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媒體融合發展理念入手,分析了媒體融合發展環境對高校檔案工作的影響,提出該理念對高校檔案專業人員從事檔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從而探究新環境下高校檔案管理工作的規律。
關鍵詞:媒體融合;檔案工作;高校檔案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已經成為主流媒體建設和發展的一項緊迫課題。在媒體融合發展理念的影響下,高校檔案工作也面臨著變革和挑戰。
1 媒體融合發展理念
“媒體融合”一詞,最早是由美國學者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提出,他從技術層面對媒體融合進行了定義。他認為,媒體融合是人與人將通過電腦程序實現全方位互動,電腦程序成為融合所有媒體的通道[1]。在當下工作實踐中,媒體融合發展將致力于通過把報紙、電視臺、電臺等傳統媒體與互聯網、移動智能終端等新興媒體傳播通道有效結合起來,實現多元信息傳輸通道作業,不僅是貼合用戶對新聞產品的需求和閱讀方式的需要,也有利于資源共享和信息集中處理,同時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產品,通過不同的平臺傳播給受眾。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強調,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確保融合發展沿著正確方向推進。[2]
2 媒體融合發展理念對高校檔案工作的影響
2.1 媒體融合發展理念對高校檔案工作的積極影響
1)媒體融合發展背景下,新興媒體技術的應用將從根本上改變歸檔、用檔方式。傳統的歸檔材料收集、整理、查詢、編研工作一般是由檔案工作者手工完成,要在數以萬計的館藏里迅速查到所需的材料,工作量大且利用效率低下。即使近年來隨著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推動,線下手工勞動強度有所緩解,但在信息化較為落后的高校,傳統手工查檔仍較為普遍。另外,由于高校畢業生在考研、留學、就業、落戶、學歷認證等活動中,越來越多地要求能夠遠程利用檔案信息,傳統上門查檔的方式越來越受到檔案利用者的詬病。利用新興媒體技術,將檔案利用服務從面對面往端對端改變,從線下轉移至線上,將極大地減少檔案利用者往返奔波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極大地提高檔案利用工作效率。
2)媒體融合發展背景下,高校教學、科研、管理各業務信息系統的建立將間接推進檔案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進程,極大推動檔案資源管理技術的創新。借助在線歸檔功能將各業務信息系統中產生的電子文件進行實時歸檔;借助圖像掃描以及數字識別技術對檔案進行數字化處理,同時借助新興媒體技術的應用,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檢索和導航功能,改變由紙媒時代的被動服務到信息時代的主動利用。與此同時,檔案管理者將有更多時間和精力關注數據庫建構、業務系統數據掛接、索引的優化、流媒體應用等方面的工作,為檔案管理總體效率提供有力保證。
3)媒體融合發展背景下,傳統介質和新興媒體介質的融合改變了高校檔案文化傳播方式,對檔案編研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檔案編研產品大多為紙質成果,形式較為單一,出版周期較長,成本也較高。檔案編研占有新興媒體資源用戶量越多,信息傳播的范圍也就越廣。隨著新興媒體技術和介質的應用,檔案發布的形式有了更多選擇。除了充分利用現有檔案資源進行傳統形式上的成果展示外,音頻、視頻、照片、實物檔案都可以通過多樣化的信息載體和受眾喜聞樂見的編研語言進行編研成果展示。因此,在新的發展環境下,高校檔案文化傳播和檔案編研工作既面臨著煥發活力和生機的時代機遇,也面臨著更大的工作難度。
2.2 媒體融合發展理念對高校檔案工作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1)新媒體傳播技術對辨別檔案信息真偽工作提出了新挑戰。由于高校檔案是高校辦學活動的真實記錄,其信息具有歷史性、原始性、真實性、知識性、多用性等獨有特點,其在現實工作中發揮著 “存憑、留史、資政、育人”的重要作用。新興媒體具有互動性強、傳播速度快、受眾面較廣的特點,在傳播的過程中,如何保證檔案信息不被修改或“多次加工”,從而保證檔案和史料的真實完整,這是檔案信息提供者和利用者當前面臨著的一個難題。
2)媒體融合發展理念下,公眾對檔案信息的利用需求對檔案資源開放鑒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擴大檔案信息的利用和開放力度是大勢所趨,也是服務民生的重要舉措,如何從海量檔案信息中為檔案利用提供方便準確的信息支持,做到每一頁檔案利用范圍的精準劃控不失控,對檔案鑒定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和業務標準。
3)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在本單位信息化建設的宏觀框架下,構建本單位檔案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并能利用新興媒體技術充分發揮檔案資源的信息優勢,是每一位高校檔案工作者需要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3 媒體融合發展理念對高校檔案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3.1 增強檔案宣傳的陣地意識,切實發揮檔案育人功能
在媒體融合發展理念的背景下,檔案工作順應時代發展大勢,強化檔案工作“姓黨”,高校檔案部門更要牢牢守住檔案育人主陣地,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切實發揮檔案“資政、育人”功能;弘揚時代主旋律,深挖檔案資源,大力開展檔案文化和檔案宣傳工作;占據思想引領和文化傳承的傳播制高點,不斷凝聚師生共識,激發師生愛校榮校情懷,鞏固全體師生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才能切實體現檔案文化和檔案宣傳在大學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地位。
3.2 創新理念和服務方式、方法,不斷增強檔案服務能力
目前,我國網民規模超過8億,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57.7%[3]。面對全媒體時代的廣闊空間,高校檔案工作者也要改變“看門收攤”的被動思維,主動了解和學習新理念、新技術,積極拓展檔案服務內容。除了推動檔案宣傳進入“兩微一端”外,高校檔案工作也要緊跟時代發展需要,通過數據共享、流程優化、平臺再造,實現檔案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的共融互通。除了傳統的互聯網終端,還應積極開發和利用各類用戶終端,建設檔案工作微博、微信、客戶端及各類新媒體,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模式,打造檔案利用移動平臺終端,發展各種互動式、服務式、體驗式檔案利用服務,不斷增強檔案服務能力,提升檔案利用者的體驗感和獲得感。
3.3 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手段,不斷增強檔案信息安全風險防控能力
在使用新技術提升檔案服務能力的同時,高校檔案工作者要堅持底線思維和法治思維,從維護政治、文化、意識安全的高度,加強檔案實體和信息安全工作,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手段,規范數據資源利用,切實防范大數據等新技術帶來的風險,全面提升技術“管”實體、技術“管”信息的能力和水平,把新技術用活用好,既能為檔案工作帶來新的活力,又能進行科學管理。
總之,在媒體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檔案工作將開辟新的工作局面,同時也要求高校檔案工作者樹立創新服務理念,更新服務技術和手段,主動融入時代發展潮流,適應時代發展要求,促進高校檔案工作健康而又富有活力地發展。
參考文獻
[1]伍星.新媒體環境與檔案職業的影響[J].城建檔案,2017,6:92-93.
[2]新華社評論員.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走深走實—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重要講話[N].新華每日電訊,2019-1-27(1).
[3]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8-8-20.
作者簡介
范秀麗(1979-),女,湖北十堰人,本科,館員,武漢工程大學檔案館,主要從事高校檔案管理和校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