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探討了大數據信息環境下加強信息素養教育的必要性,提出醫院圖書館應創新信息服務,突出信息素養能力培育,拓展傳統信息素養教育內容。同時,探討了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方法途徑及形式。
關鍵詞:信息素養;數據素養;素養教育;圖書館信息服務
在當今日益多元而復雜的新信息環境里,科研人員需要對眾多的信息進行查找,描述、組織、存儲、跟蹤、利用、創新利用及科研成果轉化運用。科研人員在實踐中生成的數據是科學研究和科研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人員的數據管理及應用能力顯得至關重要,顯然,信息素養已成為人們在大數據、新技術時代生存與發展的必備素養和重要能力。圖書館更應注重人的需求,服務重心應轉移,逐漸從閱讀向包括閱讀在內的更廣泛的素養加強,突出多元素養教育,如數據素養、信息素養、技術素養、環境素養等[1]。本文就此對促進醫院圖書館參與信息素養教育作必要性探討。
1 信息素養
早在1974年信息素養一詞已被提出,最初主要指利用文獻資料信息解決問題的技能。80年代,該詞匯被應用到圖書館,指以搜索真實、可靠信息為主,并且能有效地評價和應用所需信息的能力。這種傳統的信息素養在圖書館與用戶信息教育中歷經了印刷型文獻信息服務和第一代互聯網信息服務。21世紀后,隨著移動技術、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普及運用,信息素養內涵逐次更新擴大,逐漸向包含多種素養類型的第二代素養轉化。2015年,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學會借鑒元素養與閾值等相關概念,提出了信息素養新定義,認為“信息素養是包含一系列能力的整體”,包括發現信息,理解信息,信息產生和進行信息評估,利用信息創建新知識等[4]。新的信息素養定義更加強調信息素養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元認知等因素,為信息素養教育創新拓展提供了新指導,更加有利于圖書館的服務發展。
2 加強信息素養教育的必要性
2.1 傳統信息素養教育面臨多元素養類型的挑戰
當下研究者認為,信息素養是一個總稱,包含數字、視覺、媒介、學術素養、信息處理、信息技術、數據處理等各種素養類型。近年來,研究者還強調,為適應多元素養融合趨勢,信息素養內涵和外延將繼續擴大,如數據素養、跨媒體信息素養,元素養、核心素養等[2]。人類進入21世紀,由于網絡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以參與技術為支撐的Web2.0信息技術改變了傳統信息服務環境,使信息源增多,信息格式類型多樣化,數據量越來越大,并形成了大數據。數據素養是大數據時代信息素養概念的延伸,它是統計素養、信息素養、科研素養融合的新興技能。跨媒體素養指跨越不同平臺、工具、媒體進行讀寫與互動的能力,是一個包含計算機素養、數字素養、文字素養、圖片素養等多元素養的綜合性素養框架。與傳統圖書館用戶素養教育相比,跨媒體素養更強調掌握信息載體并進行交流互動的能力。
2.2 傳統信息素養教育的局限性
傳統信息素養教育局限性主要體現在:1)局限于圖書館實體館藏、館舍空間和館內數據庫運用。2)媒體類型,局限于紙本文獻與電子文獻。3)教育方面,集中在高校。4)教育內容,以文獻檢索與利用為主,側重于學術主題。5)缺乏向數字化媒體拓展。6)缺乏社會主題類信息的介入和融合,如環境素養、健康素養、金融素養等。7)缺乏對信息文化的反思及批評能力的教育。
2.3 醫院圖書館加強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性
1)隨著數據科學的興起,新的研究范式改變了人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新的研究方法改變了科學研究、出版商、圖書館角色。圖書館已從傳統的文獻學術“輸出”服務如借閱、原文傳遞等,轉變為關注、研究和提供數據服務。數據管理與數據治理,將逐漸成為圖書館員的新興技能[5]。圖書館員角色的變化及其能力亟需進一步完善,成為圖書館加強信息素養教育的主要推動力。2)E-science新研究環境,可提供大量可訪問和操控的數據。研究人員需要更多的科研數據采集、數據創建、記錄、保存以及數據統計分析、科學引用、共享及數據復用等。數據素養教育已成為提升科研人員能力的關鍵手段[3]。圖書館集合文獻資源、文獻服務,文獻服務經驗為一體,是提供文獻數據服務,發揮自身優勢的主要場所。圖書館只有加強信息素養教育新實踐活動,增加讀者需求相關聯內容,滿足科研人員信息素養需求,才能更好地提升圖書館職業價值,并由此推動圖書館服務活動繼續擴大,從而在新時代能拓展服務功能。
3 醫院圖書館服務創新
3.1 創新性開展信息素養教育探索
