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成 榮浩
摘 要:博物館在教育領域的功能逐漸被認可,青少年教育項目隨之增加,對其影響力的分析,可明確博物館的教育獨特性,為博物館教育功能的發揮提供指導。基于此,本文以某省博物館開展的青少年教育活動為例,分析其影響力,闡述發揮博物館影響力的建議,增強博物館在青少年教育中的效能。
關鍵詞: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影響力
我國于2015年頒布的《博物館條例》,規定了博物館的社會職能,博物館從傳統的文物收集、存儲機構,轉變為提升國民素質,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陣地。因此,博物館在青少年教育方面具有影響力,可提升青少年教育水平,實現青少年的全面發展。
1 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的影響力分析
1.1 青少年教育項目分析
本文將某省博物館開展的青少年教育活動為例,分析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的影響力。該教育活動以組織青少年參與講解員培訓的形式開展,包括公開課、體驗課、必修課、實踐課及展示課。公開課負責培養青少年對博物館及文物的探究熱情,引導青少年正確認識博物館講解員;體驗課引導青少年根據文物自主表達;必修課對親少年進行系統培訓,引導青少年從多角度觀賞文物,并對文物產生獨有見解;實踐課組織青少年通過小組合作方式,為博物館觀眾講解文物;展示課要求青少年通過展演方式呈現活動收獲。在上述教育活動中,博物館通過培訓形式,對青少年開展情感教育,可加深青少年對歷史與文化的認識,拓展青少年的視野,培養愛國精神與協作意識。
1.2 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的影響力
在上述博物館青少年教育活動中,影響力體現在以下方面:
培養青少年的團隊意識。在必修課培訓中,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組織青少年開展團隊學習,通過小組討論、探究和評價,完成集體課程。在教育活動后的調查問卷中顯示,86.11%的青少年認可團隊學習,認為團隊學習可明確自身的不足,認識團隊伙伴的優點,還可與伙伴建立良好關系。可見,博物館青少年教育活動可培養青少年的團隊意識,為青少年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豐富青少年的情感體驗。在青少年教育活動中,青少年與工作人員及伙伴們的感情不斷加深,對博物館和文物的態度更為積極。在教育活動后的調查問卷中,青少年對該博物館的評價如下:“家一樣的地方”、“可以獲取很多知識”、“文明和文化的中心”等,表明青少年對博物館的親近與認同。可見,通過青少年教育活動,青少年對博物館的模糊認知,轉變為理性認知,可在未來學習中,利用博物館獲取知識,完善自我。因此,博物館青少年教育課豐富青少年的情感體驗,促進身心健康成長[1]。
2 發揮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的影響力建議
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可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健全青少年人格,為社會培養更多綜合型人才。因此,政府部門及博物館需保障該影響力的充分發揮。
2.1 加強政策引導
就目前教育領域發展狀況而言,博物館仍舊處于青少年教育的邊緣,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參與度偏低,使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的影響力難以落實。為了促進博物館青少年影響力的發揮,政府部門需從政策層面加強引導,創新博物館與學校的合作模式,加強博物館在教育方面的建設。以重慶地區為例,當地政府部門結合《博物館條例》的要求,為紅巖博物館提供資金及政策支持,為紅巖博物館引進“聲光電”科技,創新文物陳列展覽方式,并結合青少年興趣愛好,改進公共廁所及旅游走道等基礎設施,為博物館與學校合作提供條件。同時,當地政府部門組織紅巖博物館與多個中小學構建教育合作關系,共成立38個紅巖班隊,傳承并弘揚紅巖精神。
2.2 創新青少年教育項目
青少年教育項目是發揮博物館影響力的基礎,博物館需注重項目活動的創新,提升青少年教育的感染力。博物館管理者需結合博物館資源和當地特色文化,創設教育項目,注重教育項目的互動性及趣味性,豐富青少年的參與體驗,使青少年在活動中獲得知識與技能,發展素養。以某博物館為例,管理者結合當地特色文化及社會發展熱點,創設特色教育項目,每年開展百余場教育活動。比如,在清明節、勞動節等節日期間,舉辦烈士祭奠、慰問紅軍等教育活動,豐富青少年的情感體驗,培養其愛國主義精神;結合先進技術,開展智慧青少年教育項目,在博物館建設白公館3D畫廊及互動體驗館,青少年在該活動中“穿梭時空”,體會戰爭時期革命先烈的生活環境,引發情感共鳴,培養堅韌不拔的精神。
2.3 培養教育人才
在博物館青少年教育活動開展中,普遍存在缺乏教育人才的問題,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更傾向于文物管理和文物知識講解,在教育能力方面稍顯不足。因此,博物館管理者需培養教育人才,提升博物館工作隊伍的教育能力,為青少年教育的開展提供人力支持。
各博物館可借鑒國家文物局舉辦的博物館在職人員培訓班,結合工作人員的教育能力,合理選擇培訓課程及培訓專家。一般來說,培訓課程以青少年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及博物館教育活動組織為主,培訓專家由大中型博物館的館長或教育部門領導擔任。培訓活動可提升博物館館員對博物館教育職能的認識,培養其教育素養。比如,湖北省博物館于2014年開展的青少年教育工作培訓,由荊州博物館等博物館的社交部領導擔任培訓專家,開展“小小講解員培訓”及青少年教育活動組織等培訓活動,分享青少年教育經驗;浙江自然博物館于2016年開展的館員培訓活動,將博物館教育功能的發揮作為主題,提升工作人員的教育能力[2]。
3 結論
綜上所述,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可培養青少年的團隊意識,豐富青少年的情感體驗,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政府部門需加強政策引導,博物館需創新青少年教育項目,培養教育人才,保障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的影響力發揮,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
參考文獻
[1]徐秀麗.讓博物館真正成為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課堂[N].中國文物報,2019-06-21(002).
[2]劉芳.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整合與利用問題研究[J].科教導刊(下旬),2018(02):178-185.
作者簡介
李春成(1986-),男,河南南樂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博物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