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嘉
摘 要:陳鶴琴是我國幼兒教育之父,為我國幼兒教育開辟了一條符合國情的道路。他的“活教育”教育思想深深的影響著我國的幼兒教育,“活教育”思想在吸收國內外先進幼兒教育思想的基礎上進行探索,結合我國當時的教育現狀,對幼兒教育有著跨越式的進步。在這整個過程中可以看出,陳鶴琴先生的學前教育思想,特別是“活教育”思想對我國幼兒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活教育”思想;幼兒教育;意義
陳鶴琴(1892—1982)是當代中國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的重要奠基人,被譽為中國的“幼教之父”及中國幼兒教育的福祿培爾,他出生于浙江省,并于 1911 年以優異的成績被清華學堂高等科錄取。在校期間,他更精于學業,擔任起校青年會干事,為失學兒童創建的義務小學,可說為他日后走上兒童教育事業,起到巨大的影響。1914年從清華學堂畢業的他獲取公費留學資格,這使得陳鶴琴對祖國的大力栽培由衷感恩,他決心報效祖國,為國家和人民鞠躬盡瘁。面對留學如何進行道路的選擇,他經過認真思考,意識到要想改變國家現狀,就要從教育入手。從兒童抓起,才能夠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落后局面,因而,陳鶴琴堅定了從事兒童教育的路線。
1 陳鶴琴“活教育”思想內容
1.1 “活教育”的目的觀
陳鶴琴曾說到:“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這是一個層層遞進的過程,為“活教育”思想樹立的目的與骨架,讓教育工作者知道了“活教育”的目的所在,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不偏離這個主心骨。從個體而言,活教育第一層次是做人,這是從品德角度進行的定義,只有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夠對這個社會做出更多貢獻,因而對于幼兒的教育就更加的重要,幼兒是一張白紙,幼兒教育工作者在保護這張白紙的同時,積極引導孩子向好的方面發展,才能夠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通過后期的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像一個燈塔,將孩子引向光明大路,為做現代中國人打好基礎。陳鶴琴“活教育”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因而,在幼兒教育中更要注意這一點,不能偏離教育的目的。
1.2 活教育的課程論
活教育的活便體現在幼兒教育并不僅僅局限在教室之中,自然、社會都是幼兒學習的課堂,幼兒的積極探索都能夠學到知識,不僅僅是豐富的學科知識,還有繁多的生活知識。這有些像瑞士的森林教育,學習,更準確地說是教育的過程是非常靈活地,幼兒與外界的任何積極接觸都可以進行一場有趣的學習。例如:春夏秋冬,植物的變化,便會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在這個過程中,教育者如果能夠積極引導幼兒進行思考,幼兒會有很多的收獲,學到書本中很難學到的鮮活知識。在兒童與外界環境接觸的過程匯總,提高了生活經驗,在潛移默化中學到了人生經驗。
1.3 活教育的方法觀
陳鶴琴活教育的方法觀是“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他的這種教育觀和實踐出真知有著相似之處,通過做得到的知識是鮮活的,是牢固的,哪怕幼兒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的知識是錯誤的,也對于幼兒的知識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親自去做,去學,不僅僅要對幼兒進行的倡議,幼兒及教育工作者也要積極地實踐,以身作則,不能夠僅僅要求幼兒。因為幼兒教育工作的行為會對幼兒有著引導作用,特別是行為上的表現。
2 “活教育”思想對我國幼兒教育的現實意義。
2.1 通過游戲的形式促進幼兒發展
陳鶴琴認為通過游戲的形式促進幼兒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幼兒的天性在于玩耍,游戲的方式可以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幼兒在這個過程中會感到快樂,于此同時也鍛煉了幼兒的專注力、耐力、合作等好品質。對于幼兒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快速掌握規則意識具有很好的效果。幼兒學習的過程,便是游戲的過程,游戲是幼兒學習最好的方式,游戲活動可以融入數學、語文、科學、藝術、音樂等知識,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掌握這個知識的基本原理,對于幼兒未來學習更加深入的知識也做好了鋪墊,能夠有效的幼兒的健康發展。