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開秀
◆摘 要: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學生寫作時常常無“話”可寫,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走近生活,豐富知識積累,拓寬學生的課外閱讀空間,鼓勵學生寫“興趣日記”,通過營造寬松氛圍,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關鍵詞:小學生;作文;積累;激趣;創新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讓很多老師感到棘手的是學生寫作時無“話”可寫,其原因之一是學生的生活面太窄,缺少寫作的素材,對作文提不起興趣,另一方面是學生的閱讀量太少,缺乏語言的積累。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在作文教改中進行了嘗試與探索。
一、拓展素材積累,打好創新基礎
1.走近生活,豐富知識積累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小學生擁有多姿多彩的生活,可是很多同學對周圍的事物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寫作時只能“咬筆桿”。教學中,要著重解決材料缺乏的問題,帶學生走出課堂,去接觸社會生活的活水,借助學生豐富的生活體驗,拓寬他們的視聽,化虛為實、變無為有后再作文。如課間游戲、社會調查,野外郊游……這都是“真”作文的“活水”。
記得我在帶領學生春游時,就有意的引導學生觀察果園的特點,不失時機地讓他們仔細觀察花形、花色、感受花香,有的同學還興致勃勃地向園主人詢問花開花落和果實成熟的過程,有了所見、所聞和所感,學生有“米"可“炊”,有了這些寶貴的生活體驗與感悟,作文還怕不“真”么?在我的指導下,許多同學的作文有了很大進步,其中王詩雨同學的《果園的春天》還獲得了征文比賽的一等獎。
2.拓寬課外閱讀空間
課外閱讀給予了學生拓寬的閱讀空間和閱讀背景。我在從事課堂閱讀教學的同時,在班上開設圖書角,學生踴躍捐書和借閱。我組織學生創設“談天說地”、“閱讀競賽”、“主題演講”、“故事大王”等比賽活動,尤其是推選“最佳手抄報”“最佳剪報”活動,學生們更是情緒高漲。這些活動是真情的流動,是童真心靈的展現,學生在書海中遨游,開闊了眼界,提高了能力。
3.鼓勵學生寫“興趣日記”
“興趣日記”是學生傾吐內心的途徑,它是學生從心靈中流淌出來的真情。我珍視保護學生的這份真情并鼓勵他們以日記的形式躍然紙上,要“要我記”為我要記”,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真實地記載下來作為寫作素材。學生們在點滴的積累中,提升了文化素養,寫起作文來自然就得心應手了。
二、造寬松氛圍,激發創新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時,教師要善于通過各種手段誘發學生的求知欲,善于激發學生的創新寫作的興趣。
1.習作前創設氛圍激發興趣
習作前,我用多種方式啟發他們,為了消除他們的緊張心理,我努力創設愉快寬松的氛圍,引導他們把自己在生活中觀察的,把想象到的大膽地說出來。學生只要說得有新意,有進步,我就大力表揚;如果說得不夠流暢時,讓他們坐下來想好或向他人請教后再說。即使提出古怪的問題,我也不打壓他們,而是肯定他們這種有價值的觀點,鼓勵他們繼續創新,繼續努力,最大力度的激發他們寫作的興趣。
2.習作時抓閃光點給予點拔
在習作的過程時,我努力尋找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即使微小的進步都要及時予以表揚,發現學生寫作有困難時,要耐心地在他身邊點撥與幫助,以此提高學生的寫作信心。
3.習作后訓練學生自改能力
學生完成習作后,我變“師評”為“自評”或“互評”,通過“自評”“互評”訓練自改能力。以前我曾費心批改學生的每篇作文,而后把作文本發到他們手中。學生對批語領悟不透,不深,這樣師生教和學脫節,不能很好的有機結合,真可謂事倍功半。針對這種情況,我在作文教學中突破習慣思維的束縛,敢于引導其求異思維。我在實踐中教給學生“增”、“刪”、“批”、改”、“換”等具體修改的方法。在“自評”“互評”中,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如:“文章病院”、“小醫生會診”“小作家協會”、“小小評論家”等,不僅增強學生了寫作的責任心,也提高了學生認識和鑒賞能力,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是十分成功的,喚醒了孩子們沉睡的潛能,調動了了孩子們表達的主動性,激發了孩子們寫作創新的興趣。
三、發揮學生想象,插上創新翅膀
富有靈活多彩的想象力是青少年的一個特點,因而教學中我們不要人為地用過高過嚴的要求來設置障礙,挫傷他們的熱情。作文的動力是他們心中旺盛的表達欲望,只有讓他們放開地想、自由地想,沉浸在想象的多彩世界里,陶醉于美妙的想象之中,體會到想象成功的樂趣,才會產生作文的自覺性,才會在“我要學”和“樂中學”的氛國中,培養學生的作文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學時,我鼓勵認真觀察,大膽想象,從多角度去發現生活中別人沒有發現的事物。如孩子不喜歡背著沉甸數甸的書包,他們就想如果書包里只裝一本書多輕松啊,孩子把這一本書想象成一本新式電子教科書,打開它,所有的學習文具都在這樣的書里。這樣的想象作文使學生如魚講得水、盡情發揮。如有的學生想象將來機器人進入家庭,讓機器人為我們服務,將來塑料袋都變成了可回收利用的環保袋,人們可以坐上字宙飛船到別的星球去旅游,將來設計出調溫鞋,能夠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調節溫度,讓人們穿上它感到非常舒服……看,這些同學的想象多么豐富,多么奇特啊!只要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都可以大膽想象,寫出有趣的文章來,讓學生依靠生活的積累插上想象的翅膀“飛”起來!
自由輕松的環境是孩子的創作才能得以正常發揮的先決條件,讓我們為孩子營造一方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張開創新的翅膀,自由翱翔在素質教育的田園里,讓孩子的心靈在我們的踐行中得到啟迪和升華。
參考文獻
[1]呂艷輝.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2]劉鳳霞.淺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09: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