大數據時代,圖書館面臨的技術、經濟和社會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國內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已開始重心轉移,由以往注重量的建設轉變為追求質,由強調硬件規模轉變為追求服務質量[6]。在當前全媒體信息環境,移動互聯網,各種智能終端,社交網絡技術等廣泛應用于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與傳統圖書館實體環境相比,其可靠性、穩定性已發生改變。這種虛實結合的閱讀環境,權威性、真實性、準確性甚至知識的概念也逐漸改變,教育內容已從運用圖書館逐漸拓寬到運用數據素養、元素養、媒體素養等綜合素養的培育[7]。因此,醫院圖書館應因地制宜地加以推進信息素養教育,形成具有本館特色的文化服務項目。運用“混搭創新”融合方式[1],將不同的服務內容和技術混搭一起,帶給讀者獨特新穎的學習體驗和感悟,吸引讀者。國內外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實踐證明,圖書館要與社會同步發展就必須強調與閱讀相關聯的知識素養來發展圖書館職業。促進用戶信息素養教育是圖書館增強服務能力的有益嘗試,可實現良性互動,從而拓寬生存空間。
3.2 創新拓展信息素養教育內容
傳統信息素養教育主要是學習信息檢索技能。隨著信息技術和圖書館事業自身不斷發展,全方位信息素養教育已成為高校圖書館教學的重點[8]。三級綜合醫院是臨床醫療、教學、科研的基地,擁有大量的醫學數據和豐富的教學與科研資源,能利用大數據信息技術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醫院圖書館有必要加強和擴大信息素養教育內容。1)向讀者傳授信息素養相關概念。如“信息具有價值”“研究即探究”“權威是構建的和語境化的”等基礎概念。2)學習與網絡密切相關的標簽、隱私和可靠性、權威性網站等。3)了解信息資源格式類型。除紙本文獻和紙本化電子期刊文獻外,還有多種格式類型,如:博客,微博、百科、RSS等。這些格式類型不具備傳統權威信息標記。但,每種格式類型都有它的價值,如,一些專業協會的微博或博客能使研究人員及時了解學術動態。4)學習信息資源傳播過程。大數據時代,同一種產品有不同格式類型,潛有信息創建、生產和傳播過程,用戶們了解了信息創造過程本質后,會對信息價值做出判斷。5)培養和提升讀者認知能力和利用信息資源能力,在整體語境中根據需求信息和語境對權威做出判斷。6)根據實際需要逐步選擇開展數據素養、媒介素養教育等。
3.3 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途徑及形式
途徑及形式:1)講座。講座有針對性強、時間跨度小,收效快優點。以講座形式突破傳統方式,開展各種常用軟件主題講座和不同素養專題講座,如“環境信息素養專題報告”等。2)可以和高校專業教師合作,開設專題信息素養教育培訓班。如與醫科大學合作開設醫學信息素養內容學習班及項目等。通過規范學習提高讀者信息素養通識和獲取所需信息能力。3)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多方式創新教育途徑。如制作《信息檢索》網絡開放課程(MOOC)、微課程等,增強圖書館學習影響力;也可以利用Web2.0技術開發專題信息素養網絡平臺,為更多學者獲取相關權威信息提供便捷渠道。同時提供交流和互動功能,進行有獎知識問答,吸引學習者興趣;還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社交網站發布信息,將各相關主題信息素養融入到用戶生活中。4)營造以讀者為中心的自主與合作學習模式。倡導泛在式、參與式、對話式、反思式學習方式,為學習者創建新時代自主快樂學習交流環境;用通俗化語言培訓他們掌握信息核心概念,形成查詢、評估、利用信息的核心技能。
參考文獻
[1]鄧勝利,付少雄.公眾健康信息素養促進中的圖書館參與:驅動因素、國外實踐及思考[J].圖書情報知識,2018,(2):5-13.
[2]陳曉紅,高凡.近五年國內外信息素養教育研究進展及展望[J].圖書情報工作,2018,62(10):136-142.
[3]陽廣元.國內圖書館數據素養研究進展述評[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8,(11):35-38.
[4]彭立偉.大數據時代信息素養教育拓展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8,(9):79-82.
[5]魏來,王思明.我國高校圖書館數據素養課程內容構建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18,(6):90-92.
[6]劉小鳳,聶富強.圖書館服務人才培養的信息素養教育實踐研究—以西南財經大學圖書館為例[J].情報科學,2018,36(11):66-71.
[7]潘燕桃,李龍淵.信息素養通識教育的理論創新及其實踐探索[J].圖書館雜志,2017,36(12):46-51.
[8]李敏,歐榮等.醫學院校圖書館信息素養用戶教育共性與個性探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4)121-128.
作者簡介
鐘何香(1963-),女,本科,高級職稱,管理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