在游戲活動中,幼兒也鍛煉了自己的身體,大肢體運動和小肢體運動相結合,既提高了幼兒的身體素質,又促進了幼兒腦部的發育,對幼兒的健康成長具有非常積極地作用。游戲活動的探索,能夠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對于做任何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好奇心,幼兒做一件事情的積極性便會減少一半,相反,如果幼兒對一件事情充滿了好奇,那么不用教師過多干預,幼兒便能收獲很多。由此可見在幼兒教育中,應鼓勵游戲,將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論積極應用到游戲活動中。
2.2 培養幼兒創造力是幼兒教育的中心任務
創造力相對應的是創新性,創造力意味著活力和希望。因而,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是非常重要的。盡管從陳鶴琴“活教育”實踐開始,便對幼兒教育給予了很多的空間,但直到當今,我國的教育仍存在諸多不完善的地方,這些地方需要我們時刻去注意。每個孩子天生都是對周圍世界充滿好奇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接受的教育越來越深入,孩子的創造力反而不如小時候。所以,幼兒創造力的培養不僅僅需要幼兒教育集中發力,也需要幼兒今后的小學、初中、高中教育繼續培養。幼兒教育階段是孩子性格、創造力發展的開端,是最重要的階段,在幼兒今后的成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兒教育者要充滿耐心與愛心,保護好幼兒的好奇心。鼓勵孩子去思考,去嘗試。相信,中國的幼兒教育會向著好的方向不斷前進,當然,這個過程的實現需要家園共建,社會的積極支持。堅持培養幼兒創造力作為幼兒教育的中心任務。
2.3 充分發揮兒童的主體性是幼兒教育的基本原則
知識的獲得需要探索,當一個幼兒積極地對外界進行探索,他多獲得的知識便會很多,相反,當一個幼兒對外界的探索過少,幼兒的能力便提高的很慢。兒童所獲得的經驗包括直接接觸外界所獲得的經驗和通過教師教授等外界所獲得的經驗,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對于兒童發展都非常重要,但直接經驗在兒童的發展中所占得作用更加重要,兒童只有親自去實踐,才能獲得直接經驗,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因而,教師要盡量“放手”,讓兒童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外界,獲得對事物的認知。通過實踐所獲得的直接經驗對于兒童的各方面能力的提升都有著不得替代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兒童不斷加深對事物的理解,進而獲得進一步的提升。陳鶴琴認為教育者在讓兒童多做事的同時,要引導兒童多進行思考,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只有想和做相結合才能有更多的收獲,要鼓勵兒童在活動中親自去嘗試,來思考,多提出問題,嘗試找到其中的答案,教師要做好一個引導者,給孩子鼓勵,讓兒童獲得更多的自信心和好奇心,這對于探知世界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兒童對外界充滿好奇心時,對外界進行積極的探索,主動地學習,相對于被動的灌輸知識,主動學習所獲得知識會更加扎實,兒童也不會排斥,會覺得這是一個很愉快有趣的過程。生活不是冷冰冰的文字,生活是有溫度的,幼兒園活動主題應來源于兒童的實際生活,當與兒童的生活相聯系時,能夠更好地調動兒童的興趣去認知外部世界。
3 啟示
陳鶴琴的“活教育”思想是一個時代的驚雷,不僅僅對于當時的中國有著積極地作用,同樣,在當今社會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要汲取其中的能量,將當代幼兒教育推向另一個高度。好的教育思想很多,與我國國情相結合,適合我國幼兒教育模式的才是最適合的。因而,我們陳鶴琴“活教育”的靈活,積極吸收國內外教育思想,并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參考文獻
[1]陳鶴琴.陳鶴琴全集:第2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1.
[2]郭尚華.陳鶴琴關于幼兒早期識字閱讀思想探析[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科),2010(3).
[3]蘇剛.陳鶴琴活教育理論及其現代價值[J].現代教育科學,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