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20年代中國五四運動起,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的傳播,使中華人民的舊思想開始發生轉變,到新中國成立,可以說徹底改變了中國。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今的中國可以說進入了城市化的進程,無論從市場經濟來說,還是以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來觀察,中國城市題材山水畫已經成為當代山水畫的一個新領域,是中國山水畫不斷進步發展與時代融合的不斷推進。
上世紀毛澤東同志在“文藝座談會上的演講”中提到了中國文藝的發展之路,不能再是從前的形式主義與保守主義,不能一味的“盤古”,不能“照抄”,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地繼承,還要吸收外來優秀的文化藝術精髓,只有這樣才可以跟隨時代進步。而中國畫作文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瑰寶,也在隨著時代發展,取材于現代城市,發展著進步著。
縱觀歷史長流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形式的表現現已社會題材為主,城市山水畫的確立,無疑歸功于社會時代的進步,是社會文明發展的優秀成果。越來越城市化使大眾生活環境和城市景觀發生了巨大改變,不僅優化著人們生活上的方方面面,而且也影響著人們的思想以及審美的變化。就是在這樣時代的不斷進步中,使得以城市為題材的中國山水畫不斷發展創新。目前來看中國城市題材的中國山水畫實踐與探索還處于摸索發展階段,是順了時代要求,一直在穩中求進,發展的前景不容小視。
現如今中國許多山水畫家開始探索城市山水畫的創作,并力求在寫生實踐中能夠積累更加豐富且寶貴的作畫經驗,作為學者的我們可以以他們的經驗和寫生、創作來深入學習和了解,這無疑有助于城市題材中國山水畫以及當代藝術的發展和創新。同時,也使中國當代城市題材山水畫的實踐和理論研究對當代中國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上世紀中葉到現在,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畫以現代城市為題材的理論研究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城市生活的感受和理解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科學技術和經濟的發展,信息時代打開了人們的視野,沖擊著傳統的審美規范和緩慢演變的審美慣性。人們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之后,精神和審美需求也是多樣化,個性化,藝術日益回歸其價值系統本身。
那么,中國畫該如何創新?向著哪個方向發展?這種討論可能永遠不會停止。然而,無論中國畫走向何方,都將順應時代的發展,提高中國畫在城市化進程中的創新和影響力。城市題材山水畫無疑會成為畫家們最熱愛的繪畫題材。當我們在城市忙碌的生活著,城市里的一切都會影響我們創造的神經,激發表達的欲望。當我們以傳統的審美范式,以“筆墨為時代”的視角來看待當下,當我們以藝術應當關注生活的人、生活的環境和環境為藝術創作的指導時,我們主動地選擇或選擇正確的人。城市題材是當今藝術發展的必然趨勢,已是藝術家創作的必然選擇。與古人喜歡坐看山河大川,描繪亭臺樓閣意義一樣。抒發與表達內心情感,建造精神家園。藝術必須要順應生活發展,描繪生活現實,守護理想,撫慰心靈,歌頌大自然,才能表達情感與時代價值,不論中方藝術還是西方藝術,其本質是不變的。
現如今,人們思想以及審美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進步。作為新時代題材的城市山水,不僅要滿足畫家的審美需要,還要滿足人民大眾的消費需要。所以,當代畫家們一定要學會怎樣“觀察”城市和生活。上世紀中葉到現在,城市山水畫越來越是大眾喜聞樂見的審美新題材,作品不再像從前“僵化”而是反映了客觀現實生活,但它并沒有拋棄傳統也沒有失去傳統山水畫內在精神,而且還對西方繪畫在色彩和觀念上略有借鑒,可以是中西藝術融合發展。故城市題材山水畫作為“筆墨當隨時代”的現實主義美學觀的體現,已成為當代中國山水畫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計偉楠,李百鳴.中國畫城市山水題材的概念確立與發展[J].藝術研究: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14(2):5-7.
[2]陶振興.中國當代都市題材水墨畫研究[D].鄭州大學,2011.
[3]郭非.城市廣場文化內涵設計研究[D].湖南大學,2003.
[4]陳曦.百年風云美聯儲[J].中國新時代,2014(2).
作者簡介
李悅(1994-),女,漢,河北承德,碩士研究生,四川輕化工大學,研究方向:美術中國畫。