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從打造“目標鏈”和“標準鏈”、構建8字形質量改進螺旋運行機制、完善制度體系和培育質量文化、優化信息化管理平臺等四個方面闡述了學校推進診改工作的主要內容,以期進一步提升學校治理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診改;內部質量保證體系;8字螺旋
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校”)堅持研究先行,按照“需求導向,自我保證,多元診斷,重在改進”的工作方針,以智慧校園信息化平臺為支撐,基于“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不斷完善學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以學校“十三五”規劃為目標引領,建立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五層面(以下簡稱“五層面”)的目標鏈與標準鏈,構建“8字形質量改進螺旋”運行機制,深入推進學校診改工作,不斷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一、打造“目標鏈”和“標準鏈”,扎實推進診斷與改進的起點
通過對我校“十三五”發展規劃、9個專項分規劃、8個子規劃的目標加以梳理,使之縱向銜接、橫向貫通,形成規劃體系目標鏈,規劃體系中的目標與學校的“十三五”規劃總體目標銜接緊密,可操作性強。按照可衡量、能考核的原則,逐項分解細化、具化目標,創設工作任務(項目),并按年度分解任務、確定工作標準(驗收標準),確保每一項工作計劃都有具體的、可衡量的標準來支撐,形成標準鏈。在實施過程中,我校結合國家及自治區高水平高等職業院校建設等要求,對目標、標準進行動態調整。
二、依據“五橫五縱”,構建五個層面的8字形質量改進螺旋運行機制
系統梳理五層面“8字螺旋”各環節的內涵與邏輯,分別建立五層面的質量改進螺旋運行機制,并系統研制101個質控指標,用于常態糾偏和階段自診;理清五層面相對應的責任部門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和工作標準,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診斷指標體系、質量制度與標準體系,使學校各項目標與指標一一對應銜接,并構建出職責分明的內部質量診斷與改進工作系統模型。
根據可操作性原則,將自診程序簡化為“事前設計建標、事中實施管控、事后階段自診”。事前明確目標、任務、標準;事中結合日常工作,通過學校數據中心平臺對各項任務的進度、質量、規范性等進行監測,開展常態糾偏;事后結合五層面質量運行特點,定期開展階段性自診,學校層面以年度為自診周期,專業、教師、學生層面以學年為自診周期,課程層面以學期為自診周期,自診報告撰寫以指標測量數據為依據,查診問題、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措施。
每年初,學校將“十三五”規劃和“雙高”建設計劃中的年度分解任務,分解到學校的工作計劃中,將工作計劃按照工作職責劃分到部門和個人。各部門每個月布置下一個月的工作任務、總結當月工作完成情況。每半年開展一次數據的集中采集,通過信息系統對比目標的達成情況,針對未完成的任務,要求各部門及時提出改進措施,年末各部門撰寫診斷與改進工作報告。我校根據自身發展思路和戰略,每三年適當調整1次學校的部門機構、修改1次管理制度和崗位職責,每年針對崗位進行微調,確保工作任務能夠得到落實。
三、完善制度體系和培育質量文化,為質量體系運行提供動力引擎
成立內部質量診斷與改進工作委員會,建立學校——二級學院——專業(課程)三層級質量保證組織。根據已明確的縱向五系統組織機構所對應職責部門的工作職責,設計出部門各項主管事務的工作流程,建立了以學校《章程》為統領的學校制度體系。近兩年來,圍繞學校《章程》在五個層面出臺各類規范性文件78份,完善核心制度126個,從而為質保體系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同時,強化“強抓質量、強固技能、強化特色、強調服務”的辦學理念,堅持“立德為根、樹人為本”的質量理念,將質量內化為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培育“進取、擔當、自律、和諧”的“火車頭”精神,促進質量監控常態化,使全體師生逐步從遵章守紀發展到形成習慣,質量文化自覺逐步深入人心,培育人人心中有“質量”的學校特色質量文化。
四、創建“智慧校園”,優化基于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信息化管理平臺
近年來我校共投入1000萬余元用于應用系統、服務器、數據中心平臺、中心機房改造等信息化基礎建設,投入使用OA辦公系統、教務系統、智能道閘系統、設備報修網絡系統、資產管理系統、圖書系統、學生管理系統等辦公系統,建立并完善網絡辦公流程40余個,可以適時監控事務處理的進度,支持各業務應用系統挖掘提取數據。基本建成學校的統一數據平臺,實現了數據標準的統一,消除了信息孤島,可以適時向決策層推送信息,為診改常態機制的建立提供支持,為學校各級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
五、存在的不足與改進方向
1.我校的信息化平臺建設還有待加強。目前已完成了數據標準的統一,但數據量還遠遠不足,數據采集的應用系統還沒有完全覆蓋,診斷與改進的信息化平臺還在規劃當中。
2.大數據分析和智能決策應用還不夠完善,既有源頭數據采集的問題,也有決策模型設計不夠科學等問題,還需要加強創新研究。
3.診斷的周期還不能適時化、系統化。當前的診斷數據來源一般周期還比較長,而且診斷的方法還只是針對某一個部門、某一項具體的工作,還沒有實現診斷的系統化。
參考文獻
[1]汪建云.關注職業院校教學診改工作:培育“8字螺旋” 夯實診改基礎[N].中國教育報,2017-11-07(11).
作者簡介
馮麗丹(1982—),女,廣西龍州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