資金充足率和呆賬準備金的不足情況會再銀行系統心態投放不斷擴大的過程中逐漸的加劇,以此導致銀行金融系統對因為信貸投放擴大化,從而使金融經濟風險承受能力得到降低。
(四)金融政策風險
金融的發展和走向與國家政策密切相關,金融經濟風險的因素也與國家經濟政策相關,政策的改變會對我國經濟造成影響。我國基本國情會使政策無法全面扶持金融經濟,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其經濟的應對政策也要不斷的創新和完善。但是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家經濟不僅會受到本國經濟政策影響,還會受到其他國家的政策影響。那么,金融政策的持續改革也是我國金融經濟體系的風險之一。
(五)銀行貸款結構不合理
銀行在選擇向企業發放貸款時更多的偏向了大型國企、央企等,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特別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中小企業應收賬款周期拉長,同時伴隨著銀行的抽貸、斷貸,將直接觸發中小企業發生流動性困難,企業大規模發生流動性風險,將引發市場風險,從而導致整個金融環境發生系統性風險。
而大型國企、央企,因為有財政部、發改委等背書,從銀行貸款時,取得的貸款利率大多為基準下浮。更多時候,國企、央企會選擇“低借高貸”的形式,向下游或者相關中小企業發放貸款,從而進一步加深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因為銀行大多偏好向大型國企、央企發放貸款,將直接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及融資成本高,不利于提高市場的活躍性,同時也存在一些系統性隱患。
二、現代金融經濟風險問題解決對策
(一)金融改革的深化
使金融宏觀的調控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對間接調控方式進行完善,實現市場運作機制的創建,調整產業及信貸的結構。
其一,實現貨幣政策決策的民主化,從而使透明度得到提高,以此使貨幣政策決策水平得以提高。使金融調控科學性及有效性提高,從而提高創新貨幣政策工具的能力,使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得到完善,還能夠使金融宏觀調控的保險市場、貨幣及資本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中央銀行對貨幣政策進行完善,從而使貨幣政策能夠穩定經濟發展,還能夠預防金融風險,避免通貨風險的出現。充分發揮引導市場利率及流動性管理的公開市場操作功能,對差別存款及存款準備金進行合理的使用,以此使數量調控能力得到提高。對中央銀行使用功能價格工具貨幣政策目標傳導機制進行完善,在資產配置過程中充分發揮時常作用,以此提高貨幣信貸。
其二,改革利率的市場化,實現利率杠桿的靈活使用,調整總量平衡度。使用貨幣政策工具,對市場利率進行引導,以市場利率機構對負載和資產價格利率調控的體系進行確定。深化改革外匯管理體制,以此實現國際收支管理體系及市場機制進行創建,以此便于投資及貿易活動。
其三,強化窗口性指導及服務。以現有金融結構形勢改進支農類金融服務,從而提供中小企業及非公有經濟的金融保障,并且利用信貸調整及金融產業結構,從而提高金融業界競爭力。
(二)創建金融體系風險評估體制
利用系統性的金融評估報告,對相應金融機構運行情況及金融隱患進行識別及評估。如果某市場行為具有較高的風險度,就要創建預警體系,利用做好事前預防使金融風險所波及的擴展范圍得到降低。利用金融風險處理機制的創建,使金融在面對突發性風險的時候能夠利用應急處理機制實現處理,對金融風險進行有效控制,以此為現代金融經濟風險管控及穩定發展提供保證。
(三)實現利率市場化
多種因素都會導致利率出現變化,并且還會對金融經濟發展造成影響。為了能夠規避利率風險因素,就要改革利率計算方式,實現利率市場化的政策。利率市場化能夠降低金融機構存款金額的需求,使市場及利率結合。另外,還要簡單處理利率貸款流程跟你及程序,提高金融機構服務水平,并且實現貸款業務渠道的拓展,以此滿足我國金融企業的發展需求。利率市場化要求能夠對我國金融體制進行改革,從而加強金融市場調控和調整,根據利率的變化對金融經濟業務和模式進行及時的調整,從而規律利率變化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利率市場化要求重視金融機構的服務,以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對市場利率的變化進行及時的調控,從而保證利率的穩定性,使利率的改變對我國金融市場風險得到降低,并且對金融經濟風險進行科學化的防范。
(四)提高政策管制
上文已經分析,政策能夠影響到我國金融經濟的發展。我國要實現金融經濟保護政策的創建,對金融經濟市場監督管理進行重視。將政策作為基礎實現金融經濟市場的創建,從而規避政策導致的風險。對國外政策改變要實現金融經濟預警系統的完善,對國內外政策進行深入的分析,提前做好準備措施,積極面對政策的影響。其次,還要提高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力度,實現外資銀行的積極引進,利用外資銀行組織金融經濟活動學習國外金融經濟思想,從而提高我國金融市場經濟的穩定性。另外,我國金融機構要適應政策變化,使金融經濟適應能力得到提高,從而有效規范金融經濟政策風險。完善金融法治體系,對銀行業、證券業等相關金融行業的法律邊界進行界定,實現金融結構的精準定位,實現機構及功能等監管特點的合理劃分,改進相應的法規,從而實現金融機構的依法行政。
(五)優化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結構
國家已經出臺相關政策,想優化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結構,以便更利于中小企業發展。中小企業有良好的發展土壤,能促進經濟的活躍性,從而使得市場更加繁榮。但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選擇不向中小企業放貸款的原因有很多,特別突出的原因就是信息不對稱,銀行在獲取中小企業信息、了解財務狀況、投后監督等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與收入成本不匹配。
應該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獲取更多數據源,以便輔助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更好的輔助企業發展。互聯網企業利用大數據、云平臺等企業畫像技術,能清晰的給企業定位,自動形成風險報告等。同時,應該補充完善中國人民銀行征信體系,增加更多維度的數據畫像,加強對中小企業及大型企業的風險管控,節省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取數據的成本機時間,從而提高整個市場的效率,優化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結構。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要想使金融經濟能夠穩定有序的開展,使我國經濟逐漸朝著國際化趨勢發展,金融機構就要使用科學有效的措施,對于金融風險進行有效的預防及控制。傳統金融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金融經濟發展需求,金融機構要以經濟發展現狀為主,使用科學有效的措施,從而使金融機構服務能力得到提高,使其風險防控能力得到提高,從而提高風險防控水平,促進金融經濟快速且穩定的發展,從而有效促進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