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對雙語教學較為重視,地下水利用是水務工程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將地下水利用建設為雙語課程對應用型高校的學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本文對地下水利用雙語課程建設的必要性和建設思路進行探索,以期更好地完成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
關鍵詞:應用型;地下水利用,雙語課程
應用型高校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基地,為使應用型人才能夠更好地了解相關專業的最新發展動態,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經驗,進一步擴大知識面,加強知識儲備,并在國內外交流合作中將國內相關專業的成功經驗推向國外,需不斷增強對雙語課程的投入力度。在此背景下,本校的水務工程專業相繼開設了生態學概論、地下水水文學等雙語課程,具備了一定的教學經驗。本文在總結生態學概論、地下水水文學等雙語課程的基礎上,結合本校水務工程專業的實際情況,對如何開展地下水利用雙語課程進行了探索,以期更好地完成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
1 應用型高校地下水利用雙語課程的必要性
國內外地下水的研究相輔相成,共同進步。1856年法國水力學者達西根據在砂柱中水的滲透實驗,總結出了達西定律;1863年另一位法國水力學者裘布依以達西定律為基礎,把滲透定律進一步應用到天然含水層中,建立了穩定井流模型,得出了裘布依微分方程;1930年荷蘭工程師德赫萊用數學方法,分析了地下水滲過弱透水層的越流現象;1935年,美國學者泰斯利用地下水非穩定流動和熱傳導之間的相似性,導出了著名的泰斯公式;1937年美國學者馬斯克特在《均勻流體通過多孔介質的流動》一書中,用數學方法較系統地論述了地下水的運動;地下水轉化的研究,從20世紀60年代以后得到發展,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聯合應用的管理模型、以土壤水為中心的“四水”轉換研究[1]。
地下水利用雙語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了解地下水的形成、儲存、運動、補給、消耗等特征的變化規律,并使學生初步掌握水量平衡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數理統計的方法,通過站網觀測資料和試驗資料來了解地下水動態,并作出地下水資源的初步評價,在學習基本理論的同時,掌握相關的英語表達,為今后從事地下水專業的實際工作或科學研究打下基礎,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2 應用型高校地下水利用雙語課程建設的思路
應用型高校水務工程專業地下水利用雙語課程尚處于探索階段,合理的教材、教學大綱及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是建設好雙語課程的前提條件。
2.1 教材
教材的選用是開設一門課的前提條件,選擇英語原版教材是地下水利用雙語課程的首選,但筆者通過實際調研發現,英語原版教材并不適合我校學生。原因如下:英語原版教材可選擇的范圍較小,在亞馬遜網站僅可購得《Hydraulics of Groundwater》、《Gravitational Systems of Groundwater Flow: Theory, Evaluation, Utilization》等為數不多的教材,且費用十分高昂,運輸較為緩慢。由于國家體制制度、發展水平、傳統文化等因素,使得英語原版教材的內容體系與國內的教材存在較大差異[2],地形地貌的不同使得地下水的形成、儲存、運動、補給、消耗等有所差異。因此,英語原版教材在我國的適用性不高。此外,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完全理解英語原版教材有一定的難度。而中文教材具有通俗易懂、價格低廉、貼合度高、適用性強的優點,因此,筆者擬選擇中文教材以完成地下水利用雙語課程的教學工作。
2.2 教學大綱及課程內容優化
應用型人才培養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應用,因此在制定教學大綱及內容時,應結合實際應用,提出有針對性的培養大綱及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增強自身的競爭力。由于本科教育更加注重對專業知識框架的構建,且本科生未來的發展方向具有不可預知性,因此,在進行地下水雙語課程教學大綱和內容優化時,應兼顧工作、讀研、出國等多個方面,根據中文和外文教材的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調整教學大綱、優化授課內容,滿足應用型人才的多方面需求。
目前,我校水務工程專業地下水利用學時為24學時,地下水的賦存與運動規律需要10個學時,供水管井的出水量計算需要4個學時,含水層的水文地質參數及水文參數的確定需要2個學時,地下水資源的計算和評價需要4個學時,地下水資源計算的數值法需要4個學時;這樣的授課學時在加入英語教學之后,需要對英語教學和專業教學的配比做出適當的調整。在總學時不變的前提下,可適當減少與已學課程有交叉、實際應用較少、對學生進一步深造幫助較小的知識點。比如:可適當減少地下水的賦存與運動規律章節的授課學時,以增加英語教學的比重。
2.3 教學改革
高校雙語教學可以是全英文教學、英文內容雙語混合教學、英文內容漢語教學等多種形式[3],雖然全英文教學對教師和學生都是一個能力鍛煉和提升的好機會,但英文內容雙語混合教學這種形式可能更符合我校的實際情況。針對以上教學模式,提出以下幾點改革措施:1)優化教學內容,使得所講授的知識點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應用;2)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可在教學中采取翻轉課堂的形式,增加學生講PPT的次數,提升學生的積極性;3)增加中英文視頻教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2.4 評價方式改革
應用型高校更加注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因此,需要對評價方式做出一定的改革,可適當增加平時成績的比例,出勤占10%,PPT占20%,視頻討論占10%,期末考試占60%。
3 結語
應用型高校對人才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地下水利用雙語課程的建設對應用型高校的學生從事地下水專業實際工作或科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能夠提升其競爭力,還能夠為地下水在國內外的交流與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虎膽·吐馬爾白.地下水利用[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
[2]王娟,金光洙.普通高校開設環境影響評價雙語課程的探索[J].現代交際.2019(4):193-194.
[3]周清麗.高校英漢雙語教學特點與模式研究[D].重慶大學,2010.
作者簡介
楊明杰(1991-),男,皖江工學院 水利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