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 劉琳
◆摘 要:大一新生面對新的大學環境容易出現思想不堅定、產生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個人發展迷茫、人際關系不和諧等問題。輔導員要從思想方面用愛心教育引導學生,同時在生活中要加強管理、關心新生的心理健康、關注貧困學生、多做心靈溝通,從而幫助大一新生實現從初中到大學的角色轉變,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
◆關鍵詞:輔導員;大一新生;適應;角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 文章編號:
一、前言
從高中步入大學,對新生而言,無論是學習方法還是生活方式,亦或是人際交往都是全新的挑戰。然而大多數的新生初次離開父母,他們的心態和遇到的問題會隨環境的改變而發生變化。部分同學順利實現了從高中到大學的跨越,使他們看到了自己才智和優越,于是他們自信滿滿,對學習、工作、生活充滿激情,積極向上。如果說不久前他們還只是一個為考上大學而不懈努力的高中生的話,那他們現在已經開始變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大學生了。如果這種變化能與大學的實際結合,他們將不斷超越自我,成長成才。但是,如果他們的這種變化與大學的實際脫節,那么他們將變得迷茫、彷徨,甚至失去自我。作為大一新生應該怎么做?作為輔導員有應該如何幫助大一新生轉變角色,適應大學生活呢?
二、大一新生如何適應大學生活
(一)思想方面
據某校“關于大一新生思想品德調查報告”顯示,我們的新生具有愛國之心、愛心、責任心、事業心等基本道德情操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大學有著半社會化的氣息,從天真無邪的中學環境中出來,離開父母的保護,同學們逐步獨立學習、生活,高等教育的改革和校園環境的變化,給高等教育帶來蓬勃生機的同時,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行為也產生了新的沖擊和影響,接觸來自不同地區的新面孔,面對各式各樣的思想見解,適應不一樣的環境,都給新生代來了巨大的挑戰,而這些是與高中教育脫節的。一些學生在思想上出現了困惑、迷茫、無所適從、或是偏離,在校表現最為嚴重的就是,不少學生積極地寫入黨申請書,然而其入黨動機卻不端正,與黨的性質宗旨有所偏離。高中的應試教育,使得學生把大部分時間用學習知識和應對高考上,對自身抵抗誘惑、洞察真善美的能力有所欠缺,面對復雜的環境極易走偏。思想政治工作是輔導員工作的重要組成成分,做好新生從高中到大學的思想銜接,提高其思想政治覺悟,引導其正確生活成長,是輔導員的基本工作。“為人師表”給老師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榜樣,與學生一起堅持學習黨的先進思想,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正確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再者,心靈溝通在于交流,做思想工作,與學生打交道,必須得到學生的信任,深入學生之中。大部分學生背井離鄉求學,思想不成熟,加之,中學教育著重知識教育,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所缺失,這時候更需要一位朋友、一位兄長、一位可以信任依靠的“班爸爸”、“班媽媽”,走進他們的內心,傾聽其心靈之聲。只有學生認同了你,從心靈上接受你,關系和諧融洽,你對學生的引導教育他才能真正的接受,才能使學生不斷改變自己、認識自己。教育從“心”開始,感情是相互的,用愛去教育引導學生,相信絕大部分學生都會用同樣的情感去回報自己。所以要從思想開始實現高中與大學的銜接,為實現培養創新型人才打好堅實基礎。
(二)生活情感方面
學生來自不同省市,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和家庭教育,大部分學生由于剛剛離開父母,身邊突然少了依靠,周圍都是不熟悉的陌生同齡人。與中學時代相比,多了很多獨立空間,日常生活也不再由父母打理,生活事情必須自理,人際關系得各自把握,而這一切對大一新生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諸多問題在此期間不斷涌現。
1.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在中學時代,老師家長給我們描繪著大學校園的優美環境、先進設施,然而,當我們滿懷憧憬的走進校園,卻發現校區設備環境等發面與自己心目中的大學形象相距甚遠,由此,新生心理上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加之初來乍到,種種的不適應,思鄉念舊不斷涌現,再與其他同學的狀態相比,失落與不滿之情急劇上升。
2.個人發展迷茫
很多同學剛進大學的時候對大學生活充滿了向往,然而在一段時間后發現自己和其他同學相比表現的很普通,久而久之就會自信心下降,無法接受現狀,繼而開始沉溺于網絡發泄情緒;或者由于自制力差,在脫離家長的管束后無法自制,貪圖享樂,導致學業成績嚴重下降,由此產生的心理負擔,又繼續沉迷于游戲,最終導致無法畢業;有些學生對所學專業不了解,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干什么,導致產生逃避現實點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此時就需要輔導員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和職業生涯規劃,幫助新生們合理規劃大學生活,順利完成高中到大學的過度。
3.人際關系存在問題
“95后”大學生以獨生子女居多,且多為“6+1”家庭,家庭條件相對富足。從小衣食無憂,父母安排一切。正是在這樣一個家庭環境中長大,使“95后”出現了自私自利,不善交際的性格。
面對這些問題,高校輔導員在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要加強對學生的生活管理。在生活習慣上對學生嚴加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新生入校會進行嚴格的軍訓,在此期間新生的生活習性、耐性會有很大的進步,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好的開端。軍訓畢竟是短期的,大學課余時間較多,學生容易懶惰,在長期過程中,要保持良好習慣就需要加強學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大學生活以寢室為單位,加強寢室內務管理是最重要的,“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輔導員要在這項工作上下功夫,經常走進學生寢室進行安全衛生檢查。久而久之,學生生活習慣將會有很大提升,自理能力也會日漸收效,也會越來越適應大學的獨立生活。關注新生的心理健康,及時發現并疏導新生存在的心理問題,讓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關注經濟困難學生,首先要解決學生在生活物質上的困難。如何解決經濟困難學生在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問題,要怎樣才能不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又能幫助學生解決經濟問題,成為工作的一個難題。首先,我們可以同班長和生活委員對學生情況進行摸底,合理建立貧困檔案,把學校和國家的資助用好。多與困難學生談心,在物質幫助的同時幫助他們樹立自信自強的觀念。“心靈的溝通在于交流,愛就是一切的動力。”談心不僅僅是針對困難學生或是班委干部,對不顯山漏水的學生同樣要關注,與其交流,這樣才能實現集體的“團結”、“奮進”、“和諧”、“唯美”,實現高中到大學的美麗蛻變。
三、結論
面對大一新生出現的不適應大學生活等問題,輔導員要從思想方面用愛心教育引導學生,加強日常生活管理,關心新生心理健康,幫助貧困學生,加強和新生的交流,建立和諧的班集體,從而幫助新生適應大學生活,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李慧.淺談“90后”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四個轉變[J].中國電力教育,2009,(15):156-166.
[2]蘇暢.大一新生輔導員工作特殊性及應對策略[J].高教高職研究,2011(74):209-210.
[3]李鷹.淺談大學輔導員的工作方法[J].遼寧師專學報,2012(3):108-109.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黃靜(1991.11.30—),女,碩士研究生,助教,從事高校輔導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