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彬
摘 要:智慧圖書館是在網絡時代一種運用了云計算技術的智能設備工具,其運作模式充分體現了書與人、書與書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種新型的圖書館為用戶提供了簡單快捷的智能服務。
關鍵詞:智慧圖書館;計算機技術;智能設備
在國家“十二五”規劃的指引下,借助科技飛速發展的力量,智慧城市、智慧校園已經成為發展方向和重點。圖書館隨著一次又一次的網絡信息技術的升級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當人們的眼界里呈現云計算、網絡以及智能科技的時候,就意味著復合型圖書館和數字化圖書館已經過時了,而走進人們視野里的是新型的智慧圖書館。社會的熱門主題也逐漸轉變為智慧圖書館及其服務方式。
1 智慧圖書館的概念
智慧圖書館與云計算、互聯網、復合圖書館以及數字圖書館有著密切的聯系。根據國內智慧圖書館的發展情況可知,智慧圖書館的構建機制是以事物和智慧為基礎的,并結合了數字圖書館和復合圖書館的各自優勢。智慧圖書館離不開科學化、網絡化和智能化這一系列先進的技術,智慧圖書館的核心是人與事物之間的聯系,逐漸從知識服務轉變成智能服務,而智能服務則是智慧圖書館的精髓。
利用智慧圖書館實施流程化管理和精細化管理。提升圖書館文獻服務能力。拓展圖書館文獻服務范圍,提高圖書館社會影響力。
智慧圖書館智能管理系統的特點:主動性、全天候、即時性的信息服務、開放性、共享性、方便、便捷性、智能手機、IPAD等移動終端設備是訪問圖書館智能管理系統的主要載體,由于體積小、重量輕、易攜帶??梢苑奖?、快速地進行圖書訂閱、續借、查找等一般服務。
2 智慧服務平臺的構建原則
1)服務主導原則。在圖書館智慧信息服務體系的構建中,技術、資源和服務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撐的關系。
2)資源集成原則。資源集成是智慧圖書館服務與管理的技術基礎,圖書館需要借助云計算技術、物聯網技術建立起文獻感知服務系統和整合集群管理系統。
3)以人為本原則。在資源集成的基礎上,實現資源與人的時時相聯,其中既包括資源與館員的互通相聯,也包括資源與用戶的互通相聯。
3 智慧圖書館提供智慧服務的途徑
1)智慧圖書館的構建。智慧圖書館是由網絡技術、情報服務以及智能設備這三個元素組成,它的結構又分為技術水平層,服務水平層和物理層這三部分,其中技術水平層是智慧圖書館的關鍵,服務水平層則是其核心。這三個層次互相作用,缺一不可,一起完成智慧圖書館的構建。
2)智慧服務平臺的構建。建設智能服務技術平臺,使其具有開放性、異質性、集成、互操作性、流動性等特性。服務平臺的建設主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底層支撐平臺包括互聯網、云PC、云存儲以及操作系統。其中互聯網又包括互聯網,RF傳感器技術和智能信息處理技術。其次是數字資源建設。智慧圖書館的關鍵就在于數字庫資源一定要全面,其中應該包含數字的化紙資源,購買或自建的數字資源,智慧,搜索數字整合資源等。最后是智能服務系統。用戶是服務的核心,有效利用收集信息資源的新方法,結合各服務平臺,著重發展網絡服務,移動OPAC,虛擬參考咨詢,短信制定,互動,服務協作等。
3)智慧圖書館員的素養。智能圖書館由館員、知識和用戶這些根本的元素構成,期中館員是根本,是智能圖書館的服務基礎。“智慧圖書館員,一定是具有廣泛的知識、良好的能力、工作的熱情和溝通能力的”。
4)圖書館的智慧服務。智慧服務是智慧圖書館的特征,它不僅僅指采用了RFID技術、實現了自助辦證、自助借還、智能盤點、館藏架位智能管理、智能安全門禁等服務功能,而且能夠實現書與書、書與人、人與人的關聯,以及隨時、隨地、隨心提供服務,這種“智能”體現在圖書館服務的每一個方面,需要圖書館IT系統照顧到每一個細節需求。
4 智慧圖書館系統架構的設計
