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摘要:財政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為保持工作開展的連續性和專業性,在普遍引導、培訓全體會計人員的基礎上,也需要引進會計高端人才組建專業隊伍,以點帶面扎實推進相關工作的開展和研究,以帶動全體會計人員的素質提升,避免出現領導一頭熱基層一頭冷的現象。
關鍵詞:財政 社會保障 發展
引言:社會事業的建設是保障民生需求的主要內容,保障與改善民生是財政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社會保障事業是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財政的重要職能之一。世界上各國政府都將發展社會保障事業視為一項重要的職責,并從財力上和政策上加以引導。尤其是許多國家以國家預算為手段規范和支持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積累了不少經驗。我國作為一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發展中國家也應遵循國際慣例,結合國情舉辦和發展社會保障事業。
一、當前財政社會保障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困難
各地一般公共預算管理中不同程度存在預算執行偏慢,信息公開不規范,績效評價弱化等現象。社保基金管理存在基礎不扎實,賬務處理不及時、不規范等問題。制度執行中存在層層加碼,隨意突破制度等現象。切實做好財政社會保障工作的思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財政社保改革措施,全力防范和化解社會保障制度運行風險,切實兜住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的底線,努力補齊社會保障政策設計、資金管理、基礎工作方面的短板,推進各項改革措施落地見效,不斷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
二、打牢基礎促規范
(一)加強預算管理
預算管理是財政社保的基礎性工作。要通過完善資金管理辦法,優化資金分配方式,切實加快社保資金預算執行。切實加強結轉結余資金消化和統籌使用力度,調整支出結構,激活存量資金,按要求收回結余資金及連續兩年未用完的結轉資金并統籌使用。要進一步開展預算執行分析,及時督促部門加快預算執行進度。進一步推動預算公開,及時做好專項轉移支付管理辦法和分配結果的公開工作,提高政策和資金透明度,協調指導部門做好預決算和“三公經費”公開工作。明確責任,配合并督促業務主管部門開展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加大結果公開力度和結果運用,強化績效考評結果與補助資金的掛鉤機制。不斷完善重點財政社會保障資金績效評價體系。進一步強化財政監督,重點關注財政社保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確保資金安全和有效。
(二)加強社保基金管理
要主動接受人大、上級、社會監督,按要求做好材料報送,及時主動整改發現的問題,不斷提高社保基金管理水平。同時,各地要進一步加強人社、醫保辦社會保險信息共享,加大對數據的利用和分析,積極推廣運用社會保障資金信息管理系統一期項目。同時,社保基金相關數據還要向社會公開。
(三)切實維護制度規范性
社會保障自身改革任務繁重,同時還要積極服務其他相關改革,比如,醫保是醫改的重要組成部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是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必須面對的問題,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是降成本的重要內容。面對繁重的改革任務,要準確領會中央決策精神,結合當地實際,立足于維護保險制度規范性,在當地職權范圍內,主要通過改進服務方式促進改革,不能越權隨意打破制度邊界,搞制度上的突破。
三、發展社會保障事業的辦法
用好用足各項財稅政策并適時優化,促進經濟增長、產業結構調整與擴大就業協同聯動,充分發揮產業基金作用,推進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完善多元化產業體系,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一)鼓勵創業帶動就業
落實降稅減負、扶持補助、貸款擔保等財稅政策,并面向新興業態企業開放,著力推進小微企業創新發展,發揮小微企業就業主渠道作用。支持勞動者在高附加值產業創業,并在政策給予傾斜。
(二)促進重點人群就業創業
落實學費補償、助學貸款代償、資金補貼等政策,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小微企業就業創業。繼續將常住勞動力人口作為省級就業專項資金分配的重要因素,支持各地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建立“互聯網+”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臺,提供城鄉均等化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促進農民工穩定就業。綜合運用各項財稅政策,支持軍隊轉業干部和退役士兵就業創業,支持做好就業扶貧工作。
(三)支持大規模開展職業培訓
充分運用職業培訓補貼,支持優質培訓機構開發數字培訓課程,開展網上就業創業培訓。依托技工院校,建立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基地,推動校企合作,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提高崗位匹配的能力。實施失業保險參保職工享受技能提升補貼政策,支持參保人員提升技能。
四、結語
社會保障是民生安全網、社會穩定器,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關系社會穩定團結。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社會保障工作。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三中全會對社會保障工作做了戰略部署。做好財政社會保障工作,需要正視存在的困難,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推動社會保障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