1)構建起完整的基礎理論體系。智慧是對事物能迅速、靈活、正確地理解和解決的能力,圖書館要具備這種能力,必須在技術、理念、管理等方面得到根本性提升,因此目前的研究和局部實踐主要有兩方面不足:一是缺乏以實踐為基礎的系統理論架構支撐,更多的是展望和設想,而智慧圖書館依托于數字圖書館建設、圖書館2.0建設和發展,只有構建起完整的基礎理論體系,才能真正指導實踐,引領發展方向;二是智慧圖書館具體的建設和發展缺乏有效的整體解決方案,多是就某個局部的應用進行闡述。智慧圖書館表面上看在相當程度上是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技術問題,但從深層次的角度觀察,智慧圖書館實際上是服務理念、管理水平和環境構建問題,是現代圖書館的發展戰略問題,也是未來圖書館的發展模式問題。
2)智慧圖書館的系統架構結構。在設計過程中要實現各種管理和服務的前提,這屬于頂層設計的范疇,智慧圖書館應緊密圍繞“資源”和“服務”兩個核心進行管理系統架構研究,因為這是體現智慧圖書館發生、發展、變化的根源。智慧的資源管理和服務管理在實際工作是相輔相成、互相制約而不可分離的,它們的不斷發展和變化推動了圖書館的發展,只有將“資源”、“服務”進行有機結合,使之相互制約和影響,實施圖書館流程再造計劃,通過合理的流程設計、決策分析、Web2.0技術、數據挖掘等新技術應用,重構圖書館管理系統架構是實現智慧圖書館的根本保障。根據數字圖書館和圖書館2.0的建設經驗,可以通過三大數據平臺和四大應用系統的頂層設計架構,實現智慧圖書館建設目標。
3)智慧圖書館系統組成。一是全面圖書館管理系統,致力于將圖書館的各類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除了紙質圖書的流轉,還應包括圖書館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人力資源、資產與設備、文獻服務等,并有合理的業務流程。二是讀者搭建知識社區,實現讀者與圖書館的交互,讀者之間的交互,提供各種相關應用系統,全面實現文獻服務的網絡化。三是文獻搜索,整合圖書館的全部文獻資源,以及組織必要的文獻服務,并能提供系統級的數據服務,讓其他行業的業務系統能夠實時獲得圖書館文獻支持。四是數據挖掘系統,在數據倉庫的基礎上構建各種分析模型,支撐決策和運行管理。以四大應用系統引導智慧圖書館發展。智慧圖書館由四大應用系統支撐,其中整合各種資源的文獻搜索和數據挖掘系統,是實現智慧圖書館的關鍵。傳統OPAC系統需要升級為數字化文獻資源的搜索服務,整合各類網絡文獻服務的全新門戶系統,建設成為圖書館第一門戶,這才符合讀者最根本的文獻訴求。而數據挖掘系統是實現智慧管理、精細化管理的關鍵。
5 結束語
隨著世界發展水平的提高,目前來看,智慧圖書館不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才剛剛起步,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以網絡技術與云計算為基礎,智慧圖書館應該著重發展信息技術設備和集群管理。有效利用網絡技術和云計算,大力支持高層次的智慧和空間服務技術,進一步完善和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合理有效利用現代化先進的技術,掌握各種渠道的資源信息,并全方位的進行安全傳送和智能處理,緊隨當代信息的更新速度,有效利用智能相關的文獻庫,實施集中合理的管理方式,結合用戶的需求,實現與智能服務一體化,這樣才能達到智慧圖書館的標準。
參考文獻
[1]姜永常.基于知識構建的知識服務實現機理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11(2):76-81.
[2]董曉霞,龔向陽,張若林.智慧圖書館的定義、設計以及實現[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1(2):76-80.
[3]楊志剛,周鳳飛,李潔.Web2.0技術主導的數字圖書館人文服務體系[J].圖書與情報,2012,10(2):87-92.
[4]王世偉.未來圖書館發展的新模式·智慧圖書館[J].圖書館建設,2011,(12):1-5.
[5]嚴棟.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圖書館[J].圖書館學刊,2010,(